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人”,让你欢喜让你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例调查:看看这些“小大人”
  
  事例一:“款姐”原来只有8岁
  访问对象:周老师(小学教师)
  访问时间:11月26日10:08AM
  
  我班有个女生叫小敏,爸爸是某电脑公司的董事长,给学校捐了100万元建图书馆,由此,一下子成了学校的红人。
  小敏平时上学、放学都有专车接送,上学总抱着手提电脑,拿着时髦手机。不知是家庭的过分娇宠还是受她爸爸言行的感染,总之,小敏的言行充满了骄横。有一次,她请七八个同学去打电子游戏,我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她一顿,可她不屑一顾,还反驳道:“如果没有钱,校长会对我爸那么好吗?你们会对他那么好吗?”这么小的孩子就被金钱腐蚀了心灵,真不敢想像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儿。
  点评:小敏成长在富裕的家庭,幼小的她目睹、经历的许多事情使其感受到金钱的巨大魔力,不成熟的意识形态上深深地打上了“金钱万能”的烙印,所以她花钱请客,用她这年龄段不需要的手提电脑、时尚手机,并故作成熟状,其真实目的,是满足自己受人敬慕的虚荣心。
  
  事例二:5岁孩子要“找情人”
  访问对象:俞先生(公务员)
  访问时间:11月26日 16:27PM
  
  那天,我们在庆祝母亲60岁生日,活泼机灵的小外甥(5岁)成了宴席上的亮点。我问他长大后最想做什么事,小家伙语惊四座:“找几个情人。”亲朋们顿时哄堂大笑,他爸爸问他为什么要找情人,小家伙两眼一瞪:“这都不懂,你看电视上有几个找情人的不是大款和当官的!”他爸爸听了夸奖他说:“人小抱负大,将来一定有出息。”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点评:家长不必为孩子的成人化语言感到紧张,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模仿欲望强烈,看多了成人的影视作品,所以也许仅是鹦鹉学舌,一说而过,如果家长强加指责,反而会在其幼小的心灵刻上烙印。
  
  事例三:孩子患了叹息症
  访问对象:阿德(某公司营销经理)
  访问时间:11月30日11:20AM
  
  我是一家公司的营销经理,平时经历很多商场上的弱肉强食,觉得这社会就是个残酷的角斗场。在家里吃饭时,我经常向妻子抱怨自己在待人处事上不够强、不够狠,以致吃了亏,丧失很多发展机会。我害怕自己的经历会在儿子彬彬身上重演,所以他很小的时候,我就向他灌输“硬汉精神”。儿子果然不负所望,未上小学,就成了周围同龄人当中最强悍的孩子。
  正当我和妻子暗暗庆幸儿子争气时,上小学不久的儿子却像大人一样整天叹气,刚开始我没太在意,后来发现越来越严重,就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他患了儿童精神性叹息症。
  点评:彬彬的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新环境和紧张引发的心理发育障碍。学校不像幼儿园那么随便自由,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校的约束、老师的训导、同学的竞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紧张感。这种紧张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缓解和疏导,就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阿德一味向儿子灌输“硬汉思想”,致使年幼的彬彬备感压力重重,久而久之,必定超出其承受极限。
  
  采访专线:MSN爸爸妈妈
  
  从上面的事例我们看到,“小大人”们的语言、行动、思想的表现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那么,对这些被“催熟”的孩子,家长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12月12日15:00PM
  ——大家认为什么因素“催熟”我们的孩子?
  肖凌云:这种现象(“小大人”现象)不是一两天也不是某种因素能促成,而是长时间受多方面刺激而形成的。就家庭方面来说,家长对孩子过高要求也会使他们不得不把自己往大人堆里推,或者家长的过分鼓励、孩子对自己成长的期待,这些都会强化他们对成人言行举止的模仿。
  缪建平:对,这样很容易吸收到成人世界中不真、不善、不美的东西。
  梁晓玲:这一点我有深刻的体会。我女儿在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老要我给她买口香糖,我感到很奇怪,因为她一向不喜欢吃口香糖的。我就问她,她说他们陈老师的女儿和她同班,喜欢吃口香糖,为了讨好陈老师,所以买口香糖送给陈老师的女儿。
  
  ——小小年纪也懂得博取老师的欢心?
  梁晓玲:我问女儿是谁教她这样做的,她说:“上次你不也给你们主任送了一件新衣服吗?”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
  李静亚: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今天,或许,为了生存你必须谄媚奉承,请客送礼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孩子正在“专心”地向我们学习!
  
