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罗隆基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委员、国家森林部部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却落了个孤雁一只,满目凄凉……
  
  悄然离世的部长
  
  1965年12月7日,北京遒兹府12号。
  这是一个大四合院,此处原是清朝王府,后来成为一位国民党大员的私邸。1950年,周恩来总理把这座四合院分配给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居住,从此他就一直居住在这里。
  白天,护士来此上班,每天上午8时到,给他注射一支胰岛素——他患有糖尿病,每天需要注射三次。
  今天清早,护士来了感到蹊跷,护士敲他的后门,没有动静。她轻轻地推开门,只见他斜卧床上,脸朝下,右臂伸向地板,地板上散落着几片硝酸甘油片。就这样,他孑然一身地离开了人世。
  他就是著名的“反党右派”联盟“章罗联盟”中的“罗”——罗隆基,终年69岁。在他被划为“右派分子”之前,他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务委员,森林工业部部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等职。
  
  莫须有的“反党联盟”
  
  1957年6月27日,罗隆基刚从科伦坡飞回祖国,到达昆明机场,一盆冰水迎头泼下。
  报上印着:《彻底批判章罗同盟》、《揭露章罗联盟的罪恶活动》……他大吃一惊:那罗指的就是他,而章指的是章伯钧——全国政协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
  他曾经那么热情地投入到“大鸣大放”的“整风运动”中,然而,他出国的半个月中间,《人民日报》发表了那篇因有强大政治背景的举世瞩目、惊憾人心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揭开了反右派斗争的大幕。《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点了《文汇报》和《光明日报》的名。顿时,全国反右斗争矛头指向《文汇报》和《光明日报》。
  据揭发,《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是根据社长章伯钧的旨意办报。于是,揭出了“章伯钧——储安平——《光明日报》”这样的“民盟右派系统”。
  又据揭发,《文汇报》驻京办事处负责人浦熙修秉承了罗隆基的指令,于是揭出了“罗隆基——浦熙修——《文汇报》”这样的“民盟右派系统”。
  再据揭发,同为民盟副主席的章伯钧、罗隆基“结盟”为“章罗同盟”。于是,章伯钧和罗隆基理所当然地成为“全国共讨之”的右派总头目。
  罗隆基与章伯钧“联盟”?罗隆基闻之惊愕不已,气愤之极!罗隆基当即挂长途给章伯钧:“章伯钧,报上说我跟你结成了‘反党联盟’?我什么时候跟你结成‘联盟’?怎么联的?你说呀!你说呀!……”
  罗隆基对章伯钧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处于重围中的章伯钧,已从根本上否认“章罗联盟”的存在到不得不违心地说章罗思想相近,存在着“思想上的共鸣”,也即“思想上的联盟”。
  
  “你我之间,如此而已”
  
  6月1日,罗隆基飞抵北京机场没一会儿,罗隆基的轿车就出现在章伯钧家门口。
  罗隆基非常激动地说:“伯钧,我们吵得还不够吗?我们吵过多少回!天晓得,我们成了‘联盟’,可笑,可笑,可笑之极!”
  他质问章伯钧:“你承认什么思想上存在‘联盟’。我跟你思想上分歧那么大,哪会存在思想上的‘联盟’?我们之间,不光是没有组织上的‘联盟’,就连思想上的联盟也压根不存在!”争呀,吵呀,罗隆基跟章伯钧吵了3个小时。
  临走时,罗隆基怒形于色:“章伯钧,我过去没有和你‘联盟’,现在也没有和你‘联盟’,今后也永远不会和你‘联盟’!”
  说罢,他双手紧握手杖,往大腿上一压,“咔嚓”一声,手杖断成两半,他把断了的手杖往地上一扔:“你我之间,如此而已!”
  
