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呕吐实例报道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u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5-02
  1 病例
  彭洪英,女,82歲,达州达县人,四川达县南外高岩村一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入院时间:2013年3月23日,出院时间:2013年4月1日,病案号:6116730,医院:达州陆军医院,入院诊断:1、右下肺肺炎;2、双侧胸腔积;3、心房纤维性颤动;4、胆囊结石;5、肾囊肿;6、高血压III级;7、高血压心脏病;8、肝功能不全;出院诊断:1、右下肺肺炎;2、双侧胸腔积液;3、心房纤维性颤动;4、胆囊结石;5、肾囊肿;6、高血压III级;7、高血压心脏病;8、肝功能不全;9、蛔虫症。
  主诉:咳嗽、咳痰、气促1+周。
  现病史:患者自诉入院前一周因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咳嗽呈阵发性咳,3-4声/次,痰较多,呈白色粘痰,咳出较费力伴明显胸痛,气促以活动后明显,伴头晕、心悸、纳差、双下肢乏力、双下肢水肿,无咯血、呕血、无腹痛、腹胀、腹泻、黑便等不适,无畏寒、发热、盗汗等症状。多次到院外私人诊所就诊,以服用中药为主,均无明显好转,故今日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右下肺感染,为求进一步诊治要求住院治疗,门诊以右下肺感染收入我呼吸内科住院治疗。自入院以来,患者精神、食欲差,睡眠一般,大小二便基本正常。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最高血压达180/100mmHg,自述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中,血压控制情况不详,否认有肝炎、结核、性病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有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8.6 0C, 血压 148/93mmHg, 脉搏96次/分,呼吸26次/分,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明显杵状指,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啰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无明显哮鸣音。心界稍增大,心率106次/分,心房纤颤,各瓣膜区可闻及杂音(3/6)。腹部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两下肢轻度浮肿,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等。
  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WBC7.3x109 /L、中性粒细胞79.6%、RBC4.5x10912/L、HB138g/L、甲功五项基本正常、血沉6mm/h、肝功能、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基本正常,大小便常规正常,乙肝两对半示:表面抗体阳性,胃镜未做(心脏有问题);胸片:1.右下肺感染;2.心影增大,心胸比0.62 ;B超: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脏均未见异常;ECG:1.心房纤颤;2.电轴正常;3.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4.ST-T改变 ,经颅多普勒检查报告示:双侧大脑中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减慢,左侧大脑前动脉、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心脏彩超示:1.左房、左室增大;2.室间隔及室后壁增厚;3.主动脉动度降低,主动脉瓣增厚,中度反流;4.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5.左室收缩功能正常低值,舒张功能减弱;6.心包局限性积液;头颅CT示:1.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以右侧较明显;2.脑萎缩;腹部彩超示:1.胆囊结石(泥沙样);2.右肝钙化灶;3.双肾囊肿;4.双侧胸腔积液;血糖正常范围。
  治疗经过:入院以后我科室给予强心、利尿、抗炎、抗凝、止吐、对症治疗一周,心功能明显改善,右下肺感染灶部分吸收,血象也明显下降,但病人的呕吐症状一直未见好转,第八天查房患者自述呕出一条蛔虫,故给予抗虫药物治疗,两天后呕吐症状完全缓解,几天后要求出院。
  2讨论:
  蛔虫病是最常见的如蠕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发病率尤高。根据WHO专家委员会对蛔虫流行区的分级,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属重度流行区(感染率超过60%)和中度流行区(感染率为20%—60%)。
  2.1 传染源,人是蛔虫的惟一终宿主,蛔虫病人是惟一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感染期虫卵经口进入人体,污染的土壤、蔬菜、瓜果等是主要媒介。
  2.3 易感人群,人对蛔虫普遍易感。儿童在地上爬行、吸吮手指,故易感染。3—1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在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人粪施肥的农村地区,人口感染率可50% 以上。感染率无性别差异。有生食蔬菜习惯者容易被感染。本病以散发为主,但有时可发生集体性感染。
  2.4 疾病预防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应在儿童、托幼机构、学校中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在学校,托儿所进行普查普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有利于本病的控制。
  2.5 饮食注意
  2.5.1 宜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如主食米饭、面条、面饼。
  2.5.2 可食用含糖分高的糕点、糖果等食物。
  2.5.3 多吃些鸡蛋,动物瘦肉、乳品、黄豆及其制品;
  2.5.4 多吃些含维生素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
  2.6 家庭护理
  2.6.1 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发作和并发胆道感染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2.6.2 精神护理,病人首次发作有恐惧心理,家人应积极关心和体贴病人,并解释病情,使其解除顾虑。
  2.6.3 周围环境应安静,以使病人得到更好地休息,以恢复由于发作时大量消耗的体力。
  2.6.4 当病人发生呕吐时,家人应及时清除病人口腔内的呕吐物,并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2.6.5 病人疼痛加重时,可配合药物局部应用热水袋进行热敷,以减轻疼痛。
  2.7 预防常识
  2.7.1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胆道蛔虫症来源于肠道有蛔虫的病人,而肠蛔虫病是一种传染病,传染源是蛔虫病人或带虫者,感染性虫卵通过口腔吞入肠道而成为带虫者。所以只有把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才能彻底根除肠道蛔虫的发生。
  2.7.5 肠道有蛔虫的病人,在进行驱虫治疗时,用药剂量要足,以彻底杀死,否则因蛔虫轻度中毒而运动活跃,到处乱窜,极有可能钻入胆道而发生胆道蛔虫症。
  参考文献:
  [1] 戚可名,《消化内科诊疗常规》,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张文武,《急诊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于宏颖,骆松芝,黄冬岩,黎辉,等。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9,29(8):752-754.
  [5] Wittstein IS,Thiemann DR ,Lima JA et al. Neurohumoral features of myocardial stunning due to sudden emotional stress.N Engl J Med,2005,352:529-549.
  [6] Sachs,G.Therapeutic control of acid secretion: pharmacology of the parietal cell.J.Curr Opin. Gastroenterol, 1990(6):869-89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4-01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59岁,因“纳差、呕吐半月、不省人事6小时”于2012年7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半月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纳差,间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黄绿色胆汁,无烧心、反酸,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咳嗽、咳痰,无水肿、尿少,曾就诊于当地卫生所,给予“头孢菌素”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