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见成效,但不能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供给侧给构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源上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实现的关键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从业者。”与传统农民没有把务农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更称不上掌握专业技能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会相对的有所提高,以此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在保障有效供给目标方面,与传统小农户、兼业农户相比,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更好。
(二)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包括遵纪守法,打造农业品牌的专业培训,强调以质量树品牌会成为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应有的意识。首先是根据各地具体土地条件,加快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求的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種植结构。其次就是要做大做优各地特色产业,并形成国际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振兴奶业,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最后就是要构建生产与销售密切联系的健康产业链,使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进入市场流通,并获得相应的竞争力。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权力意识有利于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主体权力上,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力。习总书记强调到“所谓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传统农民就是忽视自己的主体性权力,进而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处于被动状态。新型职业农民在经济上,能够自己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脉搏,懂得市场营销策略和农场经营管理,使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治上,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变化就是从被动烙上的“身份”到主动选择的“职业”的角色转化的过程,这样,新型职业农民就会获得与其他职业一样的民主权利,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农民自身地位,让他们意识到当农民也是一份体面的职业。
二、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保障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见成效,但不能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此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明确部署。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由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投入13.9亿元,确保完成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在科技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责任感、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素质。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作支撑,以高产量、质量做保证,形成严密的产业链。2014年,财政部、农业部在300个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性培育,并选择14个市及陕西省、山西省整体推进。经过近三年探索,初步明确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民后继乏力严重
如今在一些地方,转移出去的农民工70%以上是“80后”“90后”的青壮年劳动力,其中的70%以上表示不愿意回乡务农。留下来的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近83%。由此可见,传统农民思想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使农民逐渐丧失务农热情,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可培育的对象缺乏,这是大量的农民工转移到城市的结果,出现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二是现有的培育对象有心无力,一些农民还愿意留下来致力于务农的不是老年人就是妇女。虽然这些人对务农的热情尚未消减,但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将会使新型职业农民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2.培训硬件软件滞后,妨碍农业供给侧提升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得到国家的重视,以更好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但当前的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有一定的缺乏。随着国家提供着越来越好的“双创”环境,不少农民开始走上自主创业道路,这样就会对培训的实用性、培育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农民不同于普通的学生,农民具有知识的单一性和思想的保守性,这是当今农民职业培训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导致培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和长效机制。由于农民科技素养的欠缺,导致农民不能科学施肥、杀虫、土壤保殖等问题,提供的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阻碍了农业供给侧调整,食品安全愈加凸显。
三、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给构性改革;新型职业农民;三农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必须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从根源上解决“三农”问题。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力军
(一)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实现的关键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现代农业从业者。”与传统农民没有把务农当成一种职业来看待,只是作为一种身份,更称不上掌握专业技能相比,新型职业农民收入水平会相对的有所提高,以此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在保障有效供给目标方面,与传统小农户、兼业农户相比,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更好。
(二)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包括遵纪守法,打造农业品牌的专业培训,强调以质量树品牌会成为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应有的意识。首先是根据各地具体土地条件,加快构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要求的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種植结构。其次就是要做大做优各地特色产业,并形成国际竞争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全面振兴奶业,培育国产优质品牌。最后就是要构建生产与销售密切联系的健康产业链,使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进入市场流通,并获得相应的竞争力。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权力意识有利于创新农业体制机制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主体权力上,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力。习总书记强调到“所谓改革,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传统农民就是忽视自己的主体性权力,进而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从而处于被动状态。新型职业农民在经济上,能够自己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脉搏,懂得市场营销策略和农场经营管理,使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治上,从传统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变化就是从被动烙上的“身份”到主动选择的“职业”的角色转化的过程,这样,新型职业农民就会获得与其他职业一样的民主权利,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农民自身地位,让他们意识到当农民也是一份体面的职业。
二、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保障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见成效,但不能满足农业供给侧改革需要
2012年,“新型职业农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同年农业部在全国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此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出明确部署。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由财政部、农业部共同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国家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力度,中央财政投入13.9亿元,确保完成100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在科技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责任感、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素质。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作支撑,以高产量、质量做保证,形成严密的产业链。2014年,财政部、农业部在300个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性培育,并选择14个市及陕西省、山西省整体推进。经过近三年探索,初步明确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民后继乏力严重
如今在一些地方,转移出去的农民工70%以上是“80后”“90后”的青壮年劳动力,其中的70%以上表示不愿意回乡务农。留下来的务农农民平均年龄已经达到55岁,其中妇女超过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近83%。由此可见,传统农民思想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使农民逐渐丧失务农热情,这就产生了以下问题:一是可培育的对象缺乏,这是大量的农民工转移到城市的结果,出现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二是现有的培育对象有心无力,一些农民还愿意留下来致力于务农的不是老年人就是妇女。虽然这些人对务农的热情尚未消减,但农民老龄化和低文化将会使新型职业农民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2.培训硬件软件滞后,妨碍农业供给侧提升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得到国家的重视,以更好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但当前的不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有一定的缺乏。随着国家提供着越来越好的“双创”环境,不少农民开始走上自主创业道路,这样就会对培训的实用性、培育方式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毕竟,农民不同于普通的学生,农民具有知识的单一性和思想的保守性,这是当今农民职业培训必须要正视的现实问题。导致培育的内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和长效机制。由于农民科技素养的欠缺,导致农民不能科学施肥、杀虫、土壤保殖等问题,提供的农产品安全隐患较多,阻碍了农业供给侧调整,食品安全愈加凸显。
三、加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助推农业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