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危重患者院前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急救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院前危重患者15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在气管插管后,给予对照组人工气囊辅助呼吸,给予研究组便携式呼吸机,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情况和不良结局情况。结果:研究组心率及呼吸频率比对照组低,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及气压伤不良结局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应用便携式呼吸机具有良好的急救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其呼吸困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危重;院前;便携式呼吸机;效果
危重患者院前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为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和预后质量具有重大意义[1]。本研究主要探讨和分析危重患者院前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急救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院前危重患者15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69.17±2.30)岁,经气管切开者28例,经口鼻气管插管者48例,严重多发伤者24例,呼吸系统疾病者16例,重症肺炎者11例,重型颅脑外伤者12例,一氧化碳中毒者13例;研究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61-83岁,平均(70.49±2.53)岁,经气管切开者27例,经口鼻气管插管者49例,严重多发伤者25例,呼吸系统疾病者14例,重症肺炎者12例,重型颅脑外伤者13例,一氧化碳中毒者12例。兩组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方式、病种分类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选用简易式人工气囊进行辅助呼吸,研究组患者采用CWH2010型号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使用时使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部垫高,为患者开放气道,为避免患者呼吸过程中由于导管上下滑动而致使气管黏膜被损伤,应在气管插管后及时吸痰,并固定插管。由于便携式呼吸机缺少湿化气装置,需在连接呼吸机后每隔半小时就将生理盐水滴到气管内,1次3mL。护送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应立即负压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还应观察呼吸管道有无脱落或移动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指标情况;不良结局情况(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气压伤、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研究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情况(x±s)
组别 例数(n) hr(次/min) SaO2(%) RR(次/min)
对照组 76 121.34±8.97 78.39±7.18 31.28±6.19
研究组 76 93.25±8.30 95.20±5.14 19.11±4.91
2.2两组患者不良结局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气压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结局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n) 通气过度 呼吸性碱中毒 气压伤 死亡
对照组 76 15(19.74) 14(18.42) 13(17.11) 3(3.95)
研究组 76 2(2.63) 1(1.32) 0(0.00) 0(0.00)
3.讨论
过去急诊医务人员多采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危重患者呼吸,但传统呼吸器由人工操作,容易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通气效果和急救质量,且具有消耗人力资源的特点[2-3]。本研究中,观察两组相关呼吸指标比较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功能齐全、呼吸模式多、自检功能完善、耗电少,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具有诸多优势,能够通过建立通气功能,避免缺氧、缺血损害机体组织。且呼吸机还具有体积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起到节约人力的作用。说明应用该仪器能够发挥良好的通气效果,辅助呼吸困难或无法呼吸患者顺畅呼吸,减轻其身体痛苦,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同时,本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借助便携式呼吸机能够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平稳其各项生命指标,起到改善呼吸功能、心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并发症的发生还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抢救经验、严谨态度、应变能力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在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中,医院应选派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出诊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详细检查各种急救物品、仪器工具等是否到位或是否存在损坏情况[4]。同时在运送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其面色、瞳孔、意识和肢体活动等,一旦发生紧急事件需立即开展紧急处理,避免病情加重、恶化,或出现人机排斥、机械损伤等不良现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抢救程序降低途中风险。关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有待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和证实。
综上所述,院前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急救效果更显著,能够快速、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起人工呼吸,提高其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建霞.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0):370-371.
[2]刘琼,曾吉琴,晏翠香.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3(07):21-22.
[3]邓日荣.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0(25):98-99.
[4]王桂林.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间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3):72-73.
关键词:危重;院前;便携式呼吸机;效果
危重患者院前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为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和预后质量具有重大意义[1]。本研究主要探讨和分析危重患者院前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急救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院前危重患者152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60-82岁,平均(69.17±2.30)岁,经气管切开者28例,经口鼻气管插管者48例,严重多发伤者24例,呼吸系统疾病者16例,重症肺炎者11例,重型颅脑外伤者12例,一氧化碳中毒者13例;研究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61-83岁,平均(70.49±2.53)岁,经气管切开者27例,经口鼻气管插管者49例,严重多发伤者25例,呼吸系统疾病者14例,重症肺炎者12例,重型颅脑外伤者13例,一氧化碳中毒者12例。兩组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方式、病种分类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选用简易式人工气囊进行辅助呼吸,研究组患者采用CWH2010型号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使用时使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部垫高,为患者开放气道,为避免患者呼吸过程中由于导管上下滑动而致使气管黏膜被损伤,应在气管插管后及时吸痰,并固定插管。由于便携式呼吸机缺少湿化气装置,需在连接呼吸机后每隔半小时就将生理盐水滴到气管内,1次3mL。护送期间,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应立即负压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还应观察呼吸管道有无脱落或移动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指标情况;不良结局情况(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气压伤、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软件统计,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情况
研究组心率和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情况(x±s)
组别 例数(n) hr(次/min) SaO2(%) RR(次/min)
对照组 76 121.34±8.97 78.39±7.18 31.28±6.19
研究组 76 93.25±8.30 95.20±5.14 19.11±4.91
2.2两组患者不良结局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气压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结局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n) 通气过度 呼吸性碱中毒 气压伤 死亡
对照组 76 15(19.74) 14(18.42) 13(17.11) 3(3.95)
研究组 76 2(2.63) 1(1.32) 0(0.00) 0(0.00)
3.讨论
过去急诊医务人员多采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危重患者呼吸,但传统呼吸器由人工操作,容易受到多种主观因素的干扰,影响通气效果和急救质量,且具有消耗人力资源的特点[2-3]。本研究中,观察两组相关呼吸指标比较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分析便携式呼吸机功能齐全、呼吸模式多、自检功能完善、耗电少,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具有诸多优势,能够通过建立通气功能,避免缺氧、缺血损害机体组织。且呼吸机还具有体积轻、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起到节约人力的作用。说明应用该仪器能够发挥良好的通气效果,辅助呼吸困难或无法呼吸患者顺畅呼吸,减轻其身体痛苦,从而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同时,本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分析借助便携式呼吸机能够确保患者气道通畅,平稳其各项生命指标,起到改善呼吸功能、心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并发症的发生还与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抢救经验、严谨态度、应变能力等多项因素密切相关,提示在抢救危重患者工作中,医院应选派技术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出诊前应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详细检查各种急救物品、仪器工具等是否到位或是否存在损坏情况[4]。同时在运送途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其面色、瞳孔、意识和肢体活动等,一旦发生紧急事件需立即开展紧急处理,避免病情加重、恶化,或出现人机排斥、机械损伤等不良现象,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的抢救程序降低途中风险。关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有待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给予验证和证实。
综上所述,院前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后应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急救效果更显著,能够快速、有效帮助患者建立起人工呼吸,提高其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建霞.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急救转运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0):370-371.
[2]刘琼,曾吉琴,晏翠香.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3(07):21-22.
[3]邓日荣.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0(25):98-99.
[4]王桂林.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间转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03):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