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提出了从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强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资金投入和完善政策法规几个方面来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在21世纪,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专家预测如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约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为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削减一半。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对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并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我国企业的现状——高碳经济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仍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表现在:⑴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这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0.6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6%。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0.2亿吨,增长9.07%;原油消费量3.88亿吨,增长7.8%;天然气消费量887亿立方米,增长9.9%;电力消费量3.65万亿千瓦时,增长6.4%。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1亿吨左右标准煤。⑵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碳能源比重大。2000—200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68.26%、21.18%、2.93% 和7.66%;同期发达国家约为26%、40%、24%和10%。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不合理能源消费结构。⑶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偏高。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工业比重偏高,低耗能的服务业和农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碳需求量比较大的重化工业占到工业比重的70%左右。另外,企业低碳技术水平低,这些都决定了企业以“高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分析
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已达成共识。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作为自然资源的消耗大户,转变企业行为将面临重重困难,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着种种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障碍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识很肤浅,在工作中不能运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实践,有的认为现在资源还较丰富,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为时尚早,没有紧迫感;在有关低碳经济方面,更多看到的是政府主导的身影,而作为市场的主体,数量庞大的各类企业似乎置身事外;部分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如何实施不甚了解,加之企业片面地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忽视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滞后
有的企业没有用低碳经济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存在管理弱化的现象,一些部门和企业放松资源节约管理工作,资源节约没有作为考核工作硬指标,生产方式尚未进入节能、高效的良性循环。
(三)低碳技术障碍
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滞后,低碳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极为缺乏,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四)资金制约
资金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三废”的最大排放者。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企业需要自己治理污染并负担治理成本,还需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高耗能的设备工艺,显然,资金短缺是这一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而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五)政策保障不健全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战略思路,更没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相关产业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使得低碳经济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只能是相互分割和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由于缺乏总体战略的有效指导,政策核心要素尚未形成,加上长期受粗放式发展方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禀赋条件以及有限的低碳技术等众多制约因素的约束,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缺位,具体政策单一,这将制约我国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企业首先要树立新的观念和意识。要树立低碳生产模式和经营的理念、管理方针,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了解国内外低碳政策,把“低碳”放在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上,要从长远看企业的发展,并宣传教育员工参与到低碳生产经营中。二要真正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据预测,如果还像现在这样使用能源,到2020年我国的传统能源将消耗殆尽,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会更加恶化。因此,要重视节能减排,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寻找替代能源,特别注重非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三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做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企业的兴衰与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二)大力开发新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 年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新能源,要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的调整,有效地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
(三)加强技术创新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低碳技术包括在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企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低碳经济科技创新,从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调整工业行业产业结构,推进工业行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单位GDP碳排放量大、减排速度较慢的工业行业,应该限制其发展;鼓励发展那些碳排放小、单位GDP增加量下碳减排量较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低碳模式企业。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目标,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还要建立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要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六)完善政策法规
1.完善制度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首先,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可持续发展法》、《资源循环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其次,要及时出台相关奖罚政策,如征收碳税、征收填埋和焚烧税、征收生态税以及某些领域实行减免税收等等。再次,要改变过去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办法,明确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决策者政绩的考核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2.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倾斜和引导。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低碳经济的实施,不但要有政策倾斜,还要有直接的财政支持。一是实施低碳经济激励政策,对低碳产业项目给予土地、税收优惠支持。二是对在建的低碳经济项目,尤其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对效益低的低碳经济项目政府应给予税收减免政策。三是对低碳经济综合利用研发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重点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加工企业。四是政府应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五是政府设立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支持低碳经济项目。六是提高资源使用税,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项目应优先提供融资支持。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一、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在21世纪,气候变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专家预测如全球平均温度增幅超过1.5℃~2.5℃,约20%~3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为维持全球温度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要求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未来10—15年内达到峰值,到2050年削减一半。