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的再次崛起需要一个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就是张火丁。
——知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
下足功夫,气象自来。这句话用在张火丁身上最是洽切不过。张火丁为赵荣琛的关门弟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京剧市场普遍低迷,独张火丁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当代的梨园奇观,被喻票房第一人,更有甚者,称其为四大名旦之后最具“偶像级”的青衣。这就是所谓的“张火丁现象”。
2014年4月,张火丁激流勇退,告别舞台悉心从事教育,致力于京剧的传承发展,数年后再度回归,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达到她个人艺术生涯的新高峰。2015年5月,她在国家大剧院担纲“相约北京”闭幕演出,9月初应邀赴美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场演出,當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戏曲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笔者以为主要原由有三,如下:
不事凡情,方得高远
同过去的前辈名家们一样,张火丁秉持“戏比天大”,一种对京剧不由分说的痴迷和认真成就了张火丁。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张火丁有着一股“男旦”才有的狠劲儿、韧劲儿,在张火丁的《锁麟囊》“一霎时”唱段,至情至性是用绵长的气息所承载,几乎天衣无缝。这里,并不存在“年轻人已与传统文化产生隔核”一说,张火丁所创造的票房神话,恰恰证明真正的艺术一定能赢得市场。
记得有人这样评价张火丁:“当一个很干净的灵魂与艺术携手时,两者是相得益彰。” 张火丁身上有一种过去的“角儿”才具备的单纯。据说她不参加晚会和京剧堂会,不结交权贵寻求后台,这种“不入世”的态度,让她的舞台艺术品格纯粹而高远。她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思消耗在世俗之中。所以她只要一站上舞台,那种“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的超然之气就自然迸发,那行腔和身段在幽微之间所传承的底蕴,能与任何时代的人产生共鸣,正所谓:心灵寻找它自己的朋友。
气象与格局
张火丁属程派第三代传人。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秋江》《北国红菇娘》《绝路问苍天》《江姐》等,曾将京剧经典题材《白蛇传》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绎并取得巨大成功。那种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充分展示出程派艺术寓刚于柔、幽咽婉转、清香雅丽、情意蕴蓄的艺术特点,展示传播着中华优秀的道德力量、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气质、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张火丁的演出具备多方面的审美特色。很多人表演只是技术层面的唱念做打,张火丁却能与剧中人物“同一副心肠”,能够以情入戏,人物刻画非常鲜明,真正做到了“忘我”,这是她能够成功的重大原因。此外,张火丁得到男旦的一脉嫡传,能带有男旦嗓音宽厚深沉、表演精雕细刻的特质。尤其程派那种特有的低沉婉转和醇厚深沉,低音兜得住,高音亮得开,起承转合、高下跌宕,都非常圆融自如,直抵人心,所以得到了超越一般男女性别意识之上的共同追捧——阴阳和谐、雌雄同体的中性美和表现张力,一直是审美艺术的奇特魅力所在,故此她的青睐者不计其数。
这就是张火丁。唱腔上千锤百炼,表演上身段曼妙,水袖运用上摇曳多姿,可是脸上却是一位十足的古典型冷艳美人,功力老到却用情真切,没有一丝油滑,最大程度地突出唱腔、身段与水袖的三位一体,体现出一种胸纳万千气象且又以不变应万变的综合审美效应。
有国外学者称赞说,张火丁平常在生活中属于比较静态的呈现,但只要一到舞台之上,便焕发出内在的激情和巨大的张力,把深闺女子的幽怨与追求表达得特别动人,京剧艺术的魅力被其张扬到极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演出了经典大戏《锁麟囊》和《白蛇传》时,《纽约时报》连续4次刊发整版或半版篇幅的评论文章,称其影响力堪比86年前的梅兰芳访美。
学养和担当精神
作为国粹,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中国式的休闲,就是喝茶听戏,这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所致。在过去很多没有念过书的人如何明理,该怎样做人做事?听戏就是一种受教育,它的确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体现了文化的润物无声。
