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le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心灵的和谐的特殊课。语文教学应重视美育的实施,使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美的规律来创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
  
  一、感知教材之美,在美德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几乎可以传达世界上美学家们所致力研究的一切美。教师应把语文看作美的载体,把语文看作一个美的系统存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理解美,从审美感知中获得美感、获取知识,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纵观语文教材,美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纯文学的美和文章的美。从语体学角度看,纯文学即文艺语体,其中包括叙事语体、抒情语体和戏剧语体,三者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纯文学的美集中体现在“语言——意象”(从语言媒介创造的审美意象)上。一般的文章主要是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其中鼓动公文语体、通俗科技语体和文艺政论语体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美集中在“审美——感情”(用语言传达情绪、情感等)上。文章中的情不是融于意象之中,而是与人、事、理相依傍。
  2、语文教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汉语教材形式美首先体现在字形、语音及其组合上。汉字是方块字,能体现整齐(如“田”字)、对称(如“林”字)等形式美的规律。汉语语言丰富,包括声、韵、调,能带来形式美。比如:律诗有平平仄仄的对称呼应,有韵脚的重复回环,诵读起来有规律的节奏间隔,能造成抑扬顿挫之美感。汉语教材的形式美还能体现在文章作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和叙事类的作品的悲欢离合的结构。它是抑扬顿挫之美在结构布局上的体现。另外,汉字的字形本身就具有调动读者对形象的直觉联想的功能。如“暴”字,从字形上就可以看出意思,太阳位于当头,两只手捧出米来晒,很明显,这是晒的意思。语文教材的内容美表现在,语言文字能够鲜明生动地描绘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形象。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以致创造美,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美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之美的同时,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神韵美,与作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更要在发现美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创造。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渗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彼此成为审美对象,互相关照,互相感染,互相融合,形成美的艺术的教学整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四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以进行美育的实施。
  1、引入佳境,激发兴趣。在这一阶段,老师积极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与课文建立审美关系。其中关键是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心理情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得到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范读。朗读技巧较好的范读,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率先进入佳境,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若朗读条件较差,可借助放录音来弥补不足,配乐范读更有效。老师可选择意境相近的乐曲来播放,这就使审美客体通过音乐的优美旋律,在审美主体的脑海中更加形象,产生更加热烈的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剖题、介绍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时,抓住其中与教材美相关的感情因素来影响学生。
  2、自主欣赏,形成美感。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地诱导学生自主地欣赏课文,这是理性的分析、讲解与欣赏性阅读、描述交错进行的阶段,也是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过程。其中的关键是,此时的教学更要重视艺术,教学始终应在审美化、情感化的情境中进行。教师要逐步地把课文中的美突现出来,使学生自觉介入。
  3、深入启发,升华美感。在这一阶段,教师进一步深入启发学生,使他们的审美感受得以升华,这通常是在课文总结时进行的。但无论是思想内容的总结,还是写作特色的归纳,都不应是抽象的概括和枯燥的归纳,而应当是根据学生实际获得的审美感受并饱含教师的审美感受而作的血有肉的言语概述。
  4、精心指导审美创造。教师对文章作归结,并非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还应当在分析课文美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审美创造,把语文教学与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教师在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时,及时地进行口头或书面作文训练,一方面结合欣赏课文的感受,一方面调动有关的生活经验,有感而发,有情可抒。
  语文教学和审美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生活中处处有美,要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史学家劝人为真,也劝人为善,更劝人为美。我认为这应是我们所追求的审美教育的目标,使学生真正地喜爱语文,使语文成为美的使者。
其他文献
人类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生活在新世纪之初的中学生,对开拓、创新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敢想敢说敢做,心比天高,但他们又缺乏对过去的认识和体验,喜欢左顾右盼,又容易对现实产生不满,缺少冷静思考;他们自信又脆弱、自负又急躁;他们只想轻松愉快,不愿吃苦和多做事。面对这样一群学生,我们当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怎么办?盯住他们的一些“缺点”不放吗?成天用“清规戒律”来责难他们吗?对他们不管不问,抛给社会去教育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与日常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特定而复杂的社会角色。小学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一群少年儿童。因而,小学班主任这一特殊身份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学生学习、生活、心灵的导师,也要做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怎样让自己得到学生的认可?怎样做一个省心、省力的班主任?下面就谈一谈本人在八年班主任工作中的一点点想法,与大家商讨交流。    一、自我完善,
期刊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是培养健康人格的沃土。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感受到了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很多,我在此略谈一二: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爱国
期刊
作文教学,必须打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努力去实践“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民族传统教育理念,构建一种与新课程相协调的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发展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和勤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愿写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要我写”变为“我愿写”,有一种不吐不快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及时加以指导。正如布鲁纳说过:
期刊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改革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主导中的激励方法的合理运用,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一、激趣    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的策略之一,作用十分重要。其办法通常有三种:第一,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引导品味语言的精华,体会其精妙,
期刊
现阶段,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还存在相当数量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这些学生中,又多半语文成绩较差。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后进生的转化已成了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每位农村小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在多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社会方面的,也有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其中大部分“后进生”是后天形成的。这主要是因为:  1、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
期刊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发现从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无不展现出新的理念、新的要求。根据课标精神,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定位在“尽可能有趣味性”,“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把“快乐”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顺利达到对课文教学的过渡。那么,如何科学地对学生的汉语拼音水平进行测试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素养
期刊
课程改革的莅临使我们如沐春风,我们满怀憧憬与激情走进教学新课改,但是新理念的冲击及教材的大幅度改变又使得我们教师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堂上产生的诸多教学问题引发了困惑,从而激发我们思考。    一、课改中发生的变化    课程改革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面向学生的生活回归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出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
期刊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最近随课改指导小组听了多节语文课。课后与执教老师也进行了座谈。有一些想法或叫体会,想与语文老师再交流一下。    一、关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    许多老师已认识到这是一个三维体的标准,应该从三者的统一上去认识、理解和把握。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准确把握这个标准呢。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更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因素而忽略
期刊
语文是学生的基础科学之一,而语文教学在新的课改理念之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语文综合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深入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