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春园中葵
那一年,母亲在前面的菜园里种了一圈的向日葵,于是美好的日子便开始像葵花般慢慢绽放。
没长多高的向日葵通体都是碧绿的,杆上有一层细细的绒毛。随着越长越高,叶子便也多了起来,而且很大,像蒲扇。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便折下几片向日葵的叶子,一边扇风一边赶蚊子,有一种淡淡的青草的香味在空气中流动。
向日葵长得很快,超过一人高时,顶端便开始开花了,有碗口大小,一圈儿金黄的花瓣,层层叠叠的。每天的清晨,满园的葵花都冲着东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生动无比。那时我便喊姐姐:“快看,它们真的向着太阳呢!”那样的时刻,在园中忙碌的母亲便温柔地笑。
当葵花长到盘子大小的时候,头便垂下来,此时它们便不围着太阳转了。像丰韵的少妇,低下头羞羞地笑。它们开始结果实了,密密麻麻的,在葵头上整齐地排列着。我曾在这个时候偷偷抠下几粒葵花籽,剥开软软的皮儿,里面什么也没有,仁儿还没有长成。
秋天的时候,葵头垂得更低了,有的竟能长到脸盆那么大。此时的向日葵便像弓着腰的外婆,带着满足的笑容。葵花籽已经长成,皮儿依然是软软的,里面的仁儿也软嫩嫩的,吃起来带着淡淡的甜。爷爷说他小时候,曾因肚子饿偷掰了地主家的一个葵头,躲在甸子里慢慢地吃。至今都能记得那青涩的味道,那味道让爷爷回味了一生啊!
再过些日子,葵花籽便完全成熟了,向日葵换去了碧绿的衣裳,变成了深褐色。葵花的叶片早已落尽,有一种沧桑而成熟的美。这时候便把葵头割下来,堆在院子里,在秋阳下晾晒。待到完全晒干时,把籽儿全敲打下来,用布袋装好,放在仓房里,留到过年时享用。
许多年于不经意间流走了,有时也会在街上买来炒熟的葵花籽,却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感觉。如今的母亲也苍老了,像秋天的向日葵弓着腰。又快春天了,遥想故园中又该快有向日葵青青向阳了吧!于是于回忆中露出微笑,向着故乡的方向。
满溪流水香
夜里,去上零点班,路上空明如积水。抬头看,圆月挂在中天,暗蓝的夜空衬出那一轮鹅黄来。心中忽然也一片澄明,一种亲切感涌上来,还是这个月亮,曾照过那个小小的村落,照过我寂寞的童年。
家是一个低矮的草房,屋檐下坠满了我的回忆。门前是一条小溪,清清亮亮的,一座木板桥横在上面。两边长满了野花野草,花香和流水潺潺同时漫过来,于是家便被一种温柔的静谧包围了。
有月亮的晚上,我会坐在小木桥上,把赤着的脚伸入溪中,搅乱水中的月影。满溪的流水泛着粼粼的银光,风从花里飘过来香气,明月高高,所有的一切都那么轻柔地发生着。
那时的母亲常在月圆的晚上在溪边洗衣服,坐在桥上,凝视着母亲年轻的身影,看那一双手揉碎了水中的月亮。那时还不懂得,岁月的溪流终会流走母亲的年轻时光。溪水洗过的衣服,有着淡淡的花香,于是相信,那些摇曳的花儿把溪水也浸染得清香了。
有蛙鸣,有蟋蟀的琴声,有清风明月,有流水花香。梦中反复出现的,都是美好的影子。可是,多年以后,这一切竟都无法入梦。有时可以清晰地记起,细细的风吹起的浅浅的波纹,吹入花丛“簌簌”地响,可是梦里,梦里再没有那样的月夜。故乡比梦更遥远了。
秋风起时,落红片片,随波逐流。花儿用飞临的姿态,把一脉清香传给了溪水。花儿谢了,溪边的高高茂草也变得洁净起来。溪水宽不足两米,我常常一跃而过,扑倒在草丛中,就躺在那里,伴着身边的流水,看月亮从草尖上爬过天空。
不会再有了,日子已如流水般远去。不会再有了,在花草丛中看不变的月升月沉。不会再有了,岸边母亲年轻的身影。
