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以降甘青土司区基层社会秩序重建的路径选择r——以青海东部“霍尔”地区为例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i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中叶以降,清廷在甘青边地继续沿用土司、千百户制度实行治理.当传统土司—土舍体制难以维持,土司及其代理人不得不需要建立一套新的礼仪秩序,以维系其地方统治的合法性.这套礼仪通常是由土司或在地经纪主持进行,是一种有着明确边界的非自愿性组织.民间信仰提供了可资选择的礼仪资源.通过论述甘青地带东、西李氏土司区的文化差异及认同倾向,进而申述清中后期土司地区礼仪秩序重构中的文化选择和认同形塑,揭示族群建构的政治性.
其他文献
金珠苗寨的旅游开发可以概括为基层组织利用其权威推动的苗族文化生产和消费.以“苗族”为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的选择有其必然性,村寨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与整合需要基层组织投入
位处甘南卓尼县车巴沟的贡巴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中建立较晚的寺院,但该寺是安多藏区唯一一座由清朝政府出资建立的寺院,光绪帝御赐该寺“万寿寺”寺名,故有皇家寺院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措施。本文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民族地区青海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青海三次产业及其内部产业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