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制造业萎缩中国出路在哪里?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961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持续萧条,中国也不能幸免。专家认为,提振经济的法宝是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投资。
  最新公布的6月份JP摩根全球制造业PMI为48.9%,这是其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创2009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纪录。
  “欧债危机始终未有好转,欧洲也没有拿出像样的方案,欧债危机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制造业也开始为最坏的经济前景做准备,不断收缩以应对下半年的寒冬。”对于全球制造业PMI首次回落到50%以内出现在6月份,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樊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既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俊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王俊峰表示,除了欧债危机的影响外,还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今年美国的次贷很厉害,美国的违约高潮可能在今年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下滑很快,整个经济受到冲击。美国和西方的消费今年是低谷,而制造业很多是围绕消费产业来做的,所以整个低谷连带的制造业肯定会有影响。”
  据分析,从受调查的主要国家或地区来看,欧元区依然是全球制造业疲弱的主要拖累者,其PMI指数连续11个月低于50%;而美国制造业PMI急剧下滑,自2009年7月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
  除此之外,中国方面表现也不乐观。据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报50.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二个月回落,并创出7个月来低点。
  樊捷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靠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拉动,全球制造业萎缩、经济衰退必然影响中国经济。中国的制造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出现萎缩的迹象,在内忧外患、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更是难有很好的表现。”而王俊峰也表示,全球制造业萎缩,会造成中国出口下滑,拖累中国经济,失业率会提高,另外制造业的升级改造也会放缓。
  那么,全球制造业回暖的契机将在何时出现?王俊峰表示,如果各国出台刺激经济政策,促进消费,再加上中国的消费市场抬头,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两三年之后就会慢慢回暖。但是回暖的步伐跟整个世界经济的大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在目前国内经济寒冬的情况下,王俊峰表示,要采取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金融政策要放开,降低利率,放松准备金,财政方面要加大投资。
  这之外,王俊峰认为,中国的内部投资很强势,而且是每个国家都比不了的。“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势投资,投资每年占GDP 20%或30%的比例。投资目前在中国的增长里占的比例是很大的,除了政府的投资外,还有民间投资和外资投资。而在西方危机的情况下,西方很多投资的资金会回流回西方。这就需要政府更多地放开对民营经济的投资,给民营企业放开发展和融资的空间。政府应该在民营经济这一块拿出更多切实有力的政策。”
其他文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国的化工行业也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化工企业的新时代.但是化工产品大部分都是化学工业品,易燃、易爆是它们的代名词,化工产品的生
7月3日,三一重工副总裁梁林河还在微博上痛诉行业内低价搅局者,昨日公司就陷入“裁员潮”的质疑。工程机械行业风波不断,二级市场亦受牵连。两日内该板块大幅下挫,其中厦工股份暴跌13%,太原重工、柳工跌幅逾9%,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也各有6%的跌幅。  同处舆论漩涡,被视为同城宿敌的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面对记者,采取的态度均为矢口否认:前者称“大规模裁员子虚乌有”,后者则表示“价格战发动者不是中联,我们没
6月初,为全面完成和推进医保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任务,人社部召开视频会动员部署,开展大规模联合督查实地推动,国务院第四次大督查也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瑞士在19世纪就完成了工业革命.机械、化工、纺织、钟表、食品是瑞士的五大支柱型工业;银行、保险、交通、旅游业也是第三产业中的翘楚,在世
期刊
目的检测IL-1β对ATDC5成软骨分化细胞miR-455-3p表达的影响,探索miR-455-3p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方法诱导ATDC5细胞成软骨分化后,予10 ng/ml的IL-1β刺激,在刺激4、12、24、
现阶段,燃气工程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由于燃气工程多数管道都是位于地下,具有隐蔽性,在燃气工程的设计过程当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燃气工程设计工
期刊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T2DM患者,其中50例仅予吡格列酮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两
通过对蓝莓叶多酚单体化合物——绿原酸、槲皮素-3-D-半乳糖苷与甲醛反应特性研究,探讨绿原酸、槲皮素-3-D-半乳糖苷作为甲醛捕获剂的可能性。研究绿原酸、槲皮素-3-D-半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