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蕴藏着十分丰富水电资源,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将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时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并就流域水电开发各个时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使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一、工程简介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设任务是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为大(2)型Ⅱ等工程,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的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工程总投资27.41亿元,建设总工期46个月。该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坝址紧邻乌海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50km,坝址以上河段长约2837 km,控制流域面积31.34万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0 m,死水位1069.0m,总库容4.87亿m3。枢纽由土石坝、泄洪闸、河床式电站等建筑物组成,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土石坝布置在黄河左岸,坝长6371米,顶宽7米,最大坝高18.2米;泄洪闸共16孔,布置在黄河主河槽中左部;水电站布置在河床坝段右岸,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82亿度。
二、黄河乌海段环境质量概况
(一)自然环境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鄂尔多斯市,西接阿拉善盟,北靠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黄河穿乌海而过105公里,是华北与西北的交汇处,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同时,他还是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交汇处。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这一区域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均仅为159.9毫米;蒸发量大,年均高达3280毫米;风大沙多,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失调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地处形成沙尘暴的沙源中心。属于生态脆弱区。黄河流经乌海市105公里,落差12.5米。
(二)生态环境
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在乌海地区作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形成群落,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及全球变化的极好素材,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在保护区的珍稀植物还有半日花、绵刺、革苞菊、沙冬青等。
在乌海乌达段有马宝店湿地、王元地湿地和乌兰布和沙区湿地是迁徙候鸟途经乌海市的主要栖息、迁移、繁衍之地。每年3月中旬和11月上旬,有6科50多种、10万余只鸟类在乌海湿地一带栖息、繁衍,部分鸟类还逗留越冬。其中,濒危物种有白鹳、黑鹳、蓑羽鹤、灰鹤等。
乌海黄河段野生鱼类多为鲶鱼(多数为小鱼苗),鲤鱼,和其他小个体的鱼类(鲫鱼,棒花,白条,麦穗等)。海勃湾河段,鲶鱼数量多于鲤鱼,但个体小,鲶鱼占捕鱼量的50%,鲤鱼占30%,其它占20%。由于乌海市海勃湾河段是石头河堤,缚着部分水草,非常适合兰州鲶产卵,近年来的实际调查数据也表明,这一河段鲶鱼鱼苗数量有所增加,这对保护兰州鲶资源至关重要。
三、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一)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施后,由于水库的调度运行控制,黄河的水温情势势必受到影响,如水面面积、水深、流态、水温等水文参数均与天然状态有较大变化。水面变宽,水域面积变大,流速大大降低,枯水期流量较天然状态增加,丰水期流量较天然状态减少,黄河下游流量主要工程建成后的下泄流量决定。
(二)对水温的影响
由于水深的变化,库容中的水温会发生分层现象,而对下游下泄水温影响较大,将减少河口处下泄水温的年较差。
(三)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水文情势的变化,水流缓慢,水体环境容量也随之改变所势必对黄河的水质产生影响,水质由于沉淀作用,其浊度及悬浮物会降低,而水中微生物会有所增加。
(四)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将可能使流域内局部区域植被面积略有减少,对当地保护价值较高的原生植被影响极小,且工程影响范围也有限。这种局部区域植被的改变,不会影响流域内整体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多种珍稀保护野生植物由于距工程较远,受其影响不大。湿地在水库上游,可能会增大湿地面积。
(五)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开发实施后,由于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原有的喜急流鱼类及大部分平原鱼类会因缺乏足够长距离流水刺激而丧失繁殖机会。适宜静水或缓流水生活的鱼类,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在各库区大量繁殖,形成数量较大的群体。大坝的日常调节应保证这些鱼类在繁殖期的流速、水深及水位波动特征。
(六)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水库水面面积和水体体积都大大增加,从而对流域局地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出现年降雨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对原干燥少雨、干雨季分明的沙漠气候有所改善,有可能使区域夏季气温略有降低,冬季气温略有升高。