  ——大家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静亚:我认为不必大惊小怪,这只是孩子目睹过多大人“行为”的结果。
  肖凌云:即使社会再不好,我们也无法与这个社会脱离,与我们相比,年幼的孩子更没有逃脱社会污染的能力,为了保全孩子的童心,我想,我们做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孩子创设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让他在那里面还原自己童年纯真烂漫的本色,使他真正能够无忧无虑地憧憬梦想!
  缪建平:记得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孩子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饱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梁晓玲:强扭的瓜不甜。家长让孩子有机会表现自己意志、展示自己个性是很必要的,一味对孩子提出过高或不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要求,只能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小大人”似乎天生就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大人高兴,很少让大人操心。
  肖凌云:我儿子就这样。我下班回到家累了,他就帮我揉揉肩,倒水给我喝;周末家里搞卫生,他也帮前帮后……我觉得蛮安慰的。
  
  “贼精贼精”的孩子
  文/赵大勇摄影/黄俊潮小模特:黄宇欢
  
  郭义是我们一年(1)班的一个男生。
  初次领略郭义的“精明”还是刚接手这个班不久的事。
  那天,我要求同学们回家后每人准备6支铅笔,第二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准备了6支铅笔,只有郭义只带了3支。
  “3支铅笔的两头都是尖的,3加3不就是6了?”郭义振振有词。
  “明天多带3支来,两头都是尖的不安全!”我说。
  可隔天,郭义仍只带3支铅笔,他的理由是他自己会注意安全的。不但如此,他还要求我用铅笔批改他的作业,理由竟然是:“等本子用完,我用橡皮一擦,就又可以用了!”
  我担心他这么“精明”是由于把家长为他买文具的钱花到了其他地方,因此,决定去他家进行家访。
  “快来看今天的晚报,30版,5毛钱1份!”刚到郭义家的小巷口,我就被一阵清脆的吆喝声吸引住了。让我惊讶的是,那报童就是郭义!
  “郭义!”我大声喊道。郭义看到我,一下子愣住了。
  “作业做好了吗?”我对他的财迷心窍简直有些气愤。
  我让他带路去见他的家长,他迟疑了一下,然后收起报纸。
  他带我走到一个用铁皮搭成的小屋前,停了下来。
  “怎么不走了?”我以为他心虚。
  “到了!”他低声说。
  我跟他踏进屋里。见到里面的情景我怔住了。真不敢相信,繁华城市的背后竟会有这样凄凉的景象:两张破旧的床,一个液化气灶头,外加一张写字台就是家里的全部家当。
  原来,郭义的父亲患病多年,去年去世,下岗的母亲伤心过度,精神恍惚,整日躺在床上,一家的生活只能依靠低保维持,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我顿时明白了一切,歉疚之意刹那间溢满了我的心。
  我没再说什么,拿起郭义手中的报纸,快步来到大街上,大声吆喝了起来:“快来看今天的晚报,30版,5毛钱1份……”
  “老师,您怎么了?”郭义一定是听到我的声音哽噎了。
  “我的嗓子刚才被风呛住了!”我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与那些攀比衣着的孩子相比,这样的“小大人”值得人敬佩。
  
  专家视点:“小大人”失去的是快乐
  
  造成孩子成人化—也就是“小大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我们的社会文化客观上也起了“催熟”的作用。少儿读物的成人化,就连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迪士尼动画片”,里面也充斥着成人社会的尔虞我诈;日本的动画片更是宣扬暴力、争斗。孩子的天空就这样被“五彩缤纷”地污染了。
  家长也常常不知不觉地把“爱”作为一种催熟剂,强加在孩子身上。比如,有些家长喜欢带孩子出席成年人的聚会,到一些未成年人不应该去的地方;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孩子不应该听的话;还有些家长喜欢向孩子灌输成年人的价值观……这些表面看来对孩子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明显的伤害,但久而久之,孩子便被训练成一个“小大人”。
  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孩子是由于家庭经济环境的因素造成了不得不早熟,也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小大人”,他们失去的都是童年的快乐。
  要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快乐地成长,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心灵减负”。不要把成人世界的价值观、世俗的是非观强加给孩子;不要教孩子逃避责任,隐瞒错误;要让孩子多读童话、多读一些歌颂美好情感及富于想像力的文艺作品;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学习与大自然对话;让孩子多听音乐……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对于孩子都是心灵的净化剂,它们是水果、是新鲜的蔬菜,是富含“快乐维生素”的养分。
  (刘小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儿童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作家)
  
