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12-0020-01
作者简介:李丹(1979.8-),女, 陕西西安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就读于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形成过程及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阐述,意旨在于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在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风险管理,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信用风险
震动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中国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很难做到独善其身。目前美国经济虽有复苏的迹象,但是此次危机的余威仍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远没有消除。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使得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1何谓“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债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顾名思义,所谓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如果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为严格的还款方式。这个本来很自然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到了引发危机的程度。
下面我们用框图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全过程:
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2.1美联储个人储蓄率低为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后,美联储的降息力度很大,使得消费者储蓄率不断下降,到2005、2006年,美国个人储蓄率连续两年出现负值,由于没有充足的储蓄,使得金融体系在预防由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缓冲不确定性的冲击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贷款者没有能力抵御风险。2004年到2006年6月,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水平,基准利率从1%调到5.25%,翻了两翻倍。加重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一部分次级贷款者放弃房产。加之,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出现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在无力还贷时,不可避免的发生拖欠和违约,最终致使拖欠比率和抵押品赎回丧失率的上升,风险集中放大。
2.2银行风险意识欠缺:银行内部缺乏风险意识。由于次贷的贷款利率很高,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贷款的时候规定了相当严格的处罚条件,所以,贷款机构认为次级贷款是不仅利润诱人,而且承担的风险也很小,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人提供更便捷的抵押贷款,作为银行竟然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证明等文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出现无力付首付时,银行鼓励他们使用第二次置留权贷款来凑足首付款。这些都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2.3评级机构风险状况评级失真:金融机构在把债券出售给买家时,信用评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评级公司,应当对于证券的风险客观公正的评判,让买家得到真实的信息,进行理性的投资。但是在这个次贷过程中,评级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亲身参与了CDO的打包过程,利用自身对评级模型的熟知,深知如何通过何种途径能提高评级,所以他们就很难做到公正公立,在评级时,对很多债券给予了AAA级,严重高估资产级别,这些经过包装后的次债被外国投资基金和本国大型机构基金相中,促使这些基金的大量购买,最终导致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2.4房贷产品创新带来风险扩散:通过贷款证券化使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同时用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放贷,使得放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以及以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风险也得以传递和扩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异动引起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诸多银行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引发了金融危机。
3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3.1重视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审慎性,提高信贷风险管理:上文提到此次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利,降低个人抵押贷款的标准,忽视了借款人的还贷能力。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同时将风险转移给他们,也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作为企业,商业银行也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逐利也在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贷款对象是还贷能力较强的中高收入者,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商业银行亦放松了对借款者借款资格的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扩大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吸取这次次级债危机的教训,审慎经营并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3.2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是把双刃剑,必须在趋利避害中寻求利益最大化。很多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都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征,收益、风险均呈杠杆倍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局部风险裂变成全局性风险,把个别市场风险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创新工作要特别注意掌握规律、趋利避害。
因此,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在推进金融创新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趋势使市场风险管理更为复杂多样,不仅要关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以及隐含于其中的杠杆作用等传统市场风险管理要素,更要关注衍生产品的本源——基础产品的风险。
3.3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由人民银行主导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国外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而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信息不完全,许多重要的信用信息并没有纳入其中,如个人纳税信息等。因此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各种重要的信用信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虽然这次次级债危机对其他层次的贷款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多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有效的对市场中不同信用的人进行市场分割从而使经济损失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借款人能够进行有效地分割,这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娅,刘慧.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金融会计,2008.01
[2]黄润中.美国次贷危机的市场影响、启示及对策.中国金融
[3]张伦锦,卫跃宗.再谈次级债危机的启示.保险与金融.2008.01
