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SA14-14-2弱毒株狗肾细胞疫苗的研究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s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型脑炎(乙脑)SA14-14-2株弱病毒经原代狗肾细胞连续传4至10代后病毒滴度提高到接近原14-2株地鼠肾细胞培养的滴度。传代后的病毒对3周龄小鼠脑内无毒力,皮下无致病力,不易返祖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与原14-2株的特性相同。以该病毒制备的冻干活疫苗经全面检定亦完全符合原14-2株人体观察用疫苗的各项检定指标。因此14-2狗肾细胞适应株毒种是一株可应用原代狗肾细胞为基质制备乙脑活疫苗的毒株。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从猪血浆中提取了具有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的蛋白质成份,PNIP。PNIP能够抑制PHA和ConA刺激下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C57BL/6J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在激活的早期作用较为明显,对低密度的淋巴细胞有更高的抑制率,对PWM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只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淋巴瘤株L5178y和人淋巴瘤株Raji细胞的生长和3H-TdR掺入,PNIP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应用免疫荧光和病毒培养技术研究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病毒血症的动态。IFA法检测单个核细胞病毒抗原,阳性主要集中在11病日以前,4~7天阳性率最高。用Vero-E6细胞从220份标本中分离出53株EHF病毒,患者血浆中病毒持续可达一周左右,与发热明相平行;而细胞内病毒检出高峰较血浆中要晚2~3病日,使病毒血症的可检出期延长至8~11病日,正值疾病严重的低血压少尿期。表明细胞内病毒不但较血浆中
绿脓杆菌S菌株(slime strain)S36和PA3中提取了粘多糖(slime polysaccharide,SPS)经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等分析发现,SPS的分子量在300 000-700 000之间,由甘露糖、葡萄糖和鼠李糖三种单糖通过酰胺键或α-,β-糖甙键连接。将SPS与Pier等报告的MEP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中发现,SPS与MEP不是同一种物质,SPS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特异性。在绿脓杆
本文对50例花粉症患者,在为期一年的蒿属花粉变应原脱敏治疗中,进行了临床及人嗜碱细胞脱颗粒试验(Human Basophil Degranulation Test,HBDT)的初步观察。结果发现,50例中39例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占78%。脱敏治疗前50例中36例HBDT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72%;治疗后仅15例HBDT呈阳性反应,阳性率为3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治疗有效的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国际抗原分型系统(IATS)的绿脓杆菌分型血清,并按P. V. Liu等报告试制出80套血清(21种17个型)。经对新分离的728株绿脓杆菌分型考核,所试制的血清凝集力强、特异性好,分型率为97.1%(759/782)。较目前各国生产的分型血清的分型率高。并且,分型系统中的7型和8型菌株也容易分开。但发现尚有0.9%(7/782)菌株不被IATS的17型血清凝集。
本试验研究了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感染豚鼠一段时间内体内抗原排出,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和消长状况。军团菌感染后第1至35天,尿中都可测出抗原。1周后抗体开始上升,消长呈双峰型。细胞免疫从第9天出现,持续90天仍不消失。故认为,检测尿中抗原可最早反映感染情况,检测抗体和皮肤试验在疾病后期或做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中将起重要作用。
霍乱化学菌苗,系由霍乱弧菌菌体和其毒素,经由化学方法提取成三个有效抗原组分构成。实验以现行霍乱—类毒素菌苗为参考菌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菌苗经皮下免疫后,能诱导出较高的杀弧菌抗体、凝集素抗体和中和抗体。血清中IgG滴度明显增高,导致家兔小肠能产生很强的抗霍乱弧菌的寄居现象。对小白鼠有较强的保护效应。这些方面,化学菌苗都显示了优于霍乱菌苗的结果,化学菌苗的实验剂量对小白鼠未表现出毒性反应,我们认
期刊
本试验以L929细胞为靶细胞,用中性红染色,最后用比色测定的方法,对Poly I∶C和CP菌苗激活小鼠的NK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现出以上二种干扰素诱导剂都能使小鼠NK活性增高,此结果与文献报导用同位素释放法所得结果一致。试验並用计数法作了比较,二者结果相符,说明比色法应用于NK活性的测定是可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