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促质以量保质以质增量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xia_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课改已在各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在大力推行课改时,如不能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摸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甚至还将影响到一个学校的发展、生存。
  一、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构建多元质量观纵观当前的学校教育,不管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也好,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试教育也好,两者都不能决然分开。只要有考试,应试教育就将长期存在,有考试就必定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有自觉与不自觉的排名,排名就会有先后,就会有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在课改与质量之间,人们更看重的是质量,更关注升学率的高低。
  众所周知,在质与量的关系上,质与量不能决然分开,没有量就无从谈质,可见数量的重要;同样没有质作保证,数量再多也没有意义。学校发展也是如此,生源都得不到保证,学校生存都成问题,何来的质量;没有了质量,又怎能保住数量?有学者说过,现今家长和学生选择学校的因素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二是寄宿条件和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标准越来越高。而有的初中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校,学校寄宿条件常年得不到改善,师资水平弱化,加上管理不到位,质量在滑坡,群众很不满意,学生流向优质学校的状况在加剧,不仅“肥水”流进了别人田,就连“清水”也保不住。但我们也要乐观地看到薄弱学校也有一些宝贵的、优质学校所不能及的因素,具有它们独特的文化特色: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孩子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上学、放学途中鸟儿叽叽喳喳,小溪蜿蜒曲折,山林郁郁葱葱,校园充满了泥土气息,这些都是课程改革得天独厚的资源,关键是我们怎么去挖掘;再则,薄弱学校的师生关系一般都较为密切,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之间的熟悉和信任,同样也是课程改革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挖掘,好好研究。
  二、以课改破解质量瓶颈,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发展教师是新课改的主要承担者,新课程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实现的。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新课改的推进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展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能教”“善导”的教师,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为校本教研主体的教师,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主动投入校本教研活动中,立足于自我理解和内化;教师之间要分工合作、互帮互助,发挥个性特长与团队合作精神并重,逐步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
  学校教师尤其是学校领导,在确保校本教研机制和谐,努力提高每一位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的同时,要努力寻找提升教学质量与保生增源的突破之路: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提升内涵为重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巩固并扩大办学规模,同时要强化对教育教学管理意识,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方面,就是要坚定不移开展课改。立足校情谋改革,让学校迅速摆脱困境,并逐渐做大做强。
  如今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不少领导、老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课改与质量并不矛盾,“教学质量应该是课改的副产品”,关键看我们课改是否得法,如果课改得当,可能就是我们突破学生发展不平衡这个瓶颈的金刚钻。从学校到班级都会存在学困生,有多有少,对学困生的转化是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教学成绩和质量的高低。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使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课改的根本理念是“生本”,如果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真正有效的小组合作,改变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让学生乐学、好学,从而使学困生得到大幅度减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让“生本”理念在教学中得到了体现和升华。
  因此,广大教师一方面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教学理念,增强教法、学法研究的针对性,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实效性不高、学习质量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教学的“科技含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科学地处理好教学的深浅与难易问题,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做到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并做到深浅适度。另一方面要善于思考和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改进,逐步提高,做到研讨、反思与探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使广大教师支持课改,参与课改,在课改方面迅速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总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只有结合自身实际走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才能保证课改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实施课改必须有一个先实验后推广,先探索后创新的过程。只有以改促质,以量保质,以质增量,才能实现课改和教学质量的“双赢”。
其他文献
体悟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自主感悟知识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营造的、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作用下,主动、自觉地通过体验和内省进
语言文字的魅力只有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才能收到妙笔生花的效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发挥想象在其中的作用。
摘 要:传记电影通过塑造典型人物表达人类的感情,挖掘人生存在的意义,彰显人类的高贵品质,引起人们反思。优秀的传记电影中主人公身上人性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传记电影;大学生;心理成长  传记电影是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每一部传记影片都有它想表达的意义,有的作品表达人类复杂的感情,有的作品表达人类的高贵品质,也有一些作品想要引发人们对人性恶的方面进行反思。 
伴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全国各地区高效课堂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近年来,人们对怎样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尤其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历史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作一探讨。  一、历史导学案
目的检测血清中UU-Ab、MH-Ab、CT-Ab和NG-Ab,观察对NGU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金标渗滤法测定276例临床有尿道感染症状患者的血清.结果 4种病原体抗体单项阳性检出率:UU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反思,认为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勇于竞争、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