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的交流永远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幼儿的语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丰富,也就是说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将影响到幼儿的一生,因此,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需牢牢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家长也应为幼儿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从九个月到七岁左右,他们的脑容量会从只有成人的一半,发育到相当于正常成年人的90%左右的水平。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时期。儿童大脑的语言区域一般在九岁左右发育完成,而负责视、听、说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区域——脑额叶在大约十二岁发展完成。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牢牢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证明:3~6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因此,想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就必须从幼儿期开始接受培养。通常我们会把未经世事的孩子比喻成一张洁白无暇的纸,他们就像成人的作品,任由成人在上面设计涂鸦。当他们接受不同的教育时,所呈现出的作品优劣程度也会截然不同。换言之,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一关键期内,孩子在语言方面得到适时适度的培养,不单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的发展,还将为孩子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错过了幼儿阶段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以后想弥补也会有较大的难度。后者与前者相比,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在1920年,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尽管经过了7年的教育,但由于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始终未能与正常孩子一般,人们煞费苦心最终才让狼孩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这一事例说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因此,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以后将无法弥补。
二、早期阅读与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密切联系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的是下一代的教育。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人们把早期阅读作为了学龄前儿童应掌握的一门技能。俗话说“眼睛看、手指字、嘴巴读、耳朵听”。 从阅读口诀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阅读,人类的口、眼、脑、手、耳都得到同步锻炼。抓住幼儿期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选择这个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人类的语言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弊。同时,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还能为人类其它方面的素质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三、幼教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种方式
经过了人们长期的研究和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事例说明,幼儿期确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语言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人类的一生。因此,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也成为了当今学前教育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为了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进园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开始接受不间断的语言培养,幼儿教师们也尝试着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孩子,激发孩子们语言方面的天赋与潜能。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幼儿教师惯用的几种语言训练法。
1、结合常规教育开展语言训练
从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会在日常活动中教给孩子简单的日常用语。如小班的孩子会学说“老师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中班的孩子会学说“这是我的”、“我要喝水”、“我想上厕所”、“我喜欢**”、“这个**很漂亮”等;大班的孩子会学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来帮助你”、“請你帮我把领子翻出来好吗?”“今天是**送我上幼儿园的”、“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今天是妇女节,祝妈妈、奶奶节日快乐”等。通过日常活动,结合常规教育,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尝试着去运用这些语言,从会说到会运用,从模仿到融会贯通,从而逐步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结合多形式的语言活动开展语言训练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会有意识的通过故事、诗歌、谈话等活动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时,教师先通过欣赏的形式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色彩;再通过恰当的提问和形象的图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适量丰富幼儿的词汇;学习词汇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里所包含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最后采用带读、跟读的形式培养幼儿连贯表达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绕口令时,教师结合学习儿歌的一些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及时纠正读音,结合绕口令独特的语调、语速、语感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再如,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倾听者。与前两种活动不同的是:幼儿能畅所欲言,不受局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类活动中,孩子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得到良好地锻炼,表达的条理性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在谈话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形式不同的语言活动中,孩子的词汇得到了量的积累,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孩子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的理解、运用,日积月累,孩子慢慢能用完整的话表达,从说完整的一句话过度到一段话……多形式的语言活动是语言训练不可缺少的途径。
3、抓住教育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语言训练
在课余时间,教师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在课间游戏活动中,我们通过智力游戏、问答游戏等,让幼儿在“玩中学”的氛围中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如,在课间的谈话活动中,教师通常只作为话题的开拓者、引导者和倾听者,孩子们才是谈话活动中的主角,他们毫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语言不受极限,更好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再如,当孩子升上大班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会在课间组织幼儿开展“组词、造句、我是故事王”等语言类游戏活动,让孩子从“试着说——我会说——我会复述——我会运用”,通过阶梯式的训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结论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在幼儿期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应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力求通过的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好的发展,为下一代的美好明天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为人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严英. 在“说演问答”游戏中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 2018(32)
