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世界各国的经济水平得到提高,但由于大多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恶化。许多国家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构建绿色“一带一路”金融发展体系得到了一致认同。这就要求各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完善全球生态治理、提高国际合作水平,缓解金融风险从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自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以来,中国在促进国际资源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建立新型国际金融体系。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就要求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可以给“一带一路”各国经济合作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效益。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层面
绿色金融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达国家经济体。1988年,为促进环保和生态项目的发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金融中心成立,被称为“绿色银行”。随后,2003年,花旗银行等几家国际知名银行共同创立了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投资时,需要考虑项目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给予优惠贷款[1],促进社会发展。绿色金融的实施主体也从银行扩大到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主要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在世界上逐渐盛行起来。
(二)国内层面
近几年,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国家领导人会议议题中[2],自2017年起,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编写《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旨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10日,中国和英国共同主持了包括世界各大机构和工作组组成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指导委员会,鼓励“一带一路”地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实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实际指的就是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活动中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将投资项目的长期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它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绿色金融强调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一带一路”需要绿色金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提高经济水平,但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容易造成水源缺少、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计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如果不改变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会更加恶化,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融资能力下降、资金短缺等不利影响。所以,为推动“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就要求各国构建以绿色金融为主的发展格局。
(二)绿色金融助推一带一路发展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壮大,涵盖多种金融产品,成为全球重要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提倡绿色金融合作、研讨和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降低资本流动的阻碍,提高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治理能力,挖掘更多潜藏绿色、低碳、环保資源,推动全球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问题逐步凸显,
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4]。为聚焦绿色健康发展,绿色金融应运而生。2007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成立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使得绿色金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5]。
(一)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指的是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2014年5月8日我国发行了首只绿色债券,随后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度增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信用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有审核速度快、募集资金方式多、成本低等优势。2020年3月19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提供绿色债券,总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多的项目。绿色信贷的特殊性在于在信贷活动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对相关项目给予优惠贷款,通过差异化定价鼓励企业开展环保产业。2017年,我国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到8万多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逐年增加,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三)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是指致力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设立的基金。2014年以来,中国包括湖北、甘肃、福建等各省都积极响应号召,成立绿色基金,促进城市绿色发展。2019年4月,光大集团带头领头设立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资金,通过与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增加绿色投资,促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建立了绿色基金合作关系,共同提出新型绿色商业模式,促进世界绿色产业发展。
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但很多国家经济的进步建立在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基础上,不具有可持续性。虽然周边国家出现了很多新兴经济体,但大多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处于工业化水平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甚至少数存在政局动荡和暴力事件,给绿色金融的实施带来困难和很大风险。 (二)缺乏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壮大,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绿色项目的发展需要长期投资,然而政府对于绿色项目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大多数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性机构,投资绿色项目的回报周期长,也会冲击其原有的业务结构,导致其投资给绿色项目的资金少,要求高,不利于绿色金融扩大市场,也不利于绿色金融项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拓展。
(三)绿色金融产品不够创新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由于发展晚,缺乏经验,很多产品都是照搬国外,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中国市场特色,造成市场上产品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另外,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面向企业以及大型机构,缺乏与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合作,导致产品市场无法打开,再加上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大多是国内产品创新,缺少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忽视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商机和资源,導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绿色信息交流、资金流动、贸易互通,就要加强经济合作[6]。在此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东南亚地区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大,中国作为倡议国,可以提供技术和经验[7]。例如,引进平台交易模式,为绿色金融提供专门平台,使得相关绿色资本可以对接企业和个人民间资本;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信息交流、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节省资金和时间,也通过线上结算减少线下交易的成本,减少风险。
(二)加大构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
为提高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其一,我国可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绿色金融项目的主体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减税、降低贷款利率等,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贷款力度;其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加入绿色信贷考核,有利于激励企业发放绿色信贷,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环保产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合作,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
要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金融体系,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金融的可续发展注入动力。创新开展绿色信贷、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金融产品,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多元化需求,考虑到绿色产品回报周期时间长,建设时间慢,国家可以发行中长期绿色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普及绿色投资理念,可以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国家交流形式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世界各国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各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就需要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对策,从而提高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黎圆.我国绿色信贷演进及其效果分析[D].湘潭大学,2015.
[2]李敏.《联合早报》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观察[D].暨南大学,2017.