(七)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水电开发实施过程中,各电站施工期将产生废水、废渣、废气及噪声,施工中的开挖、弃渣、占地等活动将扰动地表、影响和破坏植被,新增水土流失,造成水质、噪声和大气污染,施工也会对工程区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人群健康等产生影响。但电站施工期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只要在施工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其不利影响是能得到减少和有效控制的,当电站建成后,影响将会消失。
四、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一)流域规划和项目勘测设计阶段
由于工程已于2010年4月26日开工建设,在此就不赘述。
(二)水电开发建设阶段
1、在水电站建设阶段,采取建管结合的方式,从环境保护角度,统一协调全流域的建设,既要考虑加快工程施工,又要确保环保、水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泥沙对下游电站的不利影响。
2、在工程施工期间,提出污染影响减量化措施。强化施工期"三废"污染源的达标治理与处置措施,通过对施工爆破开挖、混凝土生产、机械维护、施工营地等关键工序和部位的排污处理与监测,严格控制施工期"三废"污染。
3、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确立"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环保理念,形成参建人员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4、对于边坡开挖后长期裸露面,在实施支护的同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使其尽快恢复原生态,避免水土流失,美化施工现场环境。
5、严格库底清理和库周污染源控制及下泄生态环境流量的水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迁建移民集镇和农村移民集中居住点选址,做好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工程的移民安置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施工迹地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水电站运行阶段
1、建立水电站统一运行调度机制,根据河段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协调考虑保障下泄的基流水量(生态环境流量),明确提出水电站最低下泄流量值或界定方案及控制要求等,从全流域角度及梯级电站运行调度方案优化等方面,缓解或消除水电开发的不利环境影响;
2、采取适当的生物多样性修复补救措施,考虑流域合适地点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实施保护鱼类的增殖放流。
3、由于黄河水质含大量泥沙,对库内淤沙应进行定期清理,以保证水电站的正常库容。
五、结语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对黄河水能资源利用、优化配置和河道综合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建成后,可配合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防凌调度,适时调控凌汛期流量,提高黄河内蒙古段的防洪标准,减轻宁蒙河段的凌灾损失;在进行水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关系,促进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 10.
[2]王东胜,王秀英,范权,田水娥.黄河海勃湾黄河鲤、兰州鲶栖息水力学特征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
[3]乌海渔政.
一、工程简介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建设任务是防凌、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为大(2)型Ⅱ等工程,是黄河内蒙古段唯一的一座调节控制性工程,工程总投资27.41亿元,建设总工期46个月。该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境内,坝址紧邻乌海市区,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50km,坝址以上河段长约2837 km,控制流域面积31.34万平方公里。水库正常蓄水位1076.0 m,死水位1069.0m,总库容4.87亿m3。枢纽由土石坝、泄洪闸、河床式电站等建筑物组成,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00年一遇。土石坝布置在黄河左岸,坝长6371米,顶宽7米,最大坝高18.2米;泄洪闸共16孔,布置在黄河主河槽中左部;水电站布置在河床坝段右岸,装机4台,总装机容量9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82亿度。
二、黄河乌海段环境质量概况
(一)自然环境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邻鄂尔多斯市,西接阿拉善盟,北靠巴彦淖尔市河套平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黄河穿乌海而过105公里,是华北与西北的交汇处,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同时,他还是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交汇处。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这一区域气候干旱,降雨稀少,年均仅为159.9毫米;蒸发量大,年均高达3280毫米;风大沙多,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失调严重,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地处形成沙尘暴的沙源中心。属于生态脆弱区。黄河流经乌海市105公里,落差12.5米。
(二)生态环境
被誉为植物"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四合木在乌海地区作为建群种和优势种形成群落,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及全球变化的极好素材,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在保护区的珍稀植物还有半日花、绵刺、革苞菊、沙冬青等。
