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1世纪初最高峰的事故率和死亡率到如今,我们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受到了控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年来抓瓦斯监测监控已经初见成效。但是,目前我国的煤炭安全信息化建设仍然缺乏一些管理制度来作保障,很多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事故责任不明确,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没有做好而产生的。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以及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安监总局)作为全国各行业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的主管部门,煤炭生产安全始终是最核心,也最艰巨的任务。
信息化水平不低
记者:您觉得最近全国大中小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如何?
卞长弘:除去传统的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使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设备监控等工控类和瓦斯监测等环境类的监控,还有一些通讯、视频等辅助系统的使用。
我们的煤炭企业分为几类,他们的利益取向不一样,所以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不一样。一类是国有大型企业,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另一类是地方的省属中型企业,他们也一样要受到政府地方主管部门的管理,也很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信息化;还有一类,是小型煤矿企业,他们就完全是被利益所驱动的,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他们对于煤炭生产安全信息化的投入和热情,自然就不如前两类企业。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如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个省的大矿务局下属的有些企业,可以说已经实现了煤炭安全生产的管控一体化。
记者:2005年,国家强制全国煤炭企业安装瓦斯监控监测系统,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卞长弘:瓦斯监控监测系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这几年来,中国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这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而一直以来,煤矿生产上的重特大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引起的,因此国家安监总局重点抓了瓦斯监控监测系统的应用和联网。2003年和2004年,国家拿出部分资金在政策引导各煤炭生产企业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要求普及使用。到了2005年,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安装这一系统。现在看来实施这一措施的成效是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重特大事故的遏制作用。
瓦斯监控见成效
记者:两年来,我们在安装瓦斯监控监测系统和降低事故发生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卞长弘:应该说成效还是明显的,从21世纪初最高峰的事故率和死亡率到如今,我们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在瓦斯监控方面,原来绝大多数的煤矿重特大事故都是瓦斯爆炸引起的,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在下降。而且各省主抓安全工作的领导都通过严抓瓦斯监控认识到了瓦斯控制的重要性,抓瓦斯监测监控已经初见成效。当然,抓瓦斯的监测监控还是一项被动的手段,目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清洁发展的可持续战略的确立,对煤层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排到了煤炭企业和政府的议程上,这将会从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瓦斯在煤炭生产中带来的危害,使我们在对煤矿瓦斯的治理中变被动为主动。
记者:事故不能完全避免的原因是什么呢?
卞长弘:现在国内煤矿开采主要还是靠人,而在欧美国家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他们无论事故还是伤亡都很少。
目前我国的煤炭安全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些管理制度来作保障,比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了以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是需要专人去维护的。比如说各矿的瓦斯巡检员,要到各个矿井底下去调校瓦斯传感器,因为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瓦斯传感器的零点会变,测出的数据就会不准,一旦测量数据出现偏差,这个传感器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废掉了。再比如说,有些省份的煤炭瓦斯联网监测监控系统,每天的在线率只有30%~50%,就很难保证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发挥作用。怎么能够保证只要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煤矿企业都能够用好、维护好这套系统?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今年是安全生产攻坚年
记者:下一步,为了继续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信息化方面,国家安监总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卞长弘:去年,总局除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外,还在推广使用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和产量监控系统。以前有人叫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采用的是RFID技术,可以进行人员跟踪,目前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但是在防止超人员开采和事故之后的搜救方面,这套系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产量监控系统是比较新的,它的作用是防止煤矿企业超能力开采,因为这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诱因之一,目前推广的阻力比较大,因为它是与地方税务部门联动的。这里又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利益取向不同的问题。
记者: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方面投入有多少?
卞长弘:国务院从2004年国债技改项目中,拿出了22亿元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而此前对重点煤矿的安全改造,政府已经在国债技术改造基金中拿出了40亿元。如此,国家为了推动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方面直接投入就已经达到62亿元。
一般来说,瓦斯监控系统投入是国家出1/3,企业出2/3。日后,针对各项科技成果,这样的投入还会继续增加。不过如果说包括瓦斯监控及其他环境和工业控制在内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投入的话,我前面提到过的四个省的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这两年来的信息化投入都过亿元了,每年都有几千万元的投入。
树立标准和制度
记者:那么针对管理制度的不足,国家安监总局会推出相应的措施吗?
卞长弘:正在陆续出臺。实际上自总局推出防治瓦斯十二字方针,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以来,在大力推广新技术的同时,就发现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统一的技术要求及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近几年,在总局相关司局的积极推动下,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制度、标准正在陆续组织编制和出台。
记者:就您看来,在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卞长弘:技术上的问题也存在。比如说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的是RFID技术,刚开始我们关注这一应用的时候,这一技术还不成熟,这两年这种技术成长起来了,芯片的价格也急剧下降。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一下子涌现出了很多这种系统的开发厂商,大家的标准不一样,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联网监测系统的应用方面也是,很多厂商各自采用各自的标准,相互之间互不相容,也造成了很多使用上的问题。
记者:那么国家安监总局有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情况吗?
卞长弘:比如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等,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的技术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像井上井下的通信标准等都应统一接口、统一协议、统一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努力去做的工作。
记者:对于国家安监总局来说,煤炭安全生产是不是最核心的工作内容?
卞长弘:是的,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每一年煤炭企业出的事故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而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保证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是我们最下力气的课题。你看我手边上的这两本《“十五”期间生产安全科技成果汇编》中,来自煤炭行业的科技成果汇编厚度,是所有其他行业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汇编总厚度的两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安监总局)作为全国各行业安全生产活动安全的主管部门,煤炭生产安全始终是最核心,也最艰巨的任务。
信息化水平不低
记者:您觉得最近全国大中小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如何?