是的,一切都不会再有了。只有那满溪的流水清香,洇染那些汹涌奔向眼底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淡淡瓜香淡淡风
故乡种瓜的极多,每年8月间,行走在瓜田里,甜丝丝的空气四处流动,沁人肺腑。
那时年少,常和同伴去偷瓜。和瓜田相接的,都是些高粱玉米一类的高大庄稼,利于藏身。于是在月圆之夜,“簌簌”地钻进玉米地,在瓜田边探出头来。瓜田的中间,有个小窝棚,是看瓜人住的地方。这里的看瓜人是个老者,我们趁其不备,迅速窜入瓜地,每人摘两个。有时就算那老者发现也不怕,欺他无力,摘了就跑。
跑到不远处有个高坡,坡下是清清的小河。我们在河里把瓜胡乱地洗洗,一拳将瓜打得破开,香味便溢出来。躺在披上大嚼,天上的明月高高地照着。待吃得肚子鼓了,才慢悠悠地走回村去。那片坡地上,由于总有人吃瓜,瓜籽甩得四处都是,竟长出瓜秧来,有的还开淡黄色的小花。 有一次我们偷瓜时,被一个壮汉逮个正着。惴惴地被壮汉带到窝棚里,不知要受到怎样的惩罚。那老者正坐那里叨着一根长长的烟袋。一见我们,他笑道:“又是你们几个小兔崽子!”我们垂头不语。老者走了出去,那壮汉依旧虎视眈眈。一会儿,老者用衣服兜了几个香瓜进来,往我们面前一放,我们愣愣地不明所以。老者怒道:“还不快吃!”我们于是放怀大吃,只一会儿,那些瓜便被我们消灭了。
看着我们吃完,老者说:“以后想吃瓜就来窝棚找我,别去钻苞米地!”我们都点头,他又说:“这瓜多的是,你们能吃几个?在这儿看地,不是怕瓜丢多少,是怕你们乱摘,把不熟的摘了去,还会扯坏瓜秧!”从那以后,我们再没有去偷过瓜。 许多年过去了,故乡的人事早已模糊。有时闻到市场上的瓜香,便会唤醒这一段往事,心中有一种情愫便弥漫开来。是的,记忆已被淡淡的瓜香洇染得一片芬芳了,让我常于回思中,露出最恬静的笑容。
屋檐下的梦
低矮的土房、草盖,夏天的时候,背阴面的房顶常常长满青苔。这就是我童年的家。
房檐下满是燕子窝,各种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口袋形,都是燕子们一口一口垒成的。喜欢夏天的午后,燕子在檐下呢喃,就像轻轻的梦呓。大雨过后,便站在窗前看雨水从檐上落下来。一开始是一条银线,细细的,慢慢的,便成了一串珠子,于是伸手去接,凉凉的,麻麻的。珠子越来越少,抬头看,一颗颗水珠正从房草的端部不断地涌出来,在太阳下闪着晶莹的光。
于是想到冬天,房顶积了厚厚的雪,燕子已没了影踪,檐下偶尔会飞出几只麻雀,胖胖的,像穿了一层袄。天气晴好的时候,雪会在阳光下融化,檐下便坠满了长长短短的冰溜子,下面尖尖的。窗上结了厚厚一层霜花,像南园里老杨树的枝叶。把手掌印上去,停留一会儿,一只手影便出现了。从手影望出去,看见一片洁白的天地。
屋檐下最灿烂的时候,是在秋天,每家都挂了一串串的红辣椒或蒜辫子。黄昏中,斜阳挂在檐角,小小的草房就像夕阳中盛装的新娘,那些椒啊蒜啊就是她项下的美饰。夜来了,一片静谧,敞开窗子,有凉凉的风涌进来。躺在土炕上,出神地望着深邃的夜空,便会蓦地传来一阵摇动翅膀的声音,燕子像黑色的闪电没入檐下。
最庄重的时候是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房檐上插满了艾蒿,于是每家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清香中。那是一种吉祥的味道,渗进人们最朴素的祝福。
如今故乡再也寻不见那样的草房,就像我再也寻不回年少的时光。在记忆的深处,那矮矮的檐下依然坠满我的梦想,我的甜蜜,那是我永远的家,因为心一刻也不曾离开。
