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规范,别去古代吃饭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3287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只是填饱肚子的例行公事,更是文化,是哲学,也是信仰。

在孔家吃饭,我累了


  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应该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也是一个美食家。孔子对吃饭的讲究不仅仅是一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还有很多自己的“规矩”。
  孔子有“十不食”的标准,简单来说,不是色香味俱全的肉,不吃。《礼记》中记载了他和弟子吃肉的具体搭配:干肉、鸡肉羹、雁肉适合麦饭,牛肉适合稻饭,羊肉适合黍饭,猪肉适合稷饭;干肉酱配兔肉酱,麋肉块配鱼子酱……不仅吃什么有规矩,烹饪的手法和吃肉的时节也有规矩:什么肉该怎么做,什么肉只能什么时候吃。
  好不容易把饭做熟了要上桌了,最复杂的规矩终于来了!
  如果要在家请客,摆桌時一定要将米饭、带骨的肉放在客人左边,羹汤、纯肉块放在客人右边。薄肉片、烤肉放外边,醋和酱放里边,葱和蒸葱放末端,酒、浆放右边。还没完呢,要是宴席中有水煮鲜鱼这类特殊的食物,摆桌时还要考虑季节:夏天的时候鱼肚朝右,冬天的时候鱼鳍朝右。
  终于完事儿,所以全部摆上桌后就可以吃了吗?当然不,还得按宾主次序一样一样吃……吃一次饭,就是重温一次尊卑长幼的礼数,体会一次谦虚礼让,餐桌的艺术实际上是一种“统治”的艺术。这对于我等凡人来说可真是“太难了”,我们只想简简单单吃顿饭罢了。

像工科男一样吃蟹


  清朝有个书香世家毕家,往上追几代,乾隆时期的状元毕沅,《清明上河图》最后一位私人收藏者,就是这家长辈。同光年间,毕家有人做过定海知府,后辞官回苏州,建了一座毕园。毕家有私房菜,追求时令而精致无比,一时间为世人追捧,比如吃蟹季的蟹宴。
  专业的吃蟹,要用“蟹八件”,小锤子小剪子一应俱全。按毕家人的说法,用蟹八件,不仅仅是为了吃得更干净彻底,而是用很慎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只螃蟹。吃客要吃螃蟹,先把蟹盖掀开,用这精巧的蟹八件慢慢地把蟹黄和蟹膏吃掉。然后放回碟中,撤下,此为初享。撤回的大闸蟹回到厨房,将蟹肉分别剔出,略施板油、蟹油用小火焙炒一下,放回到各自初享的蟹壳中,再次上席。
  颇为精巧的是,盛满蟹肉的蟹壳再次上席前,会盖上一层“棉被”,那是打成泡沫的蛋清。蛋清雪白如花,蟹壳形状如斗,故而名曰:雪花蟹斗。
  雪花蟹斗并非文人为了附庸风雅而做的矫情之作,而是经过思考的有心之举。大户人家的厨房和庭院隔得不近,做好的蟹斗要被下人端着走过一条花径或穿过几个厅堂,才能来到“花前月下”的餐桌。秋风送凉,一旦蟹冷了,不仅风味尽失,而且会腥味上升,惹人讨厌,故而盖一层“棉被”。

谁才是吃蟹高手


  爱吃蟹的古人很多,除了毕家以外,明朝还有一个李渔。每年螃蟹还没上市的时候,他就开始攒钱等着买螃蟹。家人笑他以蟹为命,以至于这钱是“买命钱”。从螃蟹上市到蟹尽下市,“未尝虚负一夕,缺陷一时。”
  这样一个蟹痴,应该有很多吃蟹的花样吧?恰恰相反!李渔说“世间好物,利在孤行”,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本身已经具备了色香味三者极致,所以最好是整只蒸着吃。他最反对把蟹断成两截,用油、盐、豆粉煎着吃。他认为这种做法是“嫉蟹之美观,而多方蹂躏,使之泄气而变形者”。这也是一个为了吃走到极致的人呀!
  在真吃客眼里,即使是沦为饕餮口中之物、砧板之肉,食物也有它们的尊严。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青年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20~45岁青年卒中患者,经颅脑CT证实。结果青年卒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与高血压、糖尿
子宫肌瘤囊变并不罕见,是肌瘤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由于肌瘤大小、位置及囊变程度的不同,亦常常造成诊断困难。
本文以卵巢肿瘤超声鉴别的诊断为研究对象,从卵巢肿瘤的分类介绍开始,分别详细讲述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中的应用以及三维彩超在卵巢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
“她力量”指的是女性的力量,在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力量被压制,但不会被真正打倒,而是在各个方面,由一个个独立的女性个体展现出来。尤其在维多利亚时代,女性表达自己的
目的临床分析Sturge-Weber综合征(Sturge-Weber syndrome,SW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3例SWS。结果SW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以颜面和软膜血管瘤为主要特征,典型
本文总结了金脑仪模拟合成脑电波原理,根据临床数据分析评价了治疗身心疾病的效果,并讨论了拓展金脑仪的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