  讨伐“章罗联盟”
  
  1957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的社论《文汇报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针芒直指“章罗联盟”。
  于是,中央地方一致讨伐“章罗联盟”。
  罗隆基顿时成为中国最忙碌的人物。在一次批判大会上,人们勒令他作交待,他不得不站起来。就在这个时候,“义愤填膺”者抽走了他的椅子。当他答复了人们的质问,坐了下来,屁股着地,摔了一跤,批判会上发出哄堂大笑。
  章伯钧在重兵重围之中,不得不一再作违心之言,承认他和罗隆基“从思想上联盟到工作一致”,再变为政治上的“联盟”。
  罗隆基却“顽固不化”。直至“反右派斗争”进入尾声,他仍矢口否认“章罗联盟”,“我同章伯钧合作,绝对没有什么私人勾结,更绝对没有什么共同秘密的政治阴谋。”他指出:“我同章伯钧共同在民盟工作有17年的历史。我同他有长期的斗争,我同他的合作始终是有戒心的。今天的合作,并不是什么划时代的新结合。直到今天,我同章伯钧的主观见解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两年来,我就没有同章伯钧私人相聚谈过一次。”至于合作的原因,罗隆基也作了解释:“其一,当时许多民盟负责同志认为要搞好民盟,章罗两人应当合作,我接受了劝告;其二,章伯钧本人一次在民盟总部同我争吵过,说:‘中共中央统战部对你在盟中的不合作态度不满’;其三,史良常对我说,‘章伯钧的理论高,对党的情况了解清楚,应多接受他的意见’。因此,为了省麻烦起见,我决定对章伯钧让步,同他合作。”
  在致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先生的信中,罗隆基明确指出:“章罗联盟”乃是极大的冤枉。这个冤枉的真相,今天不能明白,将来总会明白,我生前不能明白,死后总能明白。
  罗隆基向来好客,自从“章罗联盟”见诸报端,罗家门可罗雀。
  虽说警卫、护士、司机、厨师照旧来罗寓上班,但他们只是来上班而已,他,孤雁一只,满目凄凉。
  
  “三人成虎”
  
  最使罗隆基痛心疾首的,莫过于“三人成虎”了!这三个人,如罗隆基遗稿所言:“一个是所谓的我的‘亲信’,一个是我十年来亲密的朋友,一个是我的机要秘书。”这三个人的揭发使罗隆基为之心寒。理由很简单,因为“那不止是社会上以假为真,就是党的领导对于他们的揭发也难以辨别真假了。所以《人民日报》和其它报纸对他们三个人的揭发,都全部发表。这就真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使我万口难辩了。”
  在极度痛苦之中,罗隆基不得不给他当年的“亲信”写了一封信,他以沉痛的笔写道:“你的捏造虽然不是最多的,却是最严重的。第一,别人捏造的大都是一些历史的往事,你所捏造的是指现在的行动。第二,别人捏造的有些是关于私人的生活,例如捏造说周佛海的老婆到过我家,并且说我介绍她为‘我最好朋友的太太’等,你所捏造的是政治性的东西,例如说我指示你,要取消森林工业部党的领导等等。第三,别人与我关系不同,而你却是社会上所谓的我的‘亲信’。‘亲信’揭发难道还会假造,还会冤枉吗?所以你对我的伤害就更大了。”“我既不问你捏造的动机是什么,也不问你当时的处境是怎么样,我只是同你说个清楚,你说的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我要把我这次的事件,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写出来,让别人知道真相,做公正的评判……”
  
  奇冤昭雪
  
  历史毕竟是公正的,1986年10月24日,民盟中央在北京隆重纪念罗隆基同志九十诞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同志在会上热情肯定了罗隆基先生的革命贡献。在座谈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千家驹先生,在为1957年参加批判“章罗联盟”而说了一番向罗隆基先生冥灵致歉的话后,激动地说:“‘章罗联盟’,千古奇冤!”
  