卞长弘:除去传统的通讯、计算机网络等系统的使用,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设备监控等工控类和瓦斯监测等环境类的监控,还有一些通讯、视频等辅助系统的使用。
我们的煤炭企业分为几类,他们的利益取向不一样,所以信息化建设水平也不一样。一类是国有大型企业,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另一类是地方的省属中型企业,他们也一样要受到政府地方主管部门的管理,也很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信息化;还有一类,是小型煤矿企业,他们就完全是被利益所驱动的,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因此他们对于煤炭生产安全信息化的投入和热情,自然就不如前两类企业。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国有大中型煤炭企业,如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个省的大矿务局下属的有些企业,可以说已经实现了煤炭安全生产的管控一体化。
记者:2005年,国家强制全国煤炭企业安装瓦斯监控监测系统,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卞长弘:瓦斯监控监测系统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具体组成部分。这几年来,中国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这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而一直以来,煤矿生产上的重特大事故大多是瓦斯爆炸引起的,因此国家安监总局重点抓了瓦斯监控监测系统的应用和联网。2003年和2004年,国家拿出部分资金在政策引导各煤炭生产企业安装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要求普及使用。到了2005年,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安装这一系统。现在看来实施这一措施的成效是明显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重特大事故的遏制作用。
瓦斯监控见成效
记者:两年来,我们在安装瓦斯监控监测系统和降低事故发生率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卞长弘:应该说成效还是明显的,从21世纪初最高峰的事故率和死亡率到如今,我们的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已经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在瓦斯监控方面,原来绝大多数的煤矿重特大事故都是瓦斯爆炸引起的,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在下降。而且各省主抓安全工作的领导都通过严抓瓦斯监控认识到了瓦斯控制的重要性,抓瓦斯监测监控已经初见成效。当然,抓瓦斯的监测监控还是一项被动的手段,目前,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清洁发展的可持续战略的确立,对煤层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排到了煤炭企业和政府的议程上,这将会从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瓦斯在煤炭生产中带来的危害,使我们在对煤矿瓦斯的治理中变被动为主动。
记者:事故不能完全避免的原因是什么呢?
卞长弘:现在国内煤矿开采主要还是靠人,而在欧美国家机械化作业程度高,他们无论事故还是伤亡都很少。
目前我国的煤炭安全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些管理制度来作保障,比如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了以后,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是需要专人去维护的。比如说各矿的瓦斯巡检员,要到各个矿井底下去调校瓦斯传感器,因为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瓦斯传感器的零点会变,测出的数据就会不准,一旦测量数据出现偏差,这个传感器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废掉了。再比如说,有些省份的煤炭瓦斯联网监测监控系统,每天的在线率只有30%~50%,就很难保证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发挥作用。怎么能够保证只要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煤矿企业都能够用好、维护好这套系统?这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今年是安全生产攻坚年
记者:下一步,为了继续降低事故发生率,在信息化方面,国家安监总局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卞长弘:去年,总局除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以外,还在推广使用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和产量监控系统。以前有人叫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这个说法并不科学。井下人员管理系统采用的是RFID技术,可以进行人员跟踪,目前还不能进行准确的定位,但是在防止超人员开采和事故之后的搜救方面,这套系统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产量监控系统是比较新的,它的作用是防止煤矿企业超能力开采,因为这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诱因之一,目前推广的阻力比较大,因为它是与地方税务部门联动的。这里又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利益取向不同的问题。
记者:近几年来,国家在推动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方面投入有多少?
卞长弘:国务院从2004年国债技改项目中,拿出了22亿元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改造,而此前对重点煤矿的安全改造,政府已经在国债技术改造基金中拿出了40亿元。如此,国家为了推动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发展方面直接投入就已经达到62亿元。
一般来说,瓦斯监控系统投入是国家出1/3,企业出2/3。日后,针对各项科技成果,这样的投入还会继续增加。不过如果说包括瓦斯监控及其他环境和工业控制在内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投入的话,我前面提到过的四个省的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这两年来的信息化投入都过亿元了,每年都有几千万元的投入。
树立标准和制度
记者:那么针对管理制度的不足,国家安监总局会推出相应的措施吗?
卞长弘:正在陆续出臺。实际上自总局推出防治瓦斯十二字方针,即“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以来,在大力推广新技术的同时,就发现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统一的技术要求及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近几年,在总局相关司局的积极推动下,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制度、标准正在陆续组织编制和出台。
记者:就您看来,在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的过程中,除了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还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卞长弘:技术上的问题也存在。比如说井下人员管理系统使用的是RFID技术,刚开始我们关注这一应用的时候,这一技术还不成熟,这两年这种技术成长起来了,芯片的价格也急剧下降。但是也正因为这样,一下子涌现出了很多这种系统的开发厂商,大家的标准不一样,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联网监测系统的应用方面也是,很多厂商各自采用各自的标准,相互之间互不相容,也造成了很多使用上的问题。
记者:那么国家安监总局有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一情况吗?
卞长弘:比如针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等,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范和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相关的技术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像井上井下的通信标准等都应统一接口、统一协议、统一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实施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努力去做的工作。
记者:对于国家安监总局来说,煤炭安全生产是不是最核心的工作内容?
卞长弘:是的,保证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是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每一年煤炭企业出的事故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而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保证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是我们最下力气的课题。你看我手边上的这两本《“十五”期间生产安全科技成果汇编》中,来自煤炭行业的科技成果汇编厚度,是所有其他行业安全生产科技成果汇编总厚度的两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