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我逐渐加深了对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解。工作之余,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讲解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气候和学生情况的不同来安排。一般说,教授新教材时可多讲一些,复习旧教材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少讲一点。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要少讲,高年级则可多讲些。气候炎热可增加一些讲解示范的时间,天气寒冷就应少讲多练,讲解的内容应该正确无误。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突出重点。如跑的教材重点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点是后蹬,教学中教师就应着重讲解后蹬技术。讲解时应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动作的要领。现在很多教师运用教学口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可概括为:一大二小三高跳。语言简明扼要,生动形象,条理清楚,学生喜欢听,容易懂,记得住。但是一个好的教学口诀,要经过长期认真地总结、提炼才能形成。离开教学实践,离开对教材的刻苦钻研,单纯追求口诀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讲解还要根据对象的具体情况,运用术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
  二、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體动作范例,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明确的目的。教师每一次示范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在备课时,要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来安排什么时间示范、示范多少次、重点示范什么。在教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动作的示范,然后根据教材情况做重点示范。动作的关键环节还应尽量放慢示范的速度,边示范边讲解。在进行复习教材时,则应根据学生对教材掌握的具体情况,做有针对性的示范。对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应多示范,少讲解。对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认识已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可适当减少示范的比重,加强对动作的技术分析。
  2.示范要正确,力争每次示范成功。学生掌握动作的过程,从生理学角度讲,其本质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教师示范不正确,就会使学生对动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会出现错误动作,错误动作经过多次重复,就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地做好每一次示范时,每次示范力争做到正确、熟练、轻快、优美。由于学生对新事物感兴趣,在教师第一次示范时,他们的注意力特别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师应特别注意做好第一次示范。
  3.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何,会影响示范的效果。示范位置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结构的特点和安全要求而定。一般示范者要站在学生的正面,与学生视线垂直,使全部学生都能看清楚。
  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不要使学生面向阳光或迎风,尽量避开繁华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和分解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根据课的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处理教材的两种教学方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进行教学的方法。完整法的优点是一般不会破坏动作结构,不会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点是不易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较关键和较难的要素和环节。完整法多用于动作比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有些教材虽然比较复杂,但是用分解法会明显地破坏动作结构,这样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进行教学。
  运用完整法教学,一般要求:
  1.在进行动作简单、学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时,教师在讲解、示范之后,就可以立即组织学生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发现错误,应及时指导纠正。
  2.在进行动作复杂的教材时,可以着重突破教材的重点。先解决动作的基本环节,然后再去解决每一环节中的细节技术。例如教原地推铅球时,可先教学生掌握蹬地、转体和推手这三个基本环节,再要求学生蹬地有力、“最后用力”快速推手。对动作要素的处理,一般是先解决关系到动作成败的方向、路线等要素,再对动作的幅度节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对有一定难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学时,可先简化动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术规格的要求进行教学。例如短跑的技术,可以先缩短跑的距离;教支撑跳跃,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投掷项目,可以先减轻器械的重量等。在教技术复杂、难度高的项目时,还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的要求,然后再按动作技术规格进行练习。如进行有空中动作的教材时,可先让学生在垫子上体会在空中一刹那身体的姿势,然后再完整地练习。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逐次地进行教学,最后使学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法的优点是便于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运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几个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学,将会破坏教材的结构,割裂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学生掌握完整动作。分解法多用于那些动作复杂、动作较多(如成套练习)、或者用完整法教学学生不易掌握的教材。
  分解法教学,一般要求:
  1.分解教材时要考虑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要破坏动作本身的结构例如教跳远时,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两个环节连在一起进行。
  2.在进行分解后的各个部分的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每个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当中的位置,让学生明确该部分与上、下部分,特别是与下部分的关系。
  3.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最后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达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
  在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学,是指在教学的某段时间里采用似哪种方法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从分到合的过程;在使用完整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有选择地把动作中的某些细节分开加以掌握的教学过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与分解法教学时,往往是交叉进行。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以后的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从小就要注重幼儿能力培养。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能力:一、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二、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三、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从小培养这些能力,才能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展现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能力培养  目前的科技时代,幼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幼儿
期刊
摘要:笔者身处教育第一线,对当前教育的发展和变化颇有感触。正像社会经济和政治改革一样,一段时间来整个教坛为“减负”二字也着实热闹了一番。减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人的观念、社会的现实、历史的渊源,都会影响着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意义、份量与难度。本文仅从教师的角度,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问题谈点看法。  关键词:减负  当前,“减负”是社会普遍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无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一、立足教材,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  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意义上的“学历人才”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标准是更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探究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即“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期刊
摘要:农村学生普遍淳朴、憨厚、害羞,口语交际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制约着他们与人交往的主动性,他们在三五个朋友间能交谈自如,遇到人多的场合或上课老师提问,便往往面红耳赤,期期艾艾,词不达意,在大庭广众中讲话更是窘迫。不善言谈成为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深感苦恼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