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有拓展性、创新性。语文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学拓展留下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空间,尽可能地将语文课堂变“大”,将课文内容变“长”,将教学思路变“宽”,将施教方式变“活”。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拓展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的拓展,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感悟写作技法,发展想像能力。我们要善于选择那些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又有助于他们把握课文的一些拓展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乐、录像等。当然,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所拓展的内容必须是语文的东西,必须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拓展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
1.仿照课文的写法,顺着作者的思路续编下文。如学了《我真希望》(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的结构相同的三个小节的写法再编出一两节来。我随机播放了被污染的河水的画面,配以小鱼稚嫩、微弱的呼喊:“我透不过气了,这是怎么了?”有个学生是这样编的:“我真希望,河里流着的,不是难闻的污水,而是甜甜的清泉。”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真希望,池塘的水面上,不是白沫,而是游动的小鱼。”
2.引导学生想像课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发展情形。如学了白雪公主(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白雪公主复活之后,会怎样对待周围的人,王后还会加害于她吗?
3.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各自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一说自己的行为表现和真实感受。如学了《自己去吧》(一年级上册)之后,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到的?使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二、拓展语文知识
从落实语言基础和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方面讲,语文知识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拓展的随意性、无效性,必须思考该什么时候拓展,用什么方式拓展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归结点在于能否通过拓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知识拓展的“点”多、“路”广,教师要因课而异,敏锐捕捉;精心构思,巧设妙计;把握梯度,循序渐进;注重感知,多“说”少“写”。如《秋天》(二年级上册)一课中叠词较多,就可以让学生照样说说写写有关叠词,并感知其用法。可以这样设计拓展性练习:
纷纷扬扬 干 高 整
黄澄澄 水 红 白
一阵阵凉风 一 小山 一 楼房 一 庄稼
《动物过冬》(二年级上册)中有句话:“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让学生先从例句中了解“一边……一边……”是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然后自己说说,拓展练习:
(1)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
(2)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
(3)我一边——,一边——。
(4)——一边——,一边——。
有些课文中出现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关联词进行说话的拓展练习。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二年级上册)中的一句话:“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还动听。”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说话练习:
(1)她学习很好,但是不喜欢锻炼身体。
(2)小丽长得很漂亮,但是————。
(3)但是————。
三、拓展认识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拓展学生在认识事物方面的能力。
如学了《小马过河》(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上册)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拓展性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完成:植物妈妈真有办法,它有那么多传播种子的好方法,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或找到有关书籍看一看,或上网查一查,哪些植物妈妈有好办法让孩子去“旅行”?学了《清清的溪水》(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溪又变清后唱什么歌?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习小动物身上的好品质。
四、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相机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性教学。
如学了《兰兰过桥》(一年级下册)后,可进行这样的创新思维拓展: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想?北京将在2008年承办奥运会,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会为北京设计几座怎样的现代化桥梁?学了《丑小鸭》(一年级下册)后,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那只漂亮的天鹅后来回到她出生的家里,见到鸭妈妈,兄弟姐妹和母鸡后,他们相互会说些什么。学了《春雨的色彩》(一年级下册)后,让学生发展思维,创新练习,说一说:春雨有颜色吗?鸟儿们为什么说春雨有颜色呢?你认为春还有哪些颜色?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提出问题: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作者是怎么写这个园子的?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陌生感”语言,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观察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作者的自由、快乐、幸福,自然而然迁移到写学生自己的生活。这种融理解、感悟、体验、运用于一体的拓展不再是“由内到外”、“由此及彼”的单向延伸,而是多维度、深层次、高效度的立体推进。这样的拓展与课文阅读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突破了学生的思维的定势,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述拓展教学的分类,只是本人从某一角度而言的教学实践,其实语文教学的拓展,更多的还是属于综合性的,是融多项内容的拓展方面,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要进行恰到好处的选点设题,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最终达到语文能力的全面拓展。
一、拓展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的拓展,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内容,感悟写作技法,发展想像能力。我们要善于选择那些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能引起儿童阅读兴趣,又有助于他们把握课文的一些拓展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乐、录像等。当然,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所拓展的内容必须是语文的东西,必须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拓展可以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进行。
1.仿照课文的写法,顺着作者的思路续编下文。如学了《我真希望》(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仿照文中的结构相同的三个小节的写法再编出一两节来。我随机播放了被污染的河水的画面,配以小鱼稚嫩、微弱的呼喊:“我透不过气了,这是怎么了?”有个学生是这样编的:“我真希望,河里流着的,不是难闻的污水,而是甜甜的清泉。”另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真希望,池塘的水面上,不是白沫,而是游动的小鱼。”
2.引导学生想像课文所讲述的故事的发展情形。如学了白雪公主(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白雪公主复活之后,会怎样对待周围的人,王后还会加害于她吗?
