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对新课程要有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要贯彻“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而且教与学的方式必须改变,还要重建评价方式。
【摘要】
新课程 教学观 逐步分化、综合和谐 教与学的方式 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高中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数学教师应及时接受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亲身经历来谈谈应对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使教师的角色、行为及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的教学重心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同时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应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促进者、催化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表现、调适、辨别和选择。
1.2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师的教学如果无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会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并且,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学实际上的最为迫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3 教师应是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发育迟缓、成绩不佳、有过错、被孤立和拒绝、有严重缺点、缺陷及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做到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成绩、疑义、质疑。
1.4 教师应是学生在数学上的帮助与引导者。包括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等。
1.5 教师应强调自我反思和团结合作。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已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因此,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有教育功能。此外,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联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家长,虚心听取意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2.贯彻“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
实施新课标,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目标,要贯彻奥苏伯尔提出的“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
逐步分化原则是指:“学科课题内容,首先应该给出该课题中最一般的,范围最广的概念或原理,然后再把范围不太广或更加分化了的下属概念或事实,加以分类纳入课题之中”。就是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分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先叙述一章、一节或一堂课的总体内容和组织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概貌了解,然后再个别地予以解决。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教材,保证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包容较广的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或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定点。这样,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才会有最佳效果。奥苏伯尔认为,这种介绍一个课题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信息,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意义。我们使用的新课程教材编排就体现了“逐步分化”原则,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进行教学,逐步分化是不难做到的,而且有利于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综合和谐原则是指:“应当有意识地把新信息和先前从这门学科学会的材料结合起来,并且使它们和谐”。每堂课的讲授和学习顺序应同先前学过的材料联系起来,以它为基础,使学习者较为顺利地在先前习得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综合和谐”的原则,教师应有目的将课程组织得使后续的学习和先前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让学生能区分不同知识、课题、内容之间的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温故而知新:“故”是原有认知结构的旧知识,“温”是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的联络点,“新”是在联络点处新生出来的支脉。
3.教与学方式的改善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3.1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例如,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立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例如,反函数的一般概念、概率中几何概型的计算等都可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
4.评价方式的重新建构
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遵守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但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过去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可以知道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实践证明,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课堂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它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结语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运用和创新,研究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通过不断的研究、摸索和实践,丰富和发展数学教学理论,全面提升数学教育质量,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胜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J].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 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2005(7).
[3] 陈华安.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差异发展[J].数学教学通迅,2006(2).
应对新课程要有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学要贯彻“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而且教与学的方式必须改变,还要重建评价方式。
【摘要】
新课程 教学观 逐步分化、综合和谐 教与学的方式 评价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为高中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数学教师应及时接受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将结合亲身经历来谈谈应对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的形成,使教师的角色、行为及教学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1 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主要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师的教学重心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同时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应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促进者、催化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表现、调适、辨别和选择。
1.2 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教师的教学如果无一定的理论指导,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会重复旧经验、照搬老方法、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并且,教育一线工作者研究的成果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学实际上的最为迫切的需要。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3 教师应是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发育迟缓、成绩不佳、有过错、被孤立和拒绝、有严重缺点、缺陷及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做到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成绩、疑义、质疑。
1.4 教师应是学生在数学上的帮助与引导者。包括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等。
1.5 教师应强调自我反思和团结合作。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已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一般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因此,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协作,这不仅具有教学意义,而且还有教育功能。此外,教师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联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家长,虚心听取意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育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2.贯彻“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
实施新课标,实现新课标所要求的目标,要贯彻奥苏伯尔提出的“逐步分化”和“综合和谐”的原则。
逐步分化原则是指:“学科课题内容,首先应该给出该课题中最一般的,范围最广的概念或原理,然后再把范围不太广或更加分化了的下属概念或事实,加以分类纳入课题之中”。就是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特殊不断分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先叙述一章、一节或一堂课的总体内容和组织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概貌了解,然后再个别地予以解决。通过精心组织和安排教材,保证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包容较广的适当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或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定点。这样,新知识的学习与保持才会有最佳效果。奥苏伯尔认为,这种介绍一个课题的办法有助于学生建构新的信息,使学习变得更加富有意义。我们使用的新课程教材编排就体现了“逐步分化”原则,教学中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顺序进行教学,逐步分化是不难做到的,而且有利于学生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
综合和谐原则是指:“应当有意识地把新信息和先前从这门学科学会的材料结合起来,并且使它们和谐”。每堂课的讲授和学习顺序应同先前学过的材料联系起来,以它为基础,使学习者较为顺利地在先前习得的知识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综合和谐”的原则,教师应有目的将课程组织得使后续的学习和先前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让学生能区分不同知识、课题、内容之间的关系。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温故而知新:“故”是原有认知结构的旧知识,“温”是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的联络点,“新”是在联络点处新生出来的支脉。
3.教与学方式的改善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局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3.1 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2 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例如,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立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例如,反函数的一般概念、概率中几何概型的计算等都可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
4.评价方式的重新建构
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遵守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但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过去题海战术、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可以知道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很有必要的;而数学学习又是一个合作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表现出各种素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加以选择。
实践证明,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学目的为中心的评价,课堂教学实施多元化评价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发展性。它能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互动相长,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5.结语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运用和创新,研究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创造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通过不断的研究、摸索和实践,丰富和发展数学教学理论,全面提升数学教育质量,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胜平.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J].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6).
[2] 贾玉娟.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科教学探索,2005(7).
[3] 陈华安.新课程理念下重构数学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差异发展[J].数学教学通迅,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