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建立低碳排放的全球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对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并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二、我国企业的现状——高碳经济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仍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从目前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仍将以“高碳经济”发展为主,主要表现在:⑴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之中,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这必然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0.6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6%。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0.2亿吨,增长9.07%;原油消费量3.88亿吨,增长7.8%;天然气消费量887亿立方米,增长9.9%;电力消费量3.65万亿千瓦时,增长6.4%。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1亿吨左右标准煤。⑵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碳能源比重大。2000—200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与核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平均约为68.26%、21.18%、2.93% 和7.66%;同期发达国家约为26%、40%、24%和10%。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结构特点,导致了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不合理能源消费结构。⑶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比重偏高。目前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重仍然停留在“1∶5∶4”的状态,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工业比重偏高,低耗能的服务业和农业比重偏低,而工业结构中,碳需求量比较大的重化工业占到工业比重的70%左右。另外,企业低碳技术水平低,这些都决定了企业以“高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分析
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状,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已达成共识。然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作为自然资源的消耗大户,转变企业行为将面临重重困难,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着种种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障碍
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识很肤浅,在工作中不能运用低碳经济理论指导实践,有的认为现在资源还较丰富,认为发展低碳经济为时尚早,没有紧迫感;在有关低碳经济方面,更多看到的是政府主导的身影,而作为市场的主体,数量庞大的各类企业似乎置身事外;部分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具体要求,如何实施不甚了解,加之企业片面地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忽视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滞后
有的企业没有用低碳经济理念进行科学决策,没有将节能降耗作为增效的有效手段,不珍惜资源,浪费资源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存在管理弱化的现象,一些部门和企业放松资源节约管理工作,资源节约没有作为考核工作硬指标,生产方式尚未进入节能、高效的良性循环。
(三)低碳技术障碍
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滞后,低碳经济发展急需的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极为缺乏,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
(四)资金制约
资金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企业是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三废”的最大排放者。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原则,企业需要自己治理污染并负担治理成本,还需要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高耗能的设备工艺,显然,资金短缺是这一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而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多数银行不选择对低碳技术项目融资,即使部分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放款数量也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五)政策保障不健全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整体战略思路,更没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相关产业规划等纲领性文件,使得低碳经济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只能是相互分割和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统一性。由于缺乏总体战略的有效指导,政策核心要素尚未形成,加上长期受粗放式发展方式、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阶段、“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禀赋条件以及有限的低碳技术等众多制约因素的约束,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政策缺位,具体政策单一,这将制约我国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与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企业首先要树立新的观念和意识。要树立低碳生产模式和经营的理念、管理方针,尤其是企业管理者要了解国内外低碳政策,把“低碳”放在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上,要从长远看企业的发展,并宣传教育员工参与到低碳生产经营中。二要真正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据预测,如果还像现在这样使用能源,到2020年我国的传统能源将消耗殆尽,我国的生态环境将会更加恶化。因此,要重视节能减排,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注意寻找替代能源,特别注重非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三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系统工程,要把发展低碳经济做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企业的兴衰与国家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
(二)大力开发新能源,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10 年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大力开发新能源,要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为主向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加快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结构转变,通过化石能源内部和外部结构的调整,有效地减缓碳排放增长速度。
(三)加强技术创新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低碳技术包括在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企业要通过产学研结合,促进低碳经济科技创新,从资源的开发利用、生产制造等各个环节,为低碳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四)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调整工业行业产业结构,推进工业行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单位GDP碳排放量大、减排速度较慢的工业行业,应该限制其发展;鼓励发展那些碳排放小、单位GDP增加量下碳减排量较大的行业,大力发展低碳模式企业。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为目标,继续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鼓励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从而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强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五)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还要建立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要积极运用经济手段,开拓多类型的低碳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提高对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六)完善政策法规
1.完善制度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保障。首先,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可持续发展法》、《资源循环利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其次,要及时出台相关奖罚政策,如征收碳税、征收填埋和焚烧税、征收生态税以及某些领域实行减免税收等等。再次,要改变过去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办法,明确将低碳经济纳入政府决策者政绩的考核体系,建立新的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2.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倾斜和引导。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导低碳经济的实施,不但要有政策倾斜,还要有直接的财政支持。一是实施低碳经济激励政策,对低碳产业项目给予土地、税收优惠支持。二是对在建的低碳经济项目,尤其是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对效益低的低碳经济项目政府应给予税收减免政策。三是对低碳经济综合利用研发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重点扶持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加工企业。四是政府应推行绿色采购,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五是政府设立低碳经济发展基金,引导支持低碳经济项目。六是提高资源使用税,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项目应优先提供融资支持。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