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重要工具,将其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多种类型导图,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段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运用意义简要说明,分别从分类知识、概括知识、掌握异同等方面,对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50
引言数学知识抽象性强,高段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影响,其思维发育尚未完全。对于抽象知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导致其学习兴趣缺乏。思维导图通过符号或者图形,传递数学概念,知识联系等,因此其对学生思维培养有重要影响。
一、思维导圖的应用意义
高段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如下几点意义:第一,在思维导图下能够对数学教学重点直观呈现。由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对于部分抽象内容理解相对困难,对此使用思维导图,可引导学生区分数学概念。导图绘制过程图文并茂,通过可视化形式,将学习重难点呈现出来,不但利于学生几何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其逻辑思维以及分辨能力形成有重要影响。第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就学习问题绘制导图,可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绘制过程对知识展开深度加工,找到信息之间关联之处,利用科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数学学习贵在温故知新,只有学生及时巩固,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在归纳知识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可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全面回顾,并将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自身联想和创新,完成导图,形成全面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在授课环节合理运用[1]。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分类知识
数学教学中可使用“树状图”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深化其对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分类思想在数学学习当中十分重要,将其和思维导图加以关联,通过树状图方式呈现出来,可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掌握学习思路,内化知识。
例如:讲解“图形分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学生绘制过程,通过相互交流,逐渐形成几何观念。通过思考总结出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其中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而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在绘制树状图之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清思路。
讲解“三角形分类”知识之后,还可为学生呈现树状图,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展开推理,根据三角形分类特点,使用所学知识将导图补充完整,深化其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使用思维导图完成对学生全面思维的培养,图1为思维导图。
(二)概括知识
小学数学内容丰富,使用思维导图,可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概括,以“支架图”图形式,完成内容整理,结合学生认知,使其对学习知识形成总体认识,找到不同知识之间关联,进行系统复习。
比如:“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列出单元复习大纲,将重点内容加以突出,对知识概念综合呈现,让学生明确单元整体内容重点,展开系统化复习,图2为思维导图。
除此之外,讲解完某一章节或者单元之后,还可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的,知识以螺旋式方式呈现,因此,引导学生绘制导图,可对其数学思维加以培养,自主完成知识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对其数学素养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掌握异同
高段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常出现类似概念或者知识点,为引导学生对相似事物或者相似知识进行区分,找到知识异同之处,还可使用“双层气泡图”,对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容易找出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
例如:“小数的意义”讲解结束之后,此部分内容相似知识点为“数位不等”、“数值相等”小数区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能存在区分困难。在讲解之后,可通过“双重气泡图”方式让学生自主绘制。为学生出示1.5和1.50两个小数,学生绘制过程可结合知识经验,从两个小数表达意义方面入手,1.50为两位小数,精确至0.01,表示150个0.01;1.5为一位小数,精确至0.1,表示15个0.1,绘制过程学生通过对小数意义层面异同点展开分析,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差异,导致小数数值虽然相同,但是表达含义不同的学习重点[2]。
在平面图形学习过程,四边形分类问题也是难点,引入梯形之后,学生可能对于四边形分类问题区分存在理解困境,仍然可以借助“双重气泡图”,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通过概念方面找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二者差异之处,进而形成对图形特点全新认识,图3为思维导图。
结束语
总之,高段数学教学,需要从整体出发,引领学生对知识全面认识,找出知识关联与差异,培养其绘制导图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区分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形成数学思维,高效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建宁.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60.
[2]李倩怡.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44-346.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50
引言数学知识抽象性强,高段数学教学要求学生思维能力较强。但是小学生受到年龄因素影响,其思维发育尚未完全。对于抽象知识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导致其学习兴趣缺乏。思维导图通过符号或者图形,传递数学概念,知识联系等,因此其对学生思维培养有重要影响。
一、思维导圖的应用意义
高段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具有如下几点意义:第一,在思维导图下能够对数学教学重点直观呈现。由于小学生数学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对于部分抽象内容理解相对困难,对此使用思维导图,可引导学生区分数学概念。导图绘制过程图文并茂,通过可视化形式,将学习重难点呈现出来,不但利于学生几何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其逻辑思维以及分辨能力形成有重要影响。第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就学习问题绘制导图,可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绘制过程对知识展开深度加工,找到信息之间关联之处,利用科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三,数学学习贵在温故知新,只有学生及时巩固,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在归纳知识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可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展开全面回顾,并将知识串联起来,通过自身联想和创新,完成导图,形成全面数学思维。因此,教师需要意识到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在授课环节合理运用[1]。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
(一)分类知识
数学教学中可使用“树状图”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深化其对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分类思想在数学学习当中十分重要,将其和思维导图加以关联,通过树状图方式呈现出来,可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掌握学习思路,内化知识。
例如:讲解“图形分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绘制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学生绘制过程,通过相互交流,逐渐形成几何观念。通过思考总结出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其中平面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而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等,在绘制树状图之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理清思路。
讲解“三角形分类”知识之后,还可为学生呈现树状图,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展开推理,根据三角形分类特点,使用所学知识将导图补充完整,深化其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使用思维导图完成对学生全面思维的培养,图1为思维导图。
(二)概括知识
小学数学内容丰富,使用思维导图,可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概括,以“支架图”图形式,完成内容整理,结合学生认知,使其对学习知识形成总体认识,找到不同知识之间关联,进行系统复习。
比如:“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讲解之后,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列出单元复习大纲,将重点内容加以突出,对知识概念综合呈现,让学生明确单元整体内容重点,展开系统化复习,图2为思维导图。
除此之外,讲解完某一章节或者单元之后,还可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的,知识以螺旋式方式呈现,因此,引导学生绘制导图,可对其数学思维加以培养,自主完成知识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对其数学素养形成有重要影响。
(三)掌握异同
高段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常出现类似概念或者知识点,为引导学生对相似事物或者相似知识进行区分,找到知识异同之处,还可使用“双层气泡图”,对教学难点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容易找出知识之间的异同之处。
例如:“小数的意义”讲解结束之后,此部分内容相似知识点为“数位不等”、“数值相等”小数区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可能存在区分困难。在讲解之后,可通过“双重气泡图”方式让学生自主绘制。为学生出示1.5和1.50两个小数,学生绘制过程可结合知识经验,从两个小数表达意义方面入手,1.50为两位小数,精确至0.01,表示150个0.01;1.5为一位小数,精确至0.1,表示15个0.1,绘制过程学生通过对小数意义层面异同点展开分析,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差异,导致小数数值虽然相同,但是表达含义不同的学习重点[2]。
在平面图形学习过程,四边形分类问题也是难点,引入梯形之后,学生可能对于四边形分类问题区分存在理解困境,仍然可以借助“双重气泡图”,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通过概念方面找出平行四边形、梯形二者差异之处,进而形成对图形特点全新认识,图3为思维导图。
结束语
总之,高段数学教学,需要从整体出发,引领学生对知识全面认识,找出知识关联与差异,培养其绘制导图习惯,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区分知识之间的差异性,形成数学思维,高效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马建宁.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60.
[2]李倩怡.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4):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