张火丁的成功,还在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展示。其所继承的程派名剧如《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龙凤呈祥》《鸳鸯冢》等剧,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而《白蛇传》的成功,则看到她对完成自我升华和突破的所有苦心。
对基本功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算是一种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准的体现,而成功的背后,更有学养和担当精神作支撑。正如《锁麟囊》这出戏,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将之演绎到位,绝非仅是依靠技术活儿,张火定的演绎,配得上“完美”二字。
按一般的理解,这出戏“朱楼”一折,表现的是对世事无常的悲叹,其实更是一种“教育”。“一霎时把七情俱已磨尽,参到了酸辛处泪湿衣襟……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看似薛湘灵感怀自己原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现竟沦落成人家的保姆,伤怀不已,其实是把她的锦心绣口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以戏载道”。
春秋亭薛湘灵说“怜贫济困是正道,哪有那袖手旁观在壁上瞧!”“满腹骄矜顿雪消……分我一只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积德才生玉树苗”到“早悟兰因”,再到最后的“为人心地须善良!得知己,齐欢畅”,都在传递一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角儿”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在今天,这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在赏戏审美的过程中完成了它。
张火丁和《锁麟囊》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或者说张火丁就是薛湘灵——因为深厚的学养,戏中人的时代和文化背境,她完全能够进入和体悟。
张火丁在青研班毕业论文中曾引用冯牧先生的一段话:“有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生活、他们的艺术创造及其影响,不但不会与岁月共逝,相反却会随着时间的转移日益扩大,日益深远,与日俱增,历久弥深。”
可以说张火丁以自身的学养充实了程派的表演艺术。“张火丁现象”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娱乐的当下,不仅是一股清流,同时也是一种京剧传承和发展应该努力的方向。记得梅大青衣史依弘说过,我们不能完全以市场经济的立场看待艺术,京剧的美是能引发共鸣的,只要你真正的给出好东西,观众又能有渠道欣赏到,它的生命力立刻就能彰显,这个前题下京剧的发展绝不会是个问题。
——知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
下足功夫,气象自来。这句话用在张火丁身上最是洽切不过。张火丁为赵荣琛的关门弟子,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京剧市场普遍低迷,独张火丁异军突起,成为一个当代的梨园奇观,被喻票房第一人,更有甚者,称其为四大名旦之后最具“偶像级”的青衣。这就是所谓的“张火丁现象”。
2014年4月,张火丁激流勇退,告别舞台悉心从事教育,致力于京剧的传承发展,数年后再度回归,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达到她个人艺术生涯的新高峰。2015年5月,她在国家大剧院担纲“相约北京”闭幕演出,9月初应邀赴美在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场演出,當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当代戏曲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笔者以为主要原由有三,如下:
不事凡情,方得高远
同过去的前辈名家们一样,张火丁秉持“戏比天大”,一种对京剧不由分说的痴迷和认真成就了张火丁。京剧是”角儿“的艺术——张火丁有着一股“男旦”才有的狠劲儿、韧劲儿,在张火丁的《锁麟囊》“一霎时”唱段,至情至性是用绵长的气息所承载,几乎天衣无缝。这里,并不存在“年轻人已与传统文化产生隔核”一说,张火丁所创造的票房神话,恰恰证明真正的艺术一定能赢得市场。
记得有人这样评价张火丁:“当一个很干净的灵魂与艺术携手时,两者是相得益彰。” 张火丁身上有一种过去的“角儿”才具备的单纯。据说她不参加晚会和京剧堂会,不结交权贵寻求后台,这种“不入世”的态度,让她的舞台艺术品格纯粹而高远。她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思消耗在世俗之中。所以她只要一站上舞台,那种“顷刻间千秋事业,方丈地万里江山”的超然之气就自然迸发,那行腔和身段在幽微之间所传承的底蕴,能与任何时代的人产生共鸣,正所谓:心灵寻找它自己的朋友。
气象与格局