[2] 刘婧.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8)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婴幼儿发育过程中,从九个月到七岁左右,他们的脑容量会从只有成人的一半,发育到相当于正常成年人的90%左右的水平。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孩子语言能力不断积累和完善的时期。儿童大脑的语言区域一般在九岁左右发育完成,而负责视、听、说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区域——脑额叶在大约十二岁发展完成。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幼儿期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牢牢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证明:3~6岁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和最关键的时期。因此,想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就必须从幼儿期开始接受培养。通常我们会把未经世事的孩子比喻成一张洁白无暇的纸,他们就像成人的作品,任由成人在上面设计涂鸦。当他们接受不同的教育时,所呈现出的作品优劣程度也会截然不同。换言之,如果在幼儿阶段这一关键期内,孩子在语言方面得到适时适度的培养,不单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理想的发展,还将为孩子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错过了幼儿阶段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以后想弥补也会有较大的难度。后者与前者相比,效果将大打折扣。例如,在1920年,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尽管经过了7年的教育,但由于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始终未能与正常孩子一般,人们煞费苦心最终才让狼孩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这一事例说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因此,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以后将无法弥补。
二、早期阅读与幼儿期语言发展的密切联系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的是下一代的教育。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人们把早期阅读作为了学龄前儿童应掌握的一门技能。俗话说“眼睛看、手指字、嘴巴读、耳朵听”。 从阅读口诀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阅读,人类的口、眼、脑、手、耳都得到同步锻炼。抓住幼儿期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选择这个阶段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对人类的语言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弊。同时,开展早期阅读活动还能为人类其它方面的素质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三、幼教活动中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几种方式
经过了人们长期的研究和许许多多活生生的事例说明,幼儿期确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期语言方面的培养直接影响人类的一生。因此,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也成为了当今学前教育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为了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从进园的第一天起,孩子就开始接受不间断的语言培养,幼儿教师们也尝试着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去培养孩子,激发孩子们语言方面的天赋与潜能。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幼儿教师惯用的几种语言训练法。
1、结合常规教育开展语言训练
从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会在日常活动中教给孩子简单的日常用语。如小班的孩子会学说“老师好!”、“再见!”、“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中班的孩子会学说“这是我的”、“我要喝水”、“我想上厕所”、“我喜欢**”、“这个**很漂亮”等;大班的孩子会学说“谢谢你的帮助”、“我来帮助你”、“請你帮我把领子翻出来好吗?”“今天是**送我上幼儿园的”、“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今天是妇女节,祝妈妈、奶奶节日快乐”等。通过日常活动,结合常规教育,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尝试着去运用这些语言,从会说到会运用,从模仿到融会贯通,从而逐步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结合多形式的语言活动开展语言训练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会有意识的通过故事、诗歌、谈话等活动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时,教师先通过欣赏的形式让幼儿初步感知诗歌色彩;再通过恰当的提问和形象的图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适量丰富幼儿的词汇;学习词汇时,教师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里所包含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最后采用带读、跟读的形式培养幼儿连贯表达的能力。又如,在学习绕口令时,教师结合学习儿歌的一些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及时纠正读音,结合绕口令独特的语调、语速、语感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再如,在轻松愉快的谈话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倾听者。与前两种活动不同的是:幼儿能畅所欲言,不受局限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此类活动中,孩子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得到良好地锻炼,表达的条理性也会慢慢得到提高,在谈话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形式不同的语言活动中,孩子的词汇得到了量的积累,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孩子从起初的模仿到后来的理解、运用,日积月累,孩子慢慢能用完整的话表达,从说完整的一句话过度到一段话……多形式的语言活动是语言训练不可缺少的途径。
3、抓住教育契机,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语言训练
在课余时间,教师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在课间游戏活动中,我们通过智力游戏、问答游戏等,让幼儿在“玩中学”的氛围中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又如,在课间的谈话活动中,教师通常只作为话题的开拓者、引导者和倾听者,孩子们才是谈话活动中的主角,他们毫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言论。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的语言不受极限,更好地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再如,当孩子升上大班时,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们会在课间组织幼儿开展“组词、造句、我是故事王”等语言类游戏活动,让孩子从“试着说——我会说——我会复述——我会运用”,通过阶梯式的训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四、结论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在幼儿期这个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应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力求通过的最佳的方法和途径,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好的发展,为下一代的美好明天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为人类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严英. 在“说演问答”游戏中提升幼儿语言能力[J].江苏教育研究. 2018(32)
[2] 刘婧. 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