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瘸腿的蟋蟀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69293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明的雾气掠过树梢,和煦的阳光染红了几片树叶。我和妈妈、弟弟来到了自家的红芋地。想着今天要把这片绿油油的叶子一扫而光,我内心的成就感满满的。
  眺望远处,一群男孩子弓着身子,屏住呼吸,侧耳倾听蟋蟀的声音,都不敢大步向前,唯恐一不小心踩着玉米秆,弄出声响,惊动了蠢蠢欲动的“小精灵”。看着这群“谦卑”的孩子,再想想他们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我的双颊瞬间潮热起来。
  突然,两个高个子男孩停下来,半蹲着身子,张开双臂,双手伏在了玉米秆下的一个小洞穴口。这时,所有的人都拥了上去,一看到是只又肥又大的蟋蟀,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我一边割红芋秧子,一边听他们的欢笑声,心想:土地真好,它会让人亲近它的同时越来越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那群男孩子一阵狂欢后,田野突然归于平静。他们坐在玉米秆上“窃窃私语”,手里也在不停地摆弄着什么东西,不时传来阵阵诡异的笑声。我禁不住诱惑,放下手里的鐮刀,悄悄地向他们走去。
  “你看你看,这个蟋蟀吃得多香!”“石头,把那个蟋蟀的大腿也拔下来……”我惊呆了,呵斥道:“你们太残忍了,蟋蟀也是有感觉的啊!它得多疼啊!快放了它们!”
  看见我愤怒了,那群男孩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用无辜的双眼看着我,只有石头怒气冲冲地说:“关你什么事,一边待着去!”
  我见石头不为所动,就恨恨地说:“石头,如果你跟蟋蟀互换一下身份,它这样对你,你会怎么想?要知道,万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利,即使是小小的蟋蟀,我们也没有权力剥夺它的生命。”
  听完我的话,石头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其他男孩见状,怯怯地说:“我们放了蟋蟀吧。”于是,石头把手中的蟋蟀放到地上,带着大家伙跑开了。
  我捡起地上“残疾”的蟋蟀,小心地给它检查身体,看着它那条瘸腿不断有白色液体渗出,我心疼极了,“这群男孩多么邪恶啊!看把你折磨的,得多疼啊……”
  出乎意料的是,蟋蟀竟然轻轻地摇动着小脑袋,仿佛能听懂我的呼唤。当我用手轻轻地抚摩它的触角时,小蟋蟀一跃,竟然跳到了玉米叶子上,它回头望了我一眼,然后一瘸一瘸地,奔向了前方。
  生命之花在小蟋蟀跃起的一瞬间怒放,抹去了蒙在我心上的阴霾。
  那晚,我跟妈妈拉着一车的红芋回家,一路上,蟋蟀声此起彼伏,犹如演奏一曲动人的交响乐。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那只小蟋蟀欢快的一跃仍停留在我的记忆里。它那旺盛的生命之曲流进我的耳蜗,也流在我生命的河流上。
  点评
  本文贴近自然,感情真挚,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一次田野劳作中,小作者从一群男孩手里“搭救”了一只瘸腿的蟋蟀,看着小蟋蟀的一只腿被男孩拔下来,小作者的人性——良知被唤醒。呵斥走男孩后,小作者为小蟋蟀难过、伤心,然而,小蟋蟀轻快地一跃,再一次触动小作者。结尾,小作者的思绪在蟋蟀的鸣叫声中萦绕,更给作文增添了几许诗情画意。总之,本文很有思想!
