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了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涵义,在学习的调控中所起的调控作用和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给出建议。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英语学习 归因方式 成败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目标,但在中小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整合和实现三维目标却是许多英语老师普遍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如何体现情感与价值观的问题上更感觉无从下手。自我效能感理论作为情感因素中的重要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这对实现英语有效教学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最早提出来的,是指人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而Ehrman将语言学习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完成语言学习认得能力信念,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在班杜拉看来,个体的行为能否得以实施,行为主义者主张中的强化作用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因素,也就是说除了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在起作用之外,还有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班杜拉又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前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例如学生都知道取得理想的成绩是好事,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学生就会放弃努力,所以,当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以后,自我效能感成为个体能否将行为付诸实施的决定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班杜拉把期待分成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原因。自我效能模式可以用如图所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模型
既然自我效感是个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决定因素,那么在学习中它是如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调控作用呢?班杜拉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不能直接对个体学习产生调控作用的,而必须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加以实现,即对学习任务选择过程、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学习动机过程和情绪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所起的调控作用。针对这些原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应当如何让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呢?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正如前面所述,个体成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断地成功会让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这种效能感会明显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抗挫折能力,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失去信心,相反它会促使学习者去反思自己的学习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些情景让英语学习者能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尤其是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更是离不开成功的体验,反复的失败往往会让他们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甚至彻底丧失信心。为此,分层教学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分层教学能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既能让英语优生在既有的起点上更上一层楼,也能让学困生学有所得,两全其美。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俗话说: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有成功和失败的体验,然而情况往往是学生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自己归咎于没有学习英语的能力、运气太差、题目太难等,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所完成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归因,好的经验应该总结以求发扬光大,促使他们认识到成功是由于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能力导致的,这样就会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而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反思,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在归因是不要去强化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等,而如果认为这次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那么人可能就产生下一次也成功的期待,这样学习者就会认为学习成功与否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 ,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交给学生努力的方法,因为如果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英语成绩也没有多大起色就有可能陷于更大的习得性无助,因此加强英语学法指导也应成为日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3.进行积极地反馈和语言鼓励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个性等都不一样,要有效指导他们的英语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交流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交流,笔者就曾在高三教学时尝试过部分英语学科偏科,但是上线有望的学生每日坚持写学习日记,将每日的学习内容、学习时段、持续时间、学习困惑和问题等以书面的形式上交,这样既能节省一对一进行访谈时交流带来的时间的不经济,又能给一批学生把脉诊断,对提高他们的成绩起了积极作用。当然,平时的教学中的提问、作业、考试等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并作出相应评价。老师的鼓励和关心在学生的身上就会表现出一种期待,从而产生罗森塔尔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很有帮助的。
4.关注学生情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然而,没有学生的精神愉悦、心情的舒畅就很难使英语学习保持最佳的状态。一方面,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既是师德使然,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要知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形成平等互助、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忌讽刺挖苦,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要关爱有加,而不是将之视为包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don’t worry, try it again”,“take it easy”等语就能安抚和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而“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鼓励的话则能使学生的课堂参与价值得到肯定,促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能给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教师若能重视这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业提高奠定了心理基础,也为成功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31.
[2]黄荣足. 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中的调控作用,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7,(7).
[3]刘儒德等. 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5-76.
作者简介:郭智燕,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邮编:342300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 英语学习 归因方式 成败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为内容的三维目标,但在中小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整合和实现三维目标却是许多英语老师普遍面临的难题,尤其是在如何体现情感与价值观的问题上更感觉无从下手。自我效能感理论作为情感因素中的重要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学中的情感问题,这对实现英语有效教学无疑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最早提出来的,是指人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而Ehrman将语言学习自我效能感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完成语言学习认得能力信念,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在班杜拉看来,个体的行为能否得以实施,行为主义者主张中的强化作用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因素,也就是说除了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在起作用之外,还有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班杜拉又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前者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判断,即自我效能感。例如学生都知道取得理想的成绩是好事,但是如果觉得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学生就会放弃努力,所以,当有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目标以后,自我效能感成为个体能否将行为付诸实施的决定因素,这也是为什么班杜拉把期待分成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的原因。自我效能模式可以用如图所示: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模型
既然自我效感是个体做出某一行为的决定因素,那么在学习中它是如何实现对学生学习的调控作用呢?班杜拉认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不能直接对个体学习产生调控作用的,而必须通过一些中介因素加以实现,即对学习任务选择过程、认知过程(或思维过程)、学习动机过程和情绪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所起的调控作用。针对这些原理,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又应当如何让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呢?
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
正如前面所述,个体成败的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不断地成功会让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而且这种效能感会明显增强学习者的学习抗挫折能力,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失去信心,相反它会促使学习者去反思自己的学习上的不足。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些情景让英语学习者能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尤其是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更是离不开成功的体验,反复的失败往往会让他们形成习得性无助,从而丧失英语学习兴趣,甚至彻底丧失信心。为此,分层教学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通过分层教学能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既能让英语优生在既有的起点上更上一层楼,也能让学困生学有所得,两全其美。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俗话说: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有成功和失败的体验,然而情况往往是学生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自己归咎于没有学习英语的能力、运气太差、题目太难等,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所完成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归因,好的经验应该总结以求发扬光大,促使他们认识到成功是由于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能力导致的,这样就会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而失败的地方也要予以反思,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在归因是不要去强化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等,而如果认为这次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那么人可能就产生下一次也成功的期待,这样学习者就会认为学习成功与否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 ,帮助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该交给学生努力的方法,因为如果学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英语成绩也没有多大起色就有可能陷于更大的习得性无助,因此加强英语学法指导也应成为日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3.进行积极地反馈和语言鼓励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个性等都不一样,要有效指导他们的英语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交流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书面交流,笔者就曾在高三教学时尝试过部分英语学科偏科,但是上线有望的学生每日坚持写学习日记,将每日的学习内容、学习时段、持续时间、学习困惑和问题等以书面的形式上交,这样既能节省一对一进行访谈时交流带来的时间的不经济,又能给一批学生把脉诊断,对提高他们的成绩起了积极作用。当然,平时的教学中的提问、作业、考试等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能发现学生的亮点和不足,并作出相应评价。老师的鼓励和关心在学生的身上就会表现出一种期待,从而产生罗森塔尔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很有帮助的。
4.关注学生情感,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忽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然而,没有学生的精神愉悦、心情的舒畅就很难使英语学习保持最佳的状态。一方面,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既是师德使然,也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要知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形成平等互助、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忌讽刺挖苦,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是要关爱有加,而不是将之视为包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don’t worry, try it again”,“take it easy”等语就能安抚和缓解学生的语言焦虑,而“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鼓励的话则能使学生的课堂参与价值得到肯定,促使他们更加乐于参与课堂活动。
总之,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能给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教师若能重视这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业提高奠定了心理基础,也为成功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少华.新编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31.
[2]黄荣足. 自我效能感在英语学习中的调控作用,浙江万里学院学报(J),2007,(7).
[3]刘儒德等. 全国十二所重点示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5-76.
作者简介:郭智燕,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中学,邮编:3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