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社会,跨界已不算是一个新词了。歌唱得好可以去拍电影,电影演得好可以去开餐厅,大学毕业后,无论是考研还是找工作都可以跳出自己专业的圈子……
大家都在尝试着新的生活,也在探寻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跨界的人们似乎在不停地变,但在变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我们从古代的几个例子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王勃:I have a dream——当“神医”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以诗文名满天下。可惜天不假年,二十九岁时他行船遇到风浪,不幸溺水而亡。《唐才子传》里这样记载王勃的童年: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王勃出生名门,他的祖父是隋代大儒,学识渊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会说话时就会背诗,会写字时就能作文。
读到这儿,你会觉得,王勃儿时的梦想一定是当大诗人!
王勃读书涉猎很广,很小就对中医颇有研究。中医里有一本书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这本书的序就是王勃所作。王勃在序言中先介绍这本书的由来:“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岐伯是中医的始祖,曹夫子原名曹元,王勃就是从他那里读到了这本书。
接下来王勃介绍自己学医的目的和学医的心得:
勃养于慈父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以大唐龙朔元年岁次庚申冬至后甲子,予遇夫子于长安。……噫,苍生可以救耶?斯文可以存耶?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言言,非以徇(xùn,谋求)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
王勃学医是因为他的孝心。父亲经常教育他“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父亲的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学医的一个层次是治病救人,而更高的层次则是医治世道人心。因而王勃学医也是从访医师、学医术、读医书开始。他在长安遇到了夫子(曹元),跟着老师学医。曹老师教他《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问难经》。王勃聪慧,十五个月就完成了学业。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老师对王勃说:“阴阳之道,不可妄宣也;针石之道,不可妄传也。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沈(chén)以自深也。”老师看似在讲学医之法,其实在讲修身处事之道,王勃回家潜心研究了五年,才有了那篇序问世。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王勃没有成为“神医”。我们记住了诗人王勃,记住了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记住了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没有成为“神医”,但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济世救民的情怀,他的诗文才能开一代风气,才能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游侠梦”
李白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大诗人吗?其实李白的心中住着一位侠客。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这样描述游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那個时候,虽然没有武侠小说,可是也流传着侠客的故事。李白很小就对历史上这些行侠仗义之人心生崇拜,幻想着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李白后来就写了一首诗,名叫《侠客行》: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tà)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liǎo)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为一名侠客,仪表穿戴很重要,一定得拿着一把如霜雪般锋利明亮的宝刀,骑着一匹如流星般飞快的宝马。李白的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自己飒爽英姿的模样——我是一个侠客,武功高强,除暴安良,做侠义之事,却不为名利。即使为了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死得其所。
这首诗既是李白的理想追求,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这段文字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史书说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据说他随身佩戴一把宝剑,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侠客一样,解人危难,功成身退吧。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在诗中,李白希望自己成为姜尚、伊尹、鲁仲连、谢安……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这其实就是“游侠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李白是个诗人,他的诗中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有“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也有“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可见,他心系天下,关心民瘼。虽然他没有跨界成为一名“侠士”,但他的身上有侠义精神。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跨界的例子,一方面说明他们能力出众,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道德的力量。
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应该具有跨界的能力,但孔子更强调一个人的德行修为。“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到了这一点,便不会偏离方向。
你认为喜欢“跨界”的王勃和李白所坚守的本心是什么呢?
大家都在尝试着新的生活,也在探寻什么样的工作最适合自己。跨界的人们似乎在不停地变,但在变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我们从古代的几个例子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王勃:I have a dream——当“神医”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以诗文名满天下。可惜天不假年,二十九岁时他行船遇到风浪,不幸溺水而亡。《唐才子传》里这样记载王勃的童年: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王勃出生名门,他的祖父是隋代大儒,学识渊博。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耳濡目染,会说话时就会背诗,会写字时就能作文。
读到这儿,你会觉得,王勃儿时的梦想一定是当大诗人!
王勃读书涉猎很广,很小就对中医颇有研究。中医里有一本书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这本书的序就是王勃所作。王勃在序言中先介绍这本书的由来:“昔者岐伯以授黄帝,黄帝历九师以授伊尹……华佗历六师以授黄公,黄公以授曹夫子。”岐伯是中医的始祖,曹夫子原名曹元,王勃就是从他那里读到了这本书。
接下来王勃介绍自己学医的目的和学医的心得:
勃养于慈父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以大唐龙朔元年岁次庚申冬至后甲子,予遇夫子于长安。……噫,苍生可以救耶?斯文可以存耶?昔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言言,非以徇(xùn,谋求)名也,将以济人也。谨录师训,编附圣经,庶将来君子,有以得其用心也。
王勃学医是因为他的孝心。父亲经常教育他“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父亲的这句话有很深的含义。学医的一个层次是治病救人,而更高的层次则是医治世道人心。因而王勃学医也是从访医师、学医术、读医书开始。他在长安遇到了夫子(曹元),跟着老师学医。曹老师教他《周易章句》和《黄帝素问难经》。王勃聪慧,十五个月就完成了学业。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老师对王勃说:“阴阳之道,不可妄宣也;针石之道,不可妄传也。无猖狂以自彰,当阴沈(chén)以自深也。”老师看似在讲学医之法,其实在讲修身处事之道,王勃回家潜心研究了五年,才有了那篇序问世。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王勃没有成为“神医”。我们记住了诗人王勃,记住了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记住了他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没有成为“神医”,但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济世救民的情怀,他的诗文才能开一代风气,才能成就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白的“游侠梦”
李白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大诗人吗?其实李白的心中住着一位侠客。
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这样描述游侠: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那個时候,虽然没有武侠小说,可是也流传着侠客的故事。李白很小就对历史上这些行侠仗义之人心生崇拜,幻想着长大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李白后来就写了一首诗,名叫《侠客行》: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tà)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liǎo)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作为一名侠客,仪表穿戴很重要,一定得拿着一把如霜雪般锋利明亮的宝刀,骑着一匹如流星般飞快的宝马。李白的脑海里肯定会浮现出自己飒爽英姿的模样——我是一个侠客,武功高强,除暴安良,做侠义之事,却不为名利。即使为了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是死得其所。
这首诗既是李白的理想追求,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这段文字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史书说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据说他随身佩戴一把宝剑,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那些侠客一样,解人危难,功成身退吧。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
在诗中,李白希望自己成为姜尚、伊尹、鲁仲连、谢安……为国为民,不计个人得失。这其实就是“游侠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李白是个诗人,他的诗中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有“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也有“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可见,他心系天下,关心民瘼。虽然他没有跨界成为一名“侠士”,但他的身上有侠义精神。
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跨界的例子,一方面说明他们能力出众,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道德的力量。
孔子说:“君子不器”。一个君子应该具有跨界的能力,但孔子更强调一个人的德行修为。“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做到了这一点,便不会偏离方向。
你认为喜欢“跨界”的王勃和李白所坚守的本心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