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美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纵观语文教材,它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它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困此,语文教学就不得不注重其中的审美功能,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语言文字教学,还有思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而以往的应试教育往往把作品分解为孤立的文字、语言,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完全忽略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获得一种审美愉悦感。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1.精心设计导语
  一个好的导语的设计,能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文化氛围,情绪情感被打动,从而产生一种审美冲动,这同样影响并决定整堂课的效果。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为使学生对祥子一生的悲惨命运有一个整体把握,在上课之前我介绍了原著《骆驼祥子》的故事梗概,当讲到“失去劳动能力的祥子扛着灵旗把别人送进坟墓的同时也把自己送进了坟墓”时,全班学生都沉浸在一种“哀其不幸”的情绪中,从而对祥子产生极大的同情心,带着这种同情心去理解课文,学生就会感到轻松,就能从中得到快感,达到审美效果。同样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以歌曲《懂你》导入,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熏陶,沉浸在一种感恩的情怀当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母亲的爱,这样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
  2.注重深层次地阅读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反复吟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启发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其情味、韵味,感受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体会作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感情,或品味作家所揭露的社会生活现象。如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結尾一段是这样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到这个结尾时进入一种沉思状态,导致孔乙己死亡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这需要重新阅读课文,去审视封建科举制度和社会制度。从而激发学生对人吃人的封建旧制度的不满和憎恶。另外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今教育制度较之科举制度有哪些合理性,在比较中让学生有所启迪,并带来审美愉悦享受。
  3.善于调动情感,感悟“美”
  感悟美是人对审美对象的本质理性把握的审美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审美心理活动。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那些千古流传的佳作之所以长久不衰,究其原因是因为它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生命,饱含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则必须架起一座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理解美。“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使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而要使学生“入情”,只有先“动情”于已,而后才会“辞发”。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语言平实,叙写也朴实无华,表面上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把人们生活中“父子”的情感体验讲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与父亲的情感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那充满人间至爱的父子情便会从作者平淡朴实的文字中奔涌而出。我再要求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反复朗读,去感受一下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这样就可以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再如教朱自清的《春》,教学过程中我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经验,去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教这篇课文时正值秋令,于是我就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秋的成熟,发现自然界不同形态的美,领悟春华秋实的自然哲理,联想耕耘收获的人生价值。这样,“审美场”就形成了整体效应,使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审美教育。
  4.善于通过比较,欣赏“美”
  没有比较就没有美。因为比较,是人们在认识,鉴别事物中获得新知的一种方法。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对于文学作品来说,运用比较最能显示事物的形象意境美。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握住这一点,则必会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如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将百草园中的兴趣盎然,是童年的乐园与三味书屋的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学生在这种形象化的对照中体味到了文章的意蕴。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启发学生自已学会将精湛词语与其相近词语进行比较,仔细品味它们在一定的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度、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体会作者推敲的艺术匠心,这时增强教学的艺术美极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典故,如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的故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斟酌,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注意,体会其不同点,想像其意境。同时,也可以把两首内容相似的诗从各方面如感情、风格等进行比较,从而能使学生容易进入课文的意境,欣赏其“美”。
  5.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增长见识、开发智力。
  审美能力是以认识能力为基础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审美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开发。教师要让学生欣赏、感受作品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就需要在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教学中,让学生受到知识的启迪。例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我从诗的内容入手,介绍了历代名人悲秋之诗句.要求学生注意区分其中的不同,进而领会诗的主旨,感受诗的思想内容。还简要介绍了格律诗的有关知识,并指导学生朗读。这样既让学生深入感受到了诗的意境,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诗的音乐美,从而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受益。
  6.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审美实践机会。
  多年来,我结合语文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文学欣赏》、《书法》、《音乐欣赏》、《演讲与口才》等书刊,对进行审美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如举办了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确立健康正确的审美标准。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要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造就出良好的班风、校风,形成锐意进取的学风,树立务实创新的校风,狠抓校园建设,以崭新的姿态,为职专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2-08-15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广、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一般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在课堂上,教师要多启发多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做.因此,在课堂教学题材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还要把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入自己的新
期刊
1.精心选择教法,激活学习兴趣  1.1 巧置悬念,以疑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味,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其原因,那么课堂教学定会活起来。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群英会蒋干中记》时,预习之后,设置悬念,是蒋干中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产生争论,不是蒋干,还会是谁呢?进入课文,学生分析后便得出答案,并能理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即情节了,进而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
期刊
1.教学常规管理  年年岁岁抓常规,岁岁年年有收获。扎实有效地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1.1 要求  集体备课抓研究,个人备课抓规范  课堂教学抓效益,作业布置抓配餐,单元过关抓分析。  1.1.1 集体备课:实行学科组长负责制,先周备课制。  每周一大备,每日一小备;每章一大备,每节一小备;实现了单位集体备课向课时性集体备课的过渡;五备五统一: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习题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美术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期刊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
期刊
【摘 要】为了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胜、好玩以及善于模仿,接受能力较强,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对音乐课堂教学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尝试: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以往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互动”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互动;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要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
期刊
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一方面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我国的体育教材改革力度是很大的,特别是我们的省编教材《体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构建方面,比较充分地考虑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及其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材
期刊
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  一、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具体而言:  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②、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期刊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 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1.独生子女化
期刊
【摘 要】目前,不少中学生对体育课存在着喜欢上课,不喜欢动。一到上课就想回家,或者想利用体育课去上网。另外中考体育成绩比例太少,学生对此完全很忽视体育课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应先自己做起,转变学生认识体育课的观点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根据学校需要与要求,改变教学的上课方式,以生动活泼来感染学生,再以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兴趣。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教学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