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放疗所致双侧输尿管壁段狭窄、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肾功能不全患者15例,采用肾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象与方法 本组15例.年龄43 ~68岁,平均53岁.其中宫颈癌术后放疗者10例,宫颈癌中晚期未手术仅放疗者5例。
【机 构】
:
030024太原,山西红十字泌尿医院泌尿外科,030024太原,山西红十字泌尿医院泌尿外科,030024太原,山西红十字泌尿医院泌尿外科,030024太原,山西红十字泌尿医院泌尿外科,030024太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5月至2010年2月我院收治放疗所致双侧输尿管壁段狭窄、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肾功能不全患者15例,采用肾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对象与方法 本组15例.年龄43 ~68岁,平均53岁.其中宫颈癌术后放疗者10例,宫颈癌中晚期未手术仅放疗者5例。
其他文献
已有充足的临床数据显示PCNL与传统的开放取石术相比,在手术相关的出血量、结石清除率、对肾功能的远期影响、住院时间、经济花费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1],其创伤小、恢复快、取石成功率高,逐渐成为上尿路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2].随着PCNL技术的开展,发热、出血等常见并发症也引起了关注,特别是PCNL相关尿源性脓毒症,发生率低,但致死率高[3-5].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PCNL相关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B超检查发现膀胱小梁形成在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及膀胱功能状态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比较BPH经腹B超检查显示有膀胱小梁形成与无膀胱小梁形成2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参数.结果 有膀胱小梁形成BPH患者36例,无膀胱小梁形成患者68例,年龄分别为(73.7±10.1)岁和(69.6±6.2)岁,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24.4±6.6)分和(22.8±8.
患者,女,47岁。以右肾结石伴积水于2010年7月入院。患者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等症状。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 117/μl,RBC 86/μl。B超检查:膀胱内壁紧靠尿道内口处可见约1.3 cm ×0.9 cm的低回声团,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凸向膀胱内。膀胱镜检查:膀胱颈部尿道内口6点位可见约1.5 cm球形实性肿物,无蒂,表面与正常膀胱黏膜相同。于腰麻下
膀胱癌发病率在80~85岁时最高。作者对2001—2007年71例首次诊断为侵袭性pT,膀胱癌的≥80岁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患者均行保留膀胱的治疗。71例患者年龄(86±3)岁,男42例,女29例。
目的 探讨经超声逼尿肌厚度测定在女性膀胱出口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3例伴有LUTS的女性患者,行压力流率测定过程中,当膀胱容量为250 ml或最大膀胱容量的50%时,应用7.5 MHz高频线纵超声探头测定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以Qmax≤12 ml/s以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 cm H2O(1 cm H2O =0.098 kPa)作为诊断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标准,将患者分为梗阻及非梗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结构的逐渐改变,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并有上升趋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泌尿系结石治疗水平,有必要对近年来泌尿系结石的治疗进展给予更多的关注。
目的 探讨高原反应合并尿潴留的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 2010年4月16日至4月26日收治高原反应合并尿潴留患者30例.均为男性.年龄19 ~38岁,平均24岁.均由低海拔地区(海拔600 ~1800 m)首次进驻高海拔地区(3600~5000 m).25例排尿次数由8~10次/d减少至2~4次/d,尿量由1500 ~2400 ml/d减少至600 ~ 800 ml/d;5例12 ~ 18 h未排尿
前列腺癌是危害男性健康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男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1].根据血清PSA、Gleason评分及肿瘤临床分期,前列腺癌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2].血清PSA作为筛查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后,高危前列腺癌在新发病例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前列腺癌战略协作组的资料显示,自1991年起,高危前列腺癌占美国新发前列腺癌的31.2% [3]。
目的 探讨跟踪指导盆底肌康复锻炼治疗儿童神经源性尿道无功能性尿失禁(NASI)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NASI患儿68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随机分为跟踪指导组和单次指导组,每组34例,均行盆底肌康复锻炼.分别记录治疗前后7 d排便和3 d排尿日记,填写ICI-Q-SF问卷表,行尿动力学检查.随访治疗结束后3个月疗效;统计学比较2组相关参数差异.结果 治疗后跟踪指导组患儿总排尿次数、总漏
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应用输尿管镜下凿槽拦截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6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