在乌海乌达段有马宝店湿地、王元地湿地和乌兰布和沙区湿地是迁徙候鸟途经乌海市的主要栖息、迁移、繁衍之地。每年3月中旬和11月上旬,有6科50多种、10万余只鸟类在乌海湿地一带栖息、繁衍,部分鸟类还逗留越冬。其中,濒危物种有白鹳、黑鹳、蓑羽鹤、灰鹤等。
乌海黄河段野生鱼类多为鲶鱼(多数为小鱼苗),鲤鱼,和其他小个体的鱼类(鲫鱼,棒花,白条,麦穗等)。海勃湾河段,鲶鱼数量多于鲤鱼,但个体小,鲶鱼占捕鱼量的50%,鲤鱼占30%,其它占20%。由于乌海市海勃湾河段是石头河堤,缚着部分水草,非常适合兰州鲶产卵,近年来的实际调查数据也表明,这一河段鲶鱼鱼苗数量有所增加,这对保护兰州鲶资源至关重要。
三、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一)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实施后,由于水库的调度运行控制,黄河的水温情势势必受到影响,如水面面积、水深、流态、水温等水文参数均与天然状态有较大变化。水面变宽,水域面积变大,流速大大降低,枯水期流量较天然状态增加,丰水期流量较天然状态减少,黄河下游流量主要工程建成后的下泄流量决定。
(二)对水温的影响
由于水深的变化,库容中的水温会发生分层现象,而对下游下泄水温影响较大,将减少河口处下泄水温的年较差。
(三)对水质的影响
由于水文情势的变化,水流缓慢,水体环境容量也随之改变所势必对黄河的水质产生影响,水质由于沉淀作用,其浊度及悬浮物会降低,而水中微生物会有所增加。
(四)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工程建成后将可能使流域内局部区域植被面积略有减少,对当地保护价值较高的原生植被影响极小,且工程影响范围也有限。这种局部区域植被的改变,不会影响流域内整体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多种珍稀保护野生植物由于距工程较远,受其影响不大。湿地在水库上游,可能会增大湿地面积。
(五)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程开发实施后,由于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变,原有的喜急流鱼类及大部分平原鱼类会因缺乏足够长距离流水刺激而丧失繁殖机会。适宜静水或缓流水生活的鱼类,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在各库区大量繁殖,形成数量较大的群体。大坝的日常调节应保证这些鱼类在繁殖期的流速、水深及水位波动特征。
(六)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水库水面面积和水体体积都大大增加,从而对流域局地气候产生一定影响。出现年降雨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对原干燥少雨、干雨季分明的沙漠气候有所改善,有可能使区域夏季气温略有降低,冬季气温略有升高。
(七)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水电开发实施过程中,各电站施工期将产生废水、废渣、废气及噪声,施工中的开挖、弃渣、占地等活动将扰动地表、影响和破坏植被,新增水土流失,造成水质、噪声和大气污染,施工也会对工程区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人群健康等产生影响。但电站施工期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只要在施工期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其不利影响是能得到减少和有效控制的,当电站建成后,影响将会消失。
四、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一)流域规划和项目勘测设计阶段
由于工程已于2010年4月26日开工建设,在此就不赘述。
(二)水电开发建设阶段
1、在水电站建设阶段,采取建管结合的方式,从环境保护角度,统一协调全流域的建设,既要考虑加快工程施工,又要确保环保、水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而造成的泥沙对下游电站的不利影响。
2、在工程施工期间,提出污染影响减量化措施。强化施工期"三废"污染源的达标治理与处置措施,通过对施工爆破开挖、混凝土生产、机械维护、施工营地等关键工序和部位的排污处理与监测,严格控制施工期"三废"污染。
3、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确立"与青山绿水为伴,让青山绿水更美"的环保理念,形成参建人员积极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4、对于边坡开挖后长期裸露面,在实施支护的同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进行边坡绿化,使其尽快恢复原生态,避免水土流失,美化施工现场环境。
5、严格库底清理和库周污染源控制及下泄生态环境流量的水环境保护措施,优化迁建移民集镇和农村移民集中居住点选址,做好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工程的移民安置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施工迹地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三)水电站运行阶段
1、建立水电站统一运行调度机制,根据河段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协调考虑保障下泄的基流水量(生态环境流量),明确提出水电站最低下泄流量值或界定方案及控制要求等,从全流域角度及梯级电站运行调度方案优化等方面,缓解或消除水电开发的不利环境影响;
2、采取适当的生物多样性修复补救措施,考虑流域合适地点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实施保护鱼类的增殖放流。
3、由于黄河水质含大量泥沙,对库内淤沙应进行定期清理,以保证水电站的正常库容。
五、结语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对黄河水能资源利用、优化配置和河道综合治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建成后,可配合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防凌调度,适时调控凌汛期流量,提高黄河内蒙古段的防洪标准,减轻宁蒙河段的凌灾损失;在进行水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水电开发与河流生态的关系,促进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20 10.
[2]王东胜,王秀英,范权,田水娥.黄河海勃湾黄河鲤、兰州鲶栖息水力学特征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
[3]乌海渔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