那一年,母亲在前面的菜园里种了一圈的向日葵,于是美好的日子便开始像葵花般慢慢绽放。
没长多高的向日葵通体都是碧绿的,杆上有一层细细的绒毛。随着越长越高,叶子便也多了起来,而且很大,像蒲扇。夏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纳凉,便折下几片向日葵的叶子,一边扇风一边赶蚊子,有一种淡淡的青草的香味在空气中流动。
向日葵长得很快,超过一人高时,顶端便开始开花了,有碗口大小,一圈儿金黄的花瓣,层层叠叠的。每天的清晨,满园的葵花都冲着东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生动无比。那时我便喊姐姐:“快看,它们真的向着太阳呢!”那样的时刻,在园中忙碌的母亲便温柔地笑。
当葵花长到盘子大小的时候,头便垂下来,此时它们便不围着太阳转了。像丰韵的少妇,低下头羞羞地笑。它们开始结果实了,密密麻麻的,在葵头上整齐地排列着。我曾在这个时候偷偷抠下几粒葵花籽,剥开软软的皮儿,里面什么也没有,仁儿还没有长成。
秋天的时候,葵头垂得更低了,有的竟能长到脸盆那么大。此时的向日葵便像弓着腰的外婆,带着满足的笑容。葵花籽已经长成,皮儿依然是软软的,里面的仁儿也软嫩嫩的,吃起来带着淡淡的甜。爷爷说他小时候,曾因肚子饿偷掰了地主家的一个葵头,躲在甸子里慢慢地吃。至今都能记得那青涩的味道,那味道让爷爷回味了一生啊!
再过些日子,葵花籽便完全成熟了,向日葵换去了碧绿的衣裳,变成了深褐色。葵花的叶片早已落尽,有一种沧桑而成熟的美。这时候便把葵头割下来,堆在院子里,在秋阳下晾晒。待到完全晒干时,把籽儿全敲打下来,用布袋装好,放在仓房里,留到过年时享用。
许多年于不经意间流走了,有时也会在街上买来炒熟的葵花籽,却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感觉。如今的母亲也苍老了,像秋天的向日葵弓着腰。又快春天了,遥想故园中又该快有向日葵青青向阳了吧!于是于回忆中露出微笑,向着故乡的方向。
满溪流水香
夜里,去上零点班,路上空明如积水。抬头看,圆月挂在中天,暗蓝的夜空衬出那一轮鹅黄来。心中忽然也一片澄明,一种亲切感涌上来,还是这个月亮,曾照过那个小小的村落,照过我寂寞的童年。
家是一个低矮的草房,屋檐下坠满了我的回忆。门前是一条小溪,清清亮亮的,一座木板桥横在上面。两边长满了野花野草,花香和流水潺潺同时漫过来,于是家便被一种温柔的静谧包围了。
有月亮的晚上,我会坐在小木桥上,把赤着的脚伸入溪中,搅乱水中的月影。满溪的流水泛着粼粼的银光,风从花里飘过来香气,明月高高,所有的一切都那么轻柔地发生着。
那时的母亲常在月圆的晚上在溪边洗衣服,坐在桥上,凝视着母亲年轻的身影,看那一双手揉碎了水中的月亮。那时还不懂得,岁月的溪流终会流走母亲的年轻时光。溪水洗过的衣服,有着淡淡的花香,于是相信,那些摇曳的花儿把溪水也浸染得清香了。
有蛙鸣,有蟋蟀的琴声,有清风明月,有流水花香。梦中反复出现的,都是美好的影子。可是,多年以后,这一切竟都无法入梦。有时可以清晰地记起,细细的风吹起的浅浅的波纹,吹入花丛“簌簌”地响,可是梦里,梦里再没有那样的月夜。故乡比梦更遥远了。
秋风起时,落红片片,随波逐流。花儿用飞临的姿态,把一脉清香传给了溪水。花儿谢了,溪边的高高茂草也变得洁净起来。溪水宽不足两米,我常常一跃而过,扑倒在草丛中,就躺在那里,伴着身边的流水,看月亮从草尖上爬过天空。
不会再有了,日子已如流水般远去。不会再有了,在花草丛中看不变的月升月沉。不会再有了,岸边母亲年轻的身影。