作者简介:李丹(1979.8-),女, 陕西西安人,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就读于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的形成过程及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阐述,意旨在于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原因的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在金融机构审慎经营,风险管理,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信用风险
震动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压力,中国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很难做到独善其身。目前美国经济虽有复苏的迹象,但是此次危机的余威仍在,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远没有消除。我们应该更多的思考,此次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如何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使得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小,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1何谓“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债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顾名思义,所谓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如果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并遵守更为严格的还款方式。这个本来很自然的问题,却由于美国过去的6、7年以来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有的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包和债券化规模,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的扩大,到了引发危机的程度。
下面我们用框图表示美国次贷危机全过程:
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2.1美联储个人储蓄率低为次贷危机埋下了祸根: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后,美联储的降息力度很大,使得消费者储蓄率不断下降,到2005、2006年,美国个人储蓄率连续两年出现负值,由于没有充足的储蓄,使得金融体系在预防由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缓冲不确定性的冲击方面存在缺陷,因此贷款者没有能力抵御风险。2004年到2006年6月,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利率水平,基准利率从1%调到5.25%,翻了两翻倍。加重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一部分次级贷款者放弃房产。加之,美国的房地产价格下滑,出现负增长,抵押品价值下降。在无力还贷时,不可避免的发生拖欠和违约,最终致使拖欠比率和抵押品赎回丧失率的上升,风险集中放大。
2.2银行风险意识欠缺:银行内部缺乏风险意识。由于次贷的贷款利率很高,利润相当可观,而且贷款的时候规定了相当严格的处罚条件,所以,贷款机构认为次级贷款是不仅利润诱人,而且承担的风险也很小,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人提供更便捷的抵押贷款,作为银行竟然不需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证明等文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出现无力付首付时,银行鼓励他们使用第二次置留权贷款来凑足首付款。这些都为次贷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2.3评级机构风险状况评级失真:金融机构在把债券出售给买家时,信用评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评级公司,应当对于证券的风险客观公正的评判,让买家得到真实的信息,进行理性的投资。但是在这个次贷过程中,评级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亲身参与了CDO的打包过程,利用自身对评级模型的熟知,深知如何通过何种途径能提高评级,所以他们就很难做到公正公立,在评级时,对很多债券给予了AAA级,严重高估资产级别,这些经过包装后的次债被外国投资基金和本国大型机构基金相中,促使这些基金的大量购买,最终导致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2.4房贷产品创新带来风险扩散:通过贷款证券化使放贷部门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同时用回收的资金继续用于放贷,使得放贷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创造了大量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衍生产品以及以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的“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渗透到金融市场的各个角落,风险也得以传递和扩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异动引起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诸多银行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引发了金融危机。
3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
3.1重视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的审慎性,提高信贷风险管理:上文提到此次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利,降低个人抵押贷款的标准,忽视了借款人的还贷能力。金融机构将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出售给投资者,同时将风险转移给他们,也给自己留下了后患。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作为企业,商业银行也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逐利也在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审批还是比较严格的,贷款对象是还贷能力较强的中高收入者,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商业银行亦放松了对借款者借款资格的审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扩大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吸取这次次级债危机的教训,审慎经营并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
3.2合理使用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是把双刃剑,必须在趋利避害中寻求利益最大化。很多金融衍生工具和衍生产品都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特征,收益、风险均呈杠杆倍数,在一定程度上会把局部风险裂变成全局性风险,把个别市场风险演化成系统性风险。因此,金融创新工作要特别注意掌握规律、趋利避害。
因此,关注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在推进金融创新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趋势使市场风险管理更为复杂多样,不仅要关注利率、汇率、资产价格以及隐含于其中的杠杆作用等传统市场风险管理要素,更要关注衍生产品的本源——基础产品的风险。
3.3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是由人民银行主导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相对于国外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而言,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信息不完全,许多重要的信用信息并没有纳入其中,如个人纳税信息等。因此尽快完善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集合各种重要的信用信息,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虽然这次次级债危机对其他层次的贷款证券化产品并没有多少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有效的对市场中不同信用的人进行市场分割从而使经济损失能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完善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对借款人能够进行有效地分割,这将使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规避和控制风险,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娅,刘慧.美国次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金融会计,2008.01
[2]黄润中.美国次贷危机的市场影响、启示及对策.中国金融
[3]张伦锦,卫跃宗.再谈次级债危机的启示.保险与金融.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