  孩子观点: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
  
  很多“小大人”的“早熟”只是表象早熟,其心智并未真正地成熟,他们的成长只限于模仿,缺乏对自我的认识。究其原因,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众媒体的影响。现在的儿童人口比例越来越小,反映到社会构成的细胞——家庭上,就是普遍出现富有鲜明人口构成特色的“四二一”(四位祖辈,即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二人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家庭结构。这样的人口比例,决定了这是个成人的世界,决定了信息为成人服务。孩子们在摇篮里就每天被动地接受着来自电视、广播等多媒体信息的狂轰滥炸,从中接收到成人的语言、行为,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议论成年人的话题,或做出成年人才有的行为。
  家长言传身教的影响。成人日常的功利思想很容易被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内化”为“成功的法宝”,家长道德观念的摇摆不定也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
  缺少与同伴的玩乐时间。在独生子女身边,生活着四五个甚至更多的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长期沐浴在成人的熏陶中,成人世界的言行举止无不影响着孩子,自然,孩子就学会成人式的言谈举止了。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不顾孩子的兴趣与追求,让他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在家长高要求高标准的指导下,孩子总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以适应成人的要求,久而久之,便失去了童真。
  当然也有些孩子生活在不如意的家庭环境中,比如单亲家庭、爸爸妈妈经常吵架、家庭经济极端贫困(如父母下岗)等,这样的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儿童天性,他们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父母怀里撒娇,不能和别的孩子一样拥有自己渴望得到的玩具和食品,甚至得不到和别的孩子平等相处的机会。在这样的压抑过程中,他们渐渐变成了乖巧、能干、懂事的“小大人”。
  “小大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我们作为家长无法改变社会对孩子的影响,但可以教孩子判断是非,理性接受信息,对家长自身对孩子成长的“催熟”也应该检讨一下,千万不要因为爱而扭曲了孩子的心灵。一句话,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
其他文献
您认为如何培养孩子才是最好的方法?广州南洋英文幼儿园琶洲分园董事长林经嘉认为,应该采取“哪壶先开烧哪壶”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他的天才潜能,使之“顺势而长”。  为此,该园为每个孩子设立了一本“家园直通车”,记录孩子每天的学习状况、自选兴趣活动表现、趣闻轶事等,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天赋。翻开钢钢小朋友的“家园直通车”,自选兴趣活动一栏记录了这样一些情况:星期一,钢钢选了乒
期刊
我是鹰潭第九中学的体育老师,在儿子的培养教育问题上,我与妻子颜雯很重视对他进行AQ(即逆境情商)教育,培养他独立处理困难的能力。  我从儿子会摆弄玩具开始,就对他进行“逆境情商”的训练。  我给儿子买了一列电动小火车的玩具,刚开始,3岁的儿子见小火车“呜呜呜”地在“铁轨”上速跑,他高兴地叫起来。就在儿子为自己的高超技术得意时,我趁他去喝奶茶,故意把组合式铁轨中间的一段衔接头错位分离。  过了片刻,
期刊
周一上数学班,周二上美术班,周三上形体课,周四上象棋班,周五上钢琴班,周末上午爸爸带我去写生,下午妈妈带我去学英语。周日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因为这天我去上游泳班……  这样形容一个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或许有些残酷和夸张,但确实有很多孩子的生活与此相差不远。据对1500名学龄前儿童调查,有94%以上的孩子参加一二个特长教育兴趣班,有43%的孩子参加过四五个特长教育兴趣班……    现 状  5岁的彤彤在幼
期刊
锦囊一过年,让孩子如意地吃    过年了,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孩子一旦贪嘴,就会打破日常进食习惯和规律,导致积食,肠胃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供给不足。据权威统计,春节期间,患伤食症的孩子占就诊人数的30%~40%。  因此,节日期间,家长除了要注意孩子饮食的卫生,还要对孩子的饮食作适量的节制,并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不要贪食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含脂肪多,不易消化,易伤脾胃,稍
期刊
案 例:  读小学一年级的朱明明,原本从小就是个聪明、活泼、懂事的孩子,是家里人的掌上明珠,也是家里人未来的希望。  在明明上小学后,父母就规定了明明要做的事,除了正常的功课外,明明每天晚上还要练习书法2小时,周六上午到少年宫上剑桥儿童英语,下午到一个老师家里求教书法;周日上午到少年宫参加小主持人的培训,下午休息。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业余生活就被父母无情地占有了。  明明每天都觉得很累。本来明明的
期刊
心理学家把人的心理偏好分成三种: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身为家长,如果能清楚了解孩子的心理偏好,当孩子收到您精心为他挑选的礼物时,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场 景:  林林妈到幼儿园接儿子。刚走进小班,迎面走过来儿子的好朋友倩倩:“阿姨,看我的新裙子!漂亮吗?”倩倩学着模特的姿势走了几下猫步。  “阿姨好!”邻居的小女孩佳佳又截住了她:“阿姨您知道今天早上出了什么事吗?我现在就告诉您……”  这
期刊
任冠宇现在北京市某重点中学读高二。他的爸爸任硕是个普通干警,妈妈海明珍在北京市绢花厂工作,是个普通工人。冠宇小时候是个淘小子,喜欢玩,特别对于车模,更是爱不释手。在任硕和海明珍的保护下,冠宇的这一爱好,渐渐成为兴趣,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曾获得全国第三届奥迪杯四驱车模比赛全能冠军、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个人冠军,被推荐为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候选人,并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任硕说:“
期刊
宝宝对客人没礼貌  艾子:  我儿子4岁,每当家里来了客人,让他到自己房间玩时,他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答应了却不做,不是大喊大叫,就是在客人面前跑来跑去,我训也训过打也打过,却没什么效果。  湖北武汉小李  小李读者:  4岁的孩子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招待客人,令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于是就有了种种引起别人注意的举动。让他自己去玩的做法是不妥的,家长首先应该承认孩子的存在。比如,让他帮助招待
期刊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
期刊
开讲专家: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青少年频道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等社会学术职务。曾参与主持国内第一个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系的筹建,筹建了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社会工作系。撰写、编辑《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