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关系,在卷入和成瘾的动力所驱使和推动下,会导致偶像崇拜人产生各种明显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青少年儿童较轻度的偶像崇拜是正常的情感依恋和虚拟人际关系状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但过分沉溺偶像崇拜则可能发展为情况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有不同视角。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性本能使青少年儿童越发感到压抑,因为内驱力不能直接指向身边现实中的对象(父母或同学),因而,他们的情感和幻想往往指向一个遥远的人物,而这恰恰使魅力四射的偶像对他们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之一便是将其儿童时代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转化到对同辈成员的依恋,以此完成本能驱力的一种升华。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开始幻想浪漫爱情的画面,勾画未来伴侣的形象,因而,我们看到女生崇拜偶像似乎比男生更多、更明显。这种依恋是青春期前期及处于青春期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方面。
社会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则更加注重青少年的社会心理需要。他认为,孩子们为了寻求尊重、归属和爱的需要与同辈伙伴积极互动。而如今明星现象盛行,偶像崇拜很容易成为孩子们共同的兴趣活动。
这些理论提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是其性心理压力释放、情感依恋、自我认同、心理归属等各种心理需要的表现,因而属于正常的和自然的心理、行为现象,并且偶像崇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榜样学习作用。同时,著名的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土认为,孩子的偶像崇拜,可以转化为榜样学习,因为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一致之处在于社会学习与情感依恋,如果以人物为核心则是偶像崇拜,若以人物特质为核心即为榜样学习。
影响孩子偶像崇拜的其它因素?
青少年偶像崇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依恋类型以及亲子依恋状态等均与偶像崇拜显著相关。其中,亲子依恋的情况与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更为密切。
亲子依恋是指个体与其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精神分析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以及依恋理论都将亲子依恋视为依恋关系的重中之重。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少年儿童的情感依恋也在发生转变。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对父母亲的依恋程度均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在:依恋情感的亲密性下降、冲突增多、情感疏远。这提示家长应注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青少年——母亲和青少年——父亲两种关系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性别依恋和异性别依恋之间也存在差异。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青少年对父母(或异性双亲)的情感依恋处于降低和衰退状态。而同时,出于自我认同和情感依恋的需要,青少年又需要一个偶像式人物,因此,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正确看待其偶像崇拜,进而调试亲子依恋状态,有效引导孩子的偶像崇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编:王敬川
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关系,在卷入和成瘾的动力所驱使和推动下,会导致偶像崇拜人产生各种明显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青少年儿童较轻度的偶像崇拜是正常的情感依恋和虚拟人际关系状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但过分沉溺偶像崇拜则可能发展为情况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有不同视角。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性本能使青少年儿童越发感到压抑,因为内驱力不能直接指向身边现实中的对象(父母或同学),因而,他们的情感和幻想往往指向一个遥远的人物,而这恰恰使魅力四射的偶像对他们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之一便是将其儿童时代对父母的情感依恋转化到对同辈成员的依恋,以此完成本能驱力的一种升华。特别是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开始幻想浪漫爱情的画面,勾画未来伴侣的形象,因而,我们看到女生崇拜偶像似乎比男生更多、更明显。这种依恋是青春期前期及处于青春期孩子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方面。
社会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则更加注重青少年的社会心理需要。他认为,孩子们为了寻求尊重、归属和爱的需要与同辈伙伴积极互动。而如今明星现象盛行,偶像崇拜很容易成为孩子们共同的兴趣活动。
这些理论提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是其性心理压力释放、情感依恋、自我认同、心理归属等各种心理需要的表现,因而属于正常的和自然的心理、行为现象,并且偶像崇拜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榜样学习作用。同时,著名的心理学家岳晓东博土认为,孩子的偶像崇拜,可以转化为榜样学习,因为偶像崇拜和榜样学习的一致之处在于社会学习与情感依恋,如果以人物为核心则是偶像崇拜,若以人物特质为核心即为榜样学习。
影响孩子偶像崇拜的其它因素?
青少年偶像崇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认知特征、心理健康水平、依恋类型以及亲子依恋状态等均与偶像崇拜显著相关。其中,亲子依恋的情况与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更为密切。
亲子依恋是指个体与其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精神分析理论、客体关系理论以及依恋理论都将亲子依恋视为依恋关系的重中之重。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少年儿童的情感依恋也在发生转变。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高年级或中学生对父母亲的依恋程度均有所下降,具体表现在:依恋情感的亲密性下降、冲突增多、情感疏远。这提示家长应注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与心理沟通。青少年——母亲和青少年——父亲两种关系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同性别依恋和异性别依恋之间也存在差异。
小学高年级及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情感与态度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青少年对父母(或异性双亲)的情感依恋处于降低和衰退状态。而同时,出于自我认同和情感依恋的需要,青少年又需要一个偶像式人物,因此,父母应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正确看待其偶像崇拜,进而调试亲子依恋状态,有效引导孩子的偶像崇拜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责编: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