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市“双一流”高校专利合作与知识流动研究

来源 :中国发明与专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p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我国直辖市“双一流”高校的专利合作网络演化,为提升直辖市的科技创新合作效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城市创新综合竞争力,为技术创新主体选择技术合作伙伴、探究地区间、高校间知识流动提供经验、启示.本文运用合作强度Salton指数、专利引用、绝对合作频次等,以Patentics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工具,获取直辖市“双一流”高校合作专利数据,构建高校间的专利合作矩阵,采用合作网络可视化分析,梳理直辖市“双一流”高校专利合作网络,揭示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创新和知识流动的特征及趋势,给出提升高校专利合作的建议.结果表明:直辖市“双一流”高校校际专利合作的强同城倾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是京沪两地的专利合作核心高校.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专利申请量居前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专利被引量居前,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为专利合作的核心高校,对知识流动影响深刻.不足之处在于专利只能部分反映高校间的技术创新合作,合作申请只是技术合作的一部分,还包括科技论文合作和成果转化.
其他文献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华中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在“项目学习”“研究学习”“实践学习”等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任务驱动”原则,构建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体验为中心、以研究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基于“项目研究”的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经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逐步完成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阶段性任务、取得丰硕教育成果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仅为研究型大学市场营销及其他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能为其他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核心课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出于个人兴趣以及学科交叉的需要,对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有了强烈的要求.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设了面向全校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课程不仅需要进一步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也要引导和提高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学科交叉的应用创新能力.经过反复论证及几年的实践,南方科技大学提出并优化了一套基于“AI”+“AI+”(“人
如何将新工科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是新时代地方工科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之一.本文以中国计量大学工科试点班为例,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途径,重塑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健全保障机制、改进评价体系,探索和实践新工科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培养成效显著提升.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发和流行态势严峻.用“全健康”理念和策略解决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确保人类、动物和环境和谐共生已得到各国和学界的广泛认同.针对我国传统兽医人才培养的局限,基于“全健康”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改造动物医学专业.通过重构“三个体系”、践行“三个调整”、优化“三个环境”,形成新的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和专业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农医理多学科交叉交融,促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积极探索和践行“全健康”新农科兽医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全健康”人才培养和新农科教育改革实践具有积极借鉴
论文论证了多维成绩评定方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尤其强调了突显师承关系的重要性.师承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精华,在当下仍然具有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自律,体现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学习难度.名次制度在高等教育中也应该加强,这主要是便于选拔人才,防止成绩“放水”,反映学生在同龄群体中的整体实力.对学生的课程表现应该做整体性的评价,以便能够真正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状况和创新能力等,这也是与学生交流互动、促进学科发展等十分有用的方式.在多维成绩评定模式下,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学生成绩册并及时反馈学生毕业
基于MOOC理念的区域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探索和实践,是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创新形式.在对我国区域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江苏省混合式精品通识课程联盟为例,对联盟的合作理念、课程资源库、教学机制开展探索,结合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提出构建联盟课程体系新范式、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提升在线教学智慧化水平、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本文从高校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职业及成长发展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探讨了高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必要性与研究过程.提出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首先必须重视个人的教学发展,提高对教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并舍得在教学上投入精力,将教学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研究方法,将科研项目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应用到教学研究中,并重视教学研究的实际应用.
“挑战性学习”是高等学校“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具体实施中的重要学习范式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强作用.本文以内蒙古大学开设的“唐宋传奇名篇赏读”课程为例,分析“挑战性学习”范式在人文通识类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并从课程、作品、学生、教师四个维度比较这一新兴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能效,从而对“挑战性学习”在通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将科研、创新竞赛融入教学过程,是推进能源与动力类专业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能源与动力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了“四年制科创法”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最后探索了改进教学的措施.“四年制科创法”将科学研究、创新竞赛与教学活动进行了有机融合,转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四年制科创法”要求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阶段积极参加科创活动,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
劳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既需要教育的帮助,也需要伦理的约束.劳动伦理阐发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基础,彰显了劳动教育的道德意蕴,也诠释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归宿.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技术化”“形式化”“片面化”等教育症结,使劳动伦理的育人效果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在劳动伦理培育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深化劳动伦理教育规律的教学研究,将劳动伦理内化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探索情感体验的劳动伦理教育进路,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和崇尚劳动的伦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