张火丁属程派第三代传人。代表剧目有《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秋江》《北国红菇娘》《绝路问苍天》《江姐》等,曾将京剧经典题材《白蛇传》用程派唱腔加以演绎并取得巨大成功。那种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充分展示出程派艺术寓刚于柔、幽咽婉转、清香雅丽、情意蕴蓄的艺术特点,展示传播着中华优秀的道德力量、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气质、中国传统艺术的无穷魅力。
张火丁的演出具备多方面的审美特色。很多人表演只是技术层面的唱念做打,张火丁却能与剧中人物“同一副心肠”,能够以情入戏,人物刻画非常鲜明,真正做到了“忘我”,这是她能够成功的重大原因。此外,张火丁得到男旦的一脉嫡传,能带有男旦嗓音宽厚深沉、表演精雕细刻的特质。尤其程派那种特有的低沉婉转和醇厚深沉,低音兜得住,高音亮得开,起承转合、高下跌宕,都非常圆融自如,直抵人心,所以得到了超越一般男女性别意识之上的共同追捧——阴阳和谐、雌雄同体的中性美和表现张力,一直是审美艺术的奇特魅力所在,故此她的青睐者不计其数。
这就是张火丁。唱腔上千锤百炼,表演上身段曼妙,水袖运用上摇曳多姿,可是脸上却是一位十足的古典型冷艳美人,功力老到却用情真切,没有一丝油滑,最大程度地突出唱腔、身段与水袖的三位一体,体现出一种胸纳万千气象且又以不变应万变的综合审美效应。
有国外学者称赞说,张火丁平常在生活中属于比较静态的呈现,但只要一到舞台之上,便焕发出内在的激情和巨大的张力,把深闺女子的幽怨与追求表达得特别动人,京剧艺术的魅力被其张扬到极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演出了经典大戏《锁麟囊》和《白蛇传》时,《纽约时报》连续4次刊发整版或半版篇幅的评论文章,称其影响力堪比86年前的梅兰芳访美。
学养和担当精神
作为国粹,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中国式的休闲,就是喝茶听戏,这是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传承所致。在过去很多没有念过书的人如何明理,该怎样做人做事?听戏就是一种受教育,它的确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体现了文化的润物无声。
张火丁的成功,还在于她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展示。其所继承的程派名剧如《荒山泪》《锁麟囊》《红鬃烈马》《春闺梦》《龙凤呈祥》《鸳鸯冢》等剧,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而《白蛇传》的成功,则看到她对完成自我升华和突破的所有苦心。
对基本功的勤学苦练、精益求精,算是一种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准的体现,而成功的背后,更有学养和担当精神作支撑。正如《锁麟囊》这出戏,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要将之演绎到位,绝非仅是依靠技术活儿,张火定的演绎,配得上“完美”二字。
按一般的理解,这出戏“朱楼”一折,表现的是对世事无常的悲叹,其实更是一种“教育”。“一霎时把七情俱已磨尽,参到了酸辛处泪湿衣襟……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看似薛湘灵感怀自己原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小姐,现竟沦落成人家的保姆,伤怀不已,其实是把她的锦心绣口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以戏载道”。
春秋亭薛湘灵说“怜贫济困是正道,哪有那袖手旁观在壁上瞧!”“满腹骄矜顿雪消……分我一只珊瑚宝,安她半世凤凰巢。”“积德才生玉树苗”到“早悟兰因”,再到最后的“为人心地须善良!得知己,齐欢畅”,都在传递一种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角儿”的重要作用也体现在这个问题上——在今天,这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在赏戏审美的过程中完成了它。
张火丁和《锁麟囊》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或者说张火丁就是薛湘灵——因为深厚的学养,戏中人的时代和文化背境,她完全能够进入和体悟。
张火丁在青研班毕业论文中曾引用冯牧先生的一段话:“有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生活、他们的艺术创造及其影响,不但不会与岁月共逝,相反却会随着时间的转移日益扩大,日益深远,与日俱增,历久弥深。”
可以说张火丁以自身的学养充实了程派的表演艺术。“张火丁现象”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娱乐的当下,不仅是一股清流,同时也是一种京剧传承和发展应该努力的方向。记得梅大青衣史依弘说过,我们不能完全以市场经济的立场看待艺术,京剧的美是能引发共鸣的,只要你真正的给出好东西,观众又能有渠道欣赏到,它的生命力立刻就能彰显,这个前题下京剧的发展绝不会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