  责编 郝家正
其他文献
1969年初春的北京西郊,春寒料峭,阵阵刺骨的寒风卷着沙砾,摇撼着路旁的大树。这一切,使得位于海军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中间的那一座俄式别墅小院,更显得阴森、孤寂。这座小院的四周有3米多高的砖砌围墙,墙上架着1米多高的电网。那院墙内的树木已长到十几米高,把院内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三层楼房和后小院平房遮盖得严严实实,仿佛与世隔绝似的。    一    对刚从江苏入伍来到首都警卫部队某连执行监护任务的新
期刊
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乌鲁木齐军区部队工作多年,转业回后又在山西省晋中地区行署驻疆办事处负责了几年工作。在新疆的日子里,我和自治区党、政、军山西籍老领导以及广大的山西籍老同志、老战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如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栗寿山(定襄人)、副书记张思学(洪洞人)、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谢高忠(原平人)、军区副司令员段长金将军(祁县人)、军区副政委张明儒将军(临县人)、军区副政委姚铁山将军(榆社人)以及刘
期刊
约塞夫·弗拉维(37-约98):古犹太历史学家。生于耶路撒冷之名门。著有《犹太战争史》、《犹太古史》。  狄托(39-81):古罗马皇帝(79-81),韦斯巴芗之子。  耶路撒冷最后被狄托率领的罗马军队攻陷。约塞夫·弗拉维是犹太人,但他在此之前已经效忠于罗马人了。    由于无法忍受的饥饿,城市里死亡的人数日益增多。为争夺食物,在每幢房屋里都有暴力发生,即使是那些最亲密的家庭也争斗纷起,拳脚相加,
期刊
2005年2月18日早晨8点50分,三辆大巴从韩国棋院门前出发,前往朝鲜金刚山。出发前,我们拿到一份日程表和参加人员名单,发现竟然有近160人参加这次活动。到韩国6年了,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多棋界人物同时出动,可以想见朝鲜在韩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我们坐的是1号车,大多数棋手都在我们车上。李昌镐、崔哲翰自然不用说了,还有曹薰铉老师一家(他们的两个女儿也去了)以及金承俊、梁健等等。车坐的满满的,连
期刊
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    1956年3月26日,上海。一条轰动全国的爆炸性新闻,通过报纸、电台等新闻媒介,一下子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沸沸扬扬地传开了——  “正在举行的上海市人民镇压反革命分子斗争展览会上,展出了一个男扮女装特务案件的罪证……”  于是,人们以先睹为快的好奇心,潮水般地涌向展览馆,一睹这位“风流女郎”的迷人风采;万国雄所居住的上海雁荡路55弄地区,更是成了一处神秘莫测的场所,从四面八
期刊
1953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计60l,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20‰。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因为这次人口普查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即将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马寅初认为这种调查方法不能概括全貌。据他了解,仅上海一
期刊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当时袁世凯为称帝向日本妥协,指令北洋政府外交部签约。负责签字的外交总长陆征祥(1871-1949)招来国内一片唾骂声,而他也为此付出了半生的忏悔,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修道士外长”。  陆征祥自幼学习外文,尤擅俄文,于1893年起奉派担任清政府驻俄罗斯大使馆翻译官,并娶比利时信奉天主教的女子培德为妻。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时任驻俄公使的
期刊
我出生于1914年(民国3年),山西省雁北地区怀仁县人。自幼嗜读经史,奋发向上。从大同三中毕业后,我于1932年背负简单行李经本县金沙滩徒步南下,过山阴城搭乘马车翻过雁门关,穿越忻定盆地,行程600多华里,辗转一周后到达省城太原。原意是想考山大法政科系,因从该系毕业后出路较好,可充任法庭职务,还有较优渥之薪资,但因实无力缴纳学杂支出费用,只好放弃。当时因穷困一天只吃一餐,在人力车夫聚集之街边棚下用
期刊
一度时期,撰写朱静芳的文章连连见诸于报端和书刊,在网上搜索一下“朱静芳”,便会闪现出有关她的许多资料。撰写者们对她的兴趣集中于她在自己落难之时,在没有分文收入的情况下,千里迢迢,两次从北京到山西晋南的监狱,去营救一位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素不相识的七旬老人。这位老人就是名震九州的文化大家聂绀弩。聂绀弩之所以了不得,是因为他有太多的与众不同:蒋介石、周恩来的学生,邓小平、蒋经国的同窗,毛泽东的诗友,陈毅
期刊
安民,现年85岁,盐湖区离休干部,运城市区乔家巷人。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投笔从戎,随八路军115师晋南游击支队在运城一带进行抗日活动。1939年2月,受党派遣,打人敌人内部,同年12月入党。先后以阎锡山同志会县分会主任、运师训育副主任、十四专署秘书等敌伪人员身份为掩护,为我党抗日斗争搜集传送情报,发展和掌握武装。运城解放后,又以“隐干”身份,在西安、运城等地为我公安机关做了大量工作。  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