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61-02
一、教材优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地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同时提出了实施建议。地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是教师贯彻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地理课的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经验水平,要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以及态度行为发生变化,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思品课教师只有认真找准三者之间的连接点,依据课标和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做到"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使教材达到最优化。
2.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资源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差异性。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要精讲少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
4.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灵活处理教材,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教学环节,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总之,地理课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素材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同时,也要求我们思品课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促进自身专业化和自我德行的成长。
二、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要求
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但如果对作业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低效、无效的结果,甚至会加重学生负担、束缚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的作业。地理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可以考虑几个方面。
1.作业的功能上,要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相应的作业的功能应定位在这样三个层次:一是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功能的发展;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
2.在作业的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比如作业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
4.容量上,应考虑量力而行和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选择的权利。作业在容量上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另外,作业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去完成,增加作业的选择性。
5.在作业的批评上,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的批判应该是过程性和激励性的,其基本出发点是如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作业批判的过程上,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可以是主体,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一是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二是可以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作业的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而鉴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不同,进而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必须体现出多样化。由此,我结合本册教材内容,设计以下作业:
1.课前作业: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注重创新,激发求知欲。课前预习作业設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知识收集整理型的课前作业。此类型的预习作业可使学生上课时任务明确,学习积极主动,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的范围。
(2)能力创新型的课前作业。此类型的课前作业是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在作业的方法上,可采用问答法、实地调查法、个别访谈等形式由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型的课前作业。情感与态度是从体验中感悟出来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受,力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燃烧。
(4)个性心理型的课前作业。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型的事件性作业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完善心理品质。
2.课堂作业:形式不拘一格,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习激情。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在学生探索中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材优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是指导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地理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同时提出了实施建议。地理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是教师贯彻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地理课的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道德经验水平,要促使他们的道德认识、情感以及态度行为发生变化,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我们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思品课教师只有认真找准三者之间的连接点,依据课标和学生的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做到"心中有课标,眼中有学生",使教材达到最优化。
2.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资源的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差异性。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要精讲少讲,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
4.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依据学生情况和课标要求,灵活处理教材,设计出颇具特色的教学环节,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
总之,地理课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素材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同时,也要求我们思品课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促进自身专业化和自我德行的成长。
二、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要求
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但如果对作业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低效、无效的结果,甚至会加重学生负担、束缚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的作业。地理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可以考虑几个方面。
1.作业的功能上,要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相应的作业的功能应定位在这样三个层次:一是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功能的发展;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
2.在作业的内容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比如作业可以是文字式的,也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
4.容量上,应考虑量力而行和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选择的权利。作业在容量上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另外,作业要有差异性,比如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兴趣的学生去完成,增加作业的选择性。
5.在作业的批评上,应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作业的批判应该是过程性和激励性的,其基本出发点是如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作业批判的过程上,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可以是主体,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一是给学生提供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二是可以创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在作业的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表述,既指出不足,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而鉴于本学科的学科特点、学习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的不同,进而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必须体现出多样化。由此,我结合本册教材内容,设计以下作业:
1.课前作业: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注重创新,激发求知欲。课前预习作业設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知识收集整理型的课前作业。此类型的预习作业可使学生上课时任务明确,学习积极主动,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富有成效,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课堂的范围。
(2)能力创新型的课前作业。此类型的课前作业是针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在作业的方法上,可采用问答法、实地调查法、个别访谈等形式由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3)情感态度型的课前作业。情感与态度是从体验中感悟出来的,为此,在作业的设计中要重视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感受,力求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燃烧。
(4)个性心理型的课前作业。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型的事件性作业旨在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完善心理品质。
2.课堂作业:形式不拘一格,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习激情。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在学生探索中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