是的,一切都不会再有了。只有那满溪的流水清香,洇染那些汹涌奔向眼底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淡淡瓜香淡淡风
故乡种瓜的极多,每年8月间,行走在瓜田里,甜丝丝的空气四处流动,沁人肺腑。
那时年少,常和同伴去偷瓜。和瓜田相接的,都是些高粱玉米一类的高大庄稼,利于藏身。于是在月圆之夜,“簌簌”地钻进玉米地,在瓜田边探出头来。瓜田的中间,有个小窝棚,是看瓜人住的地方。这里的看瓜人是个老者,我们趁其不备,迅速窜入瓜地,每人摘两个。有时就算那老者发现也不怕,欺他无力,摘了就跑。
跑到不远处有个高坡,坡下是清清的小河。我们在河里把瓜胡乱地洗洗,一拳将瓜打得破开,香味便溢出来。躺在披上大嚼,天上的明月高高地照着。待吃得肚子鼓了,才慢悠悠地走回村去。那片坡地上,由于总有人吃瓜,瓜籽甩得四处都是,竟长出瓜秧来,有的还开淡黄色的小花。 有一次我们偷瓜时,被一个壮汉逮个正着。惴惴地被壮汉带到窝棚里,不知要受到怎样的惩罚。那老者正坐那里叨着一根长长的烟袋。一见我们,他笑道:“又是你们几个小兔崽子!”我们垂头不语。老者走了出去,那壮汉依旧虎视眈眈。一会儿,老者用衣服兜了几个香瓜进来,往我们面前一放,我们愣愣地不明所以。老者怒道:“还不快吃!”我们于是放怀大吃,只一会儿,那些瓜便被我们消灭了。
看着我们吃完,老者说:“以后想吃瓜就来窝棚找我,别去钻苞米地!”我们都点头,他又说:“这瓜多的是,你们能吃几个?在这儿看地,不是怕瓜丢多少,是怕你们乱摘,把不熟的摘了去,还会扯坏瓜秧!”从那以后,我们再没有去偷过瓜。 许多年过去了,故乡的人事早已模糊。有时闻到市场上的瓜香,便会唤醒这一段往事,心中有一种情愫便弥漫开来。是的,记忆已被淡淡的瓜香洇染得一片芬芳了,让我常于回思中,露出最恬静的笑容。
屋檐下的梦
低矮的土房、草盖,夏天的时候,背阴面的房顶常常长满青苔。这就是我童年的家。
房檐下满是燕子窝,各种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口袋形,都是燕子们一口一口垒成的。喜欢夏天的午后,燕子在檐下呢喃,就像轻轻的梦呓。大雨过后,便站在窗前看雨水从檐上落下来。一开始是一条银线,细细的,慢慢的,便成了一串珠子,于是伸手去接,凉凉的,麻麻的。珠子越来越少,抬头看,一颗颗水珠正从房草的端部不断地涌出来,在太阳下闪着晶莹的光。
于是想到冬天,房顶积了厚厚的雪,燕子已没了影踪,檐下偶尔会飞出几只麻雀,胖胖的,像穿了一层袄。天气晴好的时候,雪会在阳光下融化,檐下便坠满了长长短短的冰溜子,下面尖尖的。窗上结了厚厚一层霜花,像南园里老杨树的枝叶。把手掌印上去,停留一会儿,一只手影便出现了。从手影望出去,看见一片洁白的天地。
屋檐下最灿烂的时候,是在秋天,每家都挂了一串串的红辣椒或蒜辫子。黄昏中,斜阳挂在檐角,小小的草房就像夕阳中盛装的新娘,那些椒啊蒜啊就是她项下的美饰。夜来了,一片静谧,敞开窗子,有凉凉的风涌进来。躺在土炕上,出神地望着深邃的夜空,便会蓦地传来一阵摇动翅膀的声音,燕子像黑色的闪电没入檐下。
最庄重的时候是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房檐上插满了艾蒿,于是每家都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清香中。那是一种吉祥的味道,渗进人们最朴素的祝福。
如今故乡再也寻不见那样的草房,就像我再也寻不回年少的时光。在记忆的深处,那矮矮的檐下依然坠满我的梦想,我的甜蜜,那是我永远的家,因为心一刻也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