3.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各自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一说自己的行为表现和真实感受。如学了《自己去吧》(一年级上册)之后,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到的?使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自然地融入到语言文字的教学之中。
二、拓展语文知识
从落实语言基础和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方面讲,语文知识的拓展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拓展的随意性、无效性,必须思考该什么时候拓展,用什么方式拓展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归结点在于能否通过拓展,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语文知识拓展的“点”多、“路”广,教师要因课而异,敏锐捕捉;精心构思,巧设妙计;把握梯度,循序渐进;注重感知,多“说”少“写”。如《秋天》(二年级上册)一课中叠词较多,就可以让学生照样说说写写有关叠词,并感知其用法。可以这样设计拓展性练习:
纷纷扬扬 干 高 整
黄澄澄 水 红 白
一阵阵凉风 一 小山 一 楼房 一 庄稼
《动物过冬》(二年级上册)中有句话:“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一会儿就刨好了一个洞。”让学生先从例句中了解“一边……一边……”是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的,然后自己说说,拓展练习:
(1)青蛙一边说,一边用脚刨土。
(2)妈妈一边织毛衣,一边。
(3)我一边——,一边——。
(4)——一边——,一边——。
有些课文中出现一些常用的关联词语,可以引导学生用这些关联词进行说话的拓展练习。如《不用嗓子的歌手》(二年级上册)中的一句话:“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还动听。”可以设计由易到难的说话练习:
(1)她学习很好,但是不喜欢锻炼身体。
(2)小丽长得很漂亮,但是————。
(3)但是————。
三、拓展认识能力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相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还应该重视拓展学生在认识事物方面的能力。
如学了《小马过河》(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上册)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拓展性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外去完成:植物妈妈真有办法,它有那么多传播种子的好方法,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或找到有关书籍看一看,或上网查一查,哪些植物妈妈有好办法让孩子去“旅行”?学了《清清的溪水》(二年级上册)后,让学生说一说小溪又变清后唱什么歌?你最想对大家说什么?这样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习小动物身上的好品质。
四、拓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拓展,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发散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善于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相机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性教学。
如学了《兰兰过桥》(一年级下册)后,可进行这样的创新思维拓展: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想?北京将在2008年承办奥运会,如果你是桥梁专家,你会为北京设计几座怎样的现代化桥梁?学了《丑小鸭》(一年级下册)后,让学生展开想像,说说那只漂亮的天鹅后来回到她出生的家里,见到鸭妈妈,兄弟姐妹和母鸡后,他们相互会说些什么。学了《春雨的色彩》(一年级下册)后,让学生发展思维,创新练习,说一说:春雨有颜色吗?鸟儿们为什么说春雨有颜色呢?你认为春还有哪些颜色?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后,我提出问题: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作者是怎么写这个园子的?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陌生感”语言,让学生明白不同的观察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作者的自由、快乐、幸福,自然而然迁移到写学生自己的生活。这种融理解、感悟、体验、运用于一体的拓展不再是“由内到外”、“由此及彼”的单向延伸,而是多维度、深层次、高效度的立体推进。这样的拓展与课文阅读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突破了学生的思维的定势,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述拓展教学的分类,只是本人从某一角度而言的教学实践,其实语文教学的拓展,更多的还是属于综合性的,是融多项内容的拓展方面,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要进行恰到好处的选点设题,让学生轻松有效地完成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最终达到语文能力的全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