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变传统只注重甄别和选拔的评价模式,通过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策略、实施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目的性 普遍性 激励性 朗读过程评价 阅读过程评价 作文过程评价 提高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重视终端的评价,完全以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即对学生某单元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检测,而完全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检测。学生原本有着广泛的爱好,正是因为只注重最终的成绩的评价模式,弱化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长处于“题海战术”的苦难之中,其基本素质低下就成必然。
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彻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进行尝试,不断摸索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策略
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四种。
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某个学习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让学生的学习有正确的导向,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哪种过程是最优化的,哪种过程还存在着什么缺陷,知道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最优化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相互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对学习过程进行判断,通过理性的思考,亲身的体验让学生具体说出好好在哪,不合理又在什么地方,它是在师生共同评价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自我评价,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自我评价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尺度与他人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四是要有评价措施。
我觉得以下的几个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一)评价的目的性;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即通过上面三种评价过程的交替进行,要达到什么目的,使学生学会、理解或掌握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清楚明白,不能随意留于表面形式的评价。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综合性活动课《探索月球奥秘》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和参与精神。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对进行评价,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样的,这样使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盲目,这样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应该说是有目的。
(二)评价的普遍性;就是说评价要渗透在我们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中得到潜移默化教育和启迪,抓住每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提高、升华,使学生时时处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即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刨根问底追求其所以然。
(三)评价的激励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评价首先应该是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由学生自己获得正确认识后再予以否定。
如果此时能先用肯定、赞赏的口吻进行评价,再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讨论,不但是对这位同学是个鼓励,也是对全体学生是个信号,老师希望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别出心裁,学习中的创新能够得到教师的赏识,所以评价的激励变成了创新精神的一种原动力。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共同讨论中科学客观,一分为二,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这样一个讨论就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发表看法,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育人”的真正目的同时也贯穿其中了。
二、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方法
为了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教师应该重视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要为过程性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要考虑通过怎样的评价才能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而过程性评价恰恰是达到这样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谈一谈我在实施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几种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1.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及时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日后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语感”。
2.作文的过程性评价:在语文学习中,作文一直都是家长、老师和学生为之头疼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作文于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每周布置学生写两篇周记,这两篇周记其中一篇我规定学生写的范围或题目,另一篇学生写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两篇周记的重点就是要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注他人甚至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或写自己这一周身边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坚持写,并且坚持写好。好的作品积累下来打印编辑成册,成为班级作品,向兄弟班级宣传发放,这样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就极其高涨,促进了她们的写作兴趣与动力!
以上便是我在语文过程性评价方面所做的比较浅薄的尝试,但是通过这些过程性评价,已经能够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加深,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明显优化。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全面实现教学的改革,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将对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的评估体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 目的性 普遍性 激励性 朗读过程评价 阅读过程评价 作文过程评价 提高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重视终端的评价,完全以考试的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能力,即对学生某单元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检测,而完全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的检测。学生原本有着广泛的爱好,正是因为只注重最终的成绩的评价模式,弱化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长处于“题海战术”的苦难之中,其基本素质低下就成必然。
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彻底贯彻新课标的精神,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进行尝试,不断摸索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策略
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四种。
教师评价可以及时地对学生的某个学习过程给予肯定或纠正,让学生的学习有正确的导向,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师生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哪种过程是最优化的,哪种过程还存在着什么缺陷,知道自己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如何通过最优化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相互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相互对学习过程进行判断,通过理性的思考,亲身的体验让学生具体说出好好在哪,不合理又在什么地方,它是在师生共同评价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对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自我评价,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总是以一定的价值尺度为基础的。自我评价就是把自身的行动及其结果,与一定的价值尺度相比较的过程。自我评价是个体认识自我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尺度与他人尺度的比照,对自己进行理性分析,获得个体言行、社会形象的解释,这是个体良性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一是要培养他们的积极态度,二是要教技术,三是要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四是要有评价措施。
我觉得以下的几个方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一)评价的目的性;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即通过上面三种评价过程的交替进行,要达到什么目的,使学生学会、理解或掌握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也要让学生清楚明白,不能随意留于表面形式的评价。比如在七年级上学期综合性活动课《探索月球奥秘》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和参与精神。让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对进行评价,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样的,这样使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盲目,这样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应该说是有目的。
(二)评价的普遍性;就是说评价要渗透在我们平时教学的点点滴滴,要让学生在经常性的评价中得到潜移默化教育和启迪,抓住每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提高、升华,使学生时时处处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即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刨根问底追求其所以然。
(三)评价的激励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烁出的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评价首先应该是肯定,在肯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由学生自己获得正确认识后再予以否定。
如果此时能先用肯定、赞赏的口吻进行评价,再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讨论,不但是对这位同学是个鼓励,也是对全体学生是个信号,老师希望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别出心裁,学习中的创新能够得到教师的赏识,所以评价的激励变成了创新精神的一种原动力。最后在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共同讨论中科学客观,一分为二,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这样一个讨论就不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发表看法,我们中学语文教学“育人”的真正目的同时也贯穿其中了。
二、语文学习过程性评价实施的方法
为了提高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教师应该重视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要为过程性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要考虑通过怎样的评价才能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而过程性评价恰恰是达到这样目标的有效途径。下面谈一谈我在实施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的几种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1.朗读的过程性评价: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朗读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过,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一位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了。及时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日后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所谓的“语感”。
2.作文的过程性评价:在语文学习中,作文一直都是家长、老师和学生为之头疼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作文于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每周布置学生写两篇周记,这两篇周记其中一篇我规定学生写的范围或题目,另一篇学生写自己有感而发的内容。两篇周记的重点就是要关心生活、关心社会,关注他人甚至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或写自己这一周身边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坚持写,并且坚持写好。好的作品积累下来打印编辑成册,成为班级作品,向兄弟班级宣传发放,这样学生们的写作热情就极其高涨,促进了她们的写作兴趣与动力!
以上便是我在语文过程性评价方面所做的比较浅薄的尝试,但是通过这些过程性评价,已经能够看到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加深,写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明显优化。为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全面实现教学的改革,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将对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的评估体系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