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离断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异构畸形中的价值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0412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胎儿下腔静脉离断的产前超声特点及其与异构畸形的关系,旨在提高胎儿异构畸形的产前诊断率。

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前检查或因可疑胎儿畸形转入本院会诊的孕妇,进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常规扫查胎儿腹腔横切面。对腹腔横切面表现为奇静脉增宽、下腔静脉消失的胎儿,利用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进一步明确是否有下腔静脉离断,根据是否合并有心脏结构异常分为复杂性下腔静脉离断和孤立性下腔静脉离断,对继续妊娠者随访至生后,新生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终止妊娠者引产胎儿行尸体解剖。

结果

产前共诊断下腔静脉离断12例。其中孤立性下腔静脉离断5例,均足月分娩,除3例合并内脏反位外,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生长发育均未见异常。复杂性下腔静脉离断7例,均因合并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引产后经尸体解剖证实6例为左侧异构畸形,1例为右侧异构畸形。

结论

胎儿下腔静脉离断的超声表现典型,产前容易发现。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通常提示合并异构畸形,尤其是左侧异构畸形。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子代胎盘中印记基因PEG10的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印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30例通过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目的探讨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的产前诊断及临床处理方案。方法对2例双胎之一完全性葡萄胎的超声检查、细胞学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终止妊娠后随访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水平。结果例1妊娠20周时超声发现胎儿与葡萄胎共存,经腹行葡萄胎组织绒毛活检及胎儿脐静脉穿刺。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查显示,葡萄胎及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利用目标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骨骼畸形致病基因的效果。方法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均于妊娠18~24周和/或30~32周行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其中10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骨骼畸形,纳入研究。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留取羊水或脐带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取羊水或脐带血,或引产后取胎儿组织,或分娩后留取新生儿血样,同时留取胎儿/新
期刊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妇女妊娠前超重与肥胖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研究妊娠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妊娠期增重和母婴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整群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亚洲人群BMI分类标准分析研究对象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情况。分析超重及肥胖的相关因素,以及妊娠前BMI与妊娠期体重增长和发生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