  (潘蕊蕊)
其他文献
柯南·道尔始终怀有一颗文学抱负的心。在他看来,像狄更斯、萨克雷、哈代等人那样写历史小说才算高级,侦探故事不过是雕虫小技。福尔摩斯走红之际,他就忙于创作《米卡·克拉克》《白色纵队》等历史题材的小说,后来他更开出1000英镑的天价企图婉拒约稿,腾出时间搞严肃文学创作,但没想仍被接受了,只好硬着头皮把福尔摩斯的故事写下去。  写《白色纵队》时,道尔花了两年的时间研究创作,读了150多本各类著述,写满十几
期刊
在英剧中,《神探夏洛克》算得上最奇葩的神剧了。这部剧风靡全球,拥有大批“死忠粉”,中国的粉丝也很疯狂。2015年5月,卡梅伦连任英国首相,在新浪微博上宣布時,网友们留言最多的竟然是“《神探夏洛克》什么时候更新?”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神探夏洛克》讲述在繁华热闹的伦敦大都市中,时尚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他的朋友约翰·H·华生经历的一系列危险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该系列剧集在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
期刊
学生写作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是描写。但学生写作最缺乏什么技巧?还是描写。不过,这些年来批改了许多学生作文,我发现学生并非不知道那些修辞手法,不懂那些句型句式,而是不知如何将之用得恰到好处。究其根本,就是他们不知道描写的对象,以及如何通过描写将对象的特点表现出来。因此,在指导学生描写身边景物时,我的教学重点在于细节。春天,是一个广泛的意象,学生描写春天往往喜欢泛泛而谈,成文時就千篇一律。但是,如果能
期刊
在柯南·道尔的小说中,福尔摩斯和华生医生于1881-1904年间居住在伦敦贝克街221B号维多利亚公寓。而在現实中,贝克街原本是没有221B的,就是因为仰慕福尔摩斯而慕名前来找寻的拥趸太多,英国政府特意设立了这个门牌。1990年又在此成立了福尔摩斯博物馆,馆内的布置摆设都以小说中提及的情节为佐,更增添了福尔摩斯旧居的真实性。
期刊
《老王》的教学,我主要作了如下策划:  课前预习思考,这是一篇怎样的散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语言和内容上各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分小组交流预习中的困惑,求同存异;就本文的写作意图提炼关键詞并作阐述,再提出小组共性的问题;各小组在班级中顺次阐述《老王》的写作意图,各小组提出的问题交由班级讨论;组内交流和班级讨论后每人写一篇阅读《老王》的小短文。  《我眼看〈老王〉》便是我的学生们思维碰撞的成果。 
期刊
老王在离开杨绛先生家的第二天就走了。或许是他大去之期已至,又或许他从杨绛家回来后,心灰意冷,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其实老王的离开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但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老王生命结束之前唯一的夙愿就只是去自己亲人家中坐一坐,喝口茶。只是他没想到这个亲人終究只是善良的陌生人。那恰到好处的善良不足以支撑两人的关系。至少,在杨绛的心中老王从来都不是他的亲人。老王应该是懂了这一点吧。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的他
期刊
老王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钱,而是家庭的温暖。临死之前,他是多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家的感觉。他或许希望杨绛先生能陪一陪他,如同往日一般说说闲话。但是杨绛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只是敷衍地回答,希望老王尽早离开。这其中就存在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杨绛一方面想老王尽快离开,另一方面又希望老王能够领受到自己的谢意。所以让人觉得他们两人之间有一层隔膜,谈话之中并不那么自然。那么这层隔膜到底是什么呢?我想,或许是因为杨绛潜
期刊
有时,我们不禁会问,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等级差距和心灵距离?不单是老王,世界上有无数像老王这样举目无亲但却有着金子一般内心的人,他们或许会为一个陌生人偶然的闲聊而感到遇到知己般的快乐,但对方却只把这作为一种关怀,他们往往会认为只有金钱才是底层人们心灵最好的疗方。“我不是要钱。”无数的像老王般艰苦、卑微但却品德高尚的人们会在心底喊出这句话。他们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一种比金钱重要得
期刊
我眼中的《老王》,写的是一个善良人、不幸人的故事。老王的善良,是对杨绛夫妇的热情与付出。他认为杨绛先生把他视作亲人,给了他温暖和慰藉,就不惜一切想要对她好。他的不幸也从此衍生。生活上的不幸自不必多说,他更深层次的不幸,是他一厢情愿地把杨绛视作亲人,在死前一天,苦心却全都破碎了。他仍想死死攥着杨绛给他的钱,仿佛他仍想把这钱视作一开始的温暖,仿佛只要这样攥着,温暖就永远不会从手中流走。可惜杨绛没有明白
期刊
第一次读《老王》,只觉得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各种人性的美德:善良、关爱、悲天悯人的情怀……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文章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提出自己的两个观点:首先,读过杨绛先生的作品就很容易知道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作为一个文化水平颇高的知识分子,却处处关照着老王这个平凡的三轮车夫。“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