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教学形式日渐常态化。然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学的效果却不好,也许是怕被贴上应试教育的标签,教师只学到了合作、探究的“神”而没有学到“魂”,教学形式化非常严重,语文课堂仍然是以结论为导向的传统课堂。面对这一现状,本文以黄厚江先生的“语文共生教学”理念为指导探究了富有生长性和生成性的语文“活”课堂。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共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200-01
语文共生教学是指教师引领、指导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大致操作过程为:教师以共生原点为出发点设计生长性的教学环节,在对话交流之中进行师生双向的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在互相借鉴中共同进步。那么,如何实现“语文共生教学”,打造师生共生共长的“活”课堂呢?结合对“语文共生教学”理念的理解,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层次活动
共生原点是语文共生教学的核心动力,没有共生原点做基础,带着生长性使命的大树就钻不出片片绿叶。故而,共生教学指导下,教师要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层次的活动,实现“活”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笔者以“道”为共生原点组织了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在剥洋葱式的互动中生长知识和能力。活动如下:
师:“道”是什么?
生(群体):道理、道德、道路、道法……
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是什么?
生:一阵沉默。
师:上学时,老师认为:道就是一条道路,谁找到了正确的路谁就获得了拥护。
生(被启发后):道也可以是道理,愿意讲道理,讲得出道理的人就会被拥护。
师:那么,孟子笔下的“道”指什么呢?一起来阅读。
……
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启发、共读等渐进式地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完成了富有层次性地对话,在对话中锻炼了阅读思维能力,实现了知识的生长。
二、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角度活动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是艺术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习惯和审美品味,故而,解读一件事情也就有了千万种角度。而“语文共生教学”就要求语文遵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根本落实教学活动。所以,面对学生的艺术性、个性化特征,“共生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在以“共生原点”为核心的前提下需要从多种角度铺展教学活动,呈现出人性化的语文“活”课堂。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以“愚公移山是昧还是智”为共生原点组织了多角度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发扬个性,让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启发、有所成长。教學活动如下:
首先,从“愚公移山是昧”的角度阅读文本:1.引导学生说出“愚公移山”的愚昧之处;2.探讨一下“既然移山时愚昧的举动,为什么遗男、神会帮助愚公,反而阻止的智叟变成了坏人?”其次,从“愚公移山是智”的角度阅读文本:1.引导学生阐述“愚公移山”智在何处?2.探讨“现代社会,如何让大家认同愚公移山?”
通过不同角度的师生共探,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师也越来越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解决教学问题。故而,共生原点下多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语文“活”课堂的重要途径。
三、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形式活动
假如让你回到原始社会,你可能两天之内就无聊的抓狂了。为什么?因为原始社会就是一片光秃秃的大陆、一片蓝汪汪的海洋、一片绿葱葱的树林,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没有电视……说白了,原始社会只有实质内容而没有美妙的形式。所以,没有形式的语文课堂就犹如原始社会枯燥、单调。鉴于此,“语文共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共生原点的基础上要实施多形式的教学活动,用趣味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建立师生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共生共长,实现语文“活”课堂。
例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以“文言文语言特点”为共生原点,笔者组织了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文言朗诵大赛”,学生们一个个上台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和几个朗诵好的学生作为评委打分、点评。这样,学生既培养了文言语感,体验了语言特点,又与教师、学生形成了互动,实现了互生。
总之,“语文共生教学”是建立知识流动的、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的重要理念。以“语文共生教学”为指导,教师要以“共生原点”为核心动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师生、生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实现语文“活”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亚媛.激活共生-教学"活"的语文[J].名师在线,2017(003):47-48.
[2]李洪飞.聚焦原点,建构共生式语文课堂[J].语文知识,2017(23).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共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3-0200-01
语文共生教学是指教师引领、指导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大致操作过程为:教师以共生原点为出发点设计生长性的教学环节,在对话交流之中进行师生双向的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在互相借鉴中共同进步。那么,如何实现“语文共生教学”,打造师生共生共长的“活”课堂呢?结合对“语文共生教学”理念的理解,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层次活动
共生原点是语文共生教学的核心动力,没有共生原点做基础,带着生长性使命的大树就钻不出片片绿叶。故而,共生教学指导下,教师要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层次的活动,实现“活”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笔者以“道”为共生原点组织了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教师与学生在剥洋葱式的互动中生长知识和能力。活动如下:
师:“道”是什么?
生(群体):道理、道德、道路、道法……
师:“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是什么?
生:一阵沉默。
师:上学时,老师认为:道就是一条道路,谁找到了正确的路谁就获得了拥护。
生(被启发后):道也可以是道理,愿意讲道理,讲得出道理的人就会被拥护。
师:那么,孟子笔下的“道”指什么呢?一起来阅读。
……
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启发、共读等渐进式地教学活动,师生之间完成了富有层次性地对话,在对话中锻炼了阅读思维能力,实现了知识的生长。
二、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角度活动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是艺术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习惯和审美品味,故而,解读一件事情也就有了千万种角度。而“语文共生教学”就要求语文遵循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根本落实教学活动。所以,面对学生的艺术性、个性化特征,“共生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师在以“共生原点”为核心的前提下需要从多种角度铺展教学活动,呈现出人性化的语文“活”课堂。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以“愚公移山是昧还是智”为共生原点组织了多角度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散思维、发扬个性,让教师在教学中有所启发、有所成长。教學活动如下:
首先,从“愚公移山是昧”的角度阅读文本:1.引导学生说出“愚公移山”的愚昧之处;2.探讨一下“既然移山时愚昧的举动,为什么遗男、神会帮助愚公,反而阻止的智叟变成了坏人?”其次,从“愚公移山是智”的角度阅读文本:1.引导学生阐述“愚公移山”智在何处?2.探讨“现代社会,如何让大家认同愚公移山?”
通过不同角度的师生共探,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能力越来越强,教师也越来越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解决教学问题。故而,共生原点下多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实现语文“活”课堂的重要途径。
三、以“共生原点”为核心,铺展多形式活动
假如让你回到原始社会,你可能两天之内就无聊的抓狂了。为什么?因为原始社会就是一片光秃秃的大陆、一片蓝汪汪的海洋、一片绿葱葱的树林,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没有电视……说白了,原始社会只有实质内容而没有美妙的形式。所以,没有形式的语文课堂就犹如原始社会枯燥、单调。鉴于此,“语文共生教学”理念下,教师在共生原点的基础上要实施多形式的教学活动,用趣味课堂调动学生兴趣,建立师生密切联系,从而实现共生共长,实现语文“活”课堂。
例如,在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以“文言文语言特点”为共生原点,笔者组织了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文言朗诵大赛”,学生们一个个上台朗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师和几个朗诵好的学生作为评委打分、点评。这样,学生既培养了文言语感,体验了语言特点,又与教师、学生形成了互动,实现了互生。
总之,“语文共生教学”是建立知识流动的、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的重要理念。以“语文共生教学”为指导,教师要以“共生原点”为核心动力,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让师生、生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实现语文“活”课堂。
参考文献:
[1]杨亚媛.激活共生-教学"活"的语文[J].名师在线,2017(003):47-48.
[2]李洪飞.聚焦原点,建构共生式语文课堂[J].语文知识,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