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政工程是政府为居民提供一些有偿或无偿服务而进行的设施建设工程。本文针对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原因进行剖析,通过构建公共财政制度、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环境标准制度等方法,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影响;财政制度
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市政工程的资金投入,但衍生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废水会破坏周边环境,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原因
首先,公共财政制度的缺失。有一些政府在进行当地市政建设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修建许多实用性不高的广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政府在“形象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造成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置不完善,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健全。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为市政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提前预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内容都存在一定缺陷,对于一些市政工程的施工起不到良好的监督和帮助作用。
最后,环境标准制度的不合理。环境标准制度是衡量政府生态环境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但是各地区环境标准制度对于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影响指标没有统一要求,导致市政工程的施工没有相关制度进行约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对策
(一)构建公共财政制度
市政工程需要资金支持才可以实施,市政工程的资金都来源于公民的税收和其他投资收益,属于公共财产[1] 。构建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公民的资金不被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政府,减少实用性较低市政工程的建设。第一,应当明确民主财政的原则。公民作为财政资金的委托人,对于资金的运用享有知情权,政府作为财政资金的代理人,在进行市政工程的相关决策时,需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公民利益相吻合。在政府进行市政工程决策前,应组织公民代表进行决策参与,而且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大的工程需要公民参与投票进行决定,避免“形象工程”造成的资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合理安排財政支出。政府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决策时,侧重点应当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和改善,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承载量也在超负荷运转,如果再次进行大工程建造,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首先,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政策、计划列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通过数据分析和情境推演,判断政策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细化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将评价对象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其次,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市政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涉及领域较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2] 。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并没有相应规定进行约束,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当将此类内容增加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中,制定相关标准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约束,防止此类内容造成的环境污染。
最后,健全环境影响后的评价制度,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进行施工方法、施工地点、规划内容等方面的更改,在市政工程进行更改后,需要重新针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更改后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对市政工程进行实时跟进,根据相应变化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
(三)完善环境标准制度
第一,规范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对于单一的小型污染源,可能只是控制某一方面的污染排放浓度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多类型的大型污染源,只控制某一方面不能够达到控制污染的效果。在制定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污染物控制标准的相应调整,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减轻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
第二,健全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不能只局限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方面,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对当地的植被环境、土壤环境、景观环境等造成破坏,应将这些内容添加到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当中,使市政工程的施工或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受到有效控制。
结论:综上所述,构建公共财政制度能够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污染,完善环境标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人类活动或市政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完善相关的制度对于改善城市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伟,赵秋利.浅析我国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创新与完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8-10.
[2] 郭龙.市政工程环境影响制度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255.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一中)
关键词:市政工程;环境影响;财政制度
引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市政工程的资金投入,但衍生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市政工程在施工过程产生的大量废气和废水会破坏周边环境,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原因
首先,公共财政制度的缺失。有一些政府在进行当地市政建设时,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修建许多实用性不高的广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政府在“形象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造成基础设施欠账严重,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置不完善,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健全。健全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为市政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提前预防,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内容都存在一定缺陷,对于一些市政工程的施工起不到良好的监督和帮助作用。
最后,环境标准制度的不合理。环境标准制度是衡量政府生态环境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但是各地区环境标准制度对于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环境影响指标没有统一要求,导致市政工程的施工没有相关制度进行约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二、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对策
(一)构建公共财政制度
市政工程需要资金支持才可以实施,市政工程的资金都来源于公民的税收和其他投资收益,属于公共财产[1] 。构建公共财政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公民的资金不被浪费,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政府,减少实用性较低市政工程的建设。第一,应当明确民主财政的原则。公民作为财政资金的委托人,对于资金的运用享有知情权,政府作为财政资金的代理人,在进行市政工程的相关决策时,需要符合城市发展需要,与公民利益相吻合。在政府进行市政工程决策前,应组织公民代表进行决策参与,而且对于一些资金量较大的工程需要公民参与投票进行决定,避免“形象工程”造成的资金浪费,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合理安排財政支出。政府在进行市政工程的决策时,侧重点应当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和改善,如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置。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承载量也在超负荷运转,如果再次进行大工程建造,对于生态环境将会造成无法修复的破坏,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投入,一方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首先,扩大环境影响评价对象。一方面可以将政府的政策、计划列入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通过数据分析和情境推演,判断政策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应细化环境影响评价准则,将评价对象进行细致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
其次,拓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市政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涉及领域较多,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2] 。例如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土壤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等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并没有相应规定进行约束,导致市政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应当将此类内容增加至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当中,制定相关标准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约束,防止此类内容造成的环境污染。
最后,健全环境影响后的评价制度,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会进行施工方法、施工地点、规划内容等方面的更改,在市政工程进行更改后,需要重新针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避免更改后的项目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对市政工程进行实时跟进,根据相应变化制定不同的应对方案。
(三)完善环境标准制度
第一,规范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对于单一的小型污染源,可能只是控制某一方面的污染排放浓度就可以达到理想效果,但对于多类型的大型污染源,只控制某一方面不能够达到控制污染的效果。在制定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标准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污染物控制标准的相应调整,实现区域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减轻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
第二,健全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不能只局限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方面,市政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对当地的植被环境、土壤环境、景观环境等造成破坏,应将这些内容添加到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当中,使市政工程的施工或人类活动对于环境影响受到有效控制。
结论:综上所述,构建公共财政制度能够减少财政资金浪费,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污染,完善环境标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人类活动或市政工程对于环境的影响。完善相关的制度对于改善城市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伟,赵秋利.浅析我国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制度创新与完善[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8-10.
[2] 郭龙.市政工程环境影响制度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255.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莒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