[3]刘春彦,邵律.法律视角下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上海经济,2017(02):113-117.
[4]娄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9(23):26-27.
[5]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西南金融,2018(07):60-66.
[6]董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3,32(03):156-160.
[7]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04):10-1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自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提出以来,中国在促进国际资源流动、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就要求建立新型国际金融体系。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就要求中国包括世界各国发展绿色金融,不仅可以给“一带一路”各国经济合作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可以减轻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效益。
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层面
绿色金融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达国家经济体。1988年,为促进环保和生态项目的发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金融中心成立,被称为“绿色银行”。随后,2003年,花旗银行等几家国际知名银行共同创立了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进行项目投资时,需要考虑项目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鼓励金融机构给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给予优惠贷款[1],促进社会发展。绿色金融的实施主体也从银行扩大到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非银行机构,主要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在世界上逐渐盛行起来。
(二)国内层面
近几年,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2016年中国将绿色金融列入G20国家领导人会议议题中[2],自2017年起,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编写《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旨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2020年4月10日,中国和英国共同主持了包括世界各大机构和工作组组成的“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指导委员会,鼓励“一带一路”地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实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3]。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实际指的就是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活动中重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将投资项目的长期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它与传统金融的区别在于,绿色金融强调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一带一路”需要绿色金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相关国家提高经济水平,但由于这些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容易造成水源缺少、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计污染物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如果不改变发展方式,生态环境会更加恶化,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造成企业融资能力下降、资金短缺等不利影响。所以,为推动“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就要求各国构建以绿色金融为主的发展格局。
(二)绿色金融助推一带一路发展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壮大,涵盖多种金融产品,成为全球重要的绿色金融市场之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提倡绿色金融合作、研讨和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降低资本流动的阻碍,提高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治理能力,挖掘更多潜藏绿色、低碳、环保資源,推动全球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问题逐步凸显,
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4]。为聚焦绿色健康发展,绿色金融应运而生。2007年开始,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成立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使得绿色金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5]。
(一)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指的是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2014年5月8日我国发行了首只绿色债券,随后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度增长,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其他信用债券相比,绿色债券具有审核速度快、募集资金方式多、成本低等优势。2020年3月19日,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提供绿色债券,总融资额超过3400亿元,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中发展最快、占比最多的项目。绿色信贷的特殊性在于在信贷活动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条件,对相关项目给予优惠贷款,通过差异化定价鼓励企业开展环保产业。2017年,我国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贷款余额达到8万多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逐年增加,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三)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是指致力于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设立的基金。2014年以来,中国包括湖北、甘肃、福建等各省都积极响应号召,成立绿色基金,促进城市绿色发展。2019年4月,光大集团带头领头设立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资金,通过与巴基斯坦等国合作,增加绿色投资,促进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中国与美国、英国、德国等建立了绿色基金合作关系,共同提出新型绿色商业模式,促进世界绿色产业发展。
四、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健全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但很多国家经济的进步建立在污染环境、消耗资源的基础上,不具有可持续性。虽然周边国家出现了很多新兴经济体,但大多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家,处于工业化水平初期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甚至少数存在政局动荡和暴力事件,给绿色金融的实施带来困难和很大风险。 (二)缺乏绿色金融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壮大,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绿色项目的发展需要长期投资,然而政府对于绿色项目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大多数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性机构,投资绿色项目的回报周期长,也会冲击其原有的业务结构,导致其投资给绿色项目的资金少,要求高,不利于绿色金融扩大市场,也不利于绿色金融项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拓展。
(三)绿色金融产品不够创新
目前我国市场上主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由于发展晚,缺乏经验,很多产品都是照搬国外,产品结构简单,缺乏中国市场特色,造成市场上产品单一,同质化问题严重。另外,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主要面向企业以及大型机构,缺乏与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合作,导致产品市场无法打开,再加上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大多是国内产品创新,缺少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忽视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商机和资源,導致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五、一带一路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措施
(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的绿色信息交流、资金流动、贸易互通,就要加强经济合作[6]。在此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东南亚地区例如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基础设施市场潜力大,中国作为倡议国,可以提供技术和经验[7]。例如,引进平台交易模式,为绿色金融提供专门平台,使得相关绿色资本可以对接企业和个人民间资本;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分析、信息交流、风险评估等一系列活动,不仅节省资金和时间,也通过线上结算减少线下交易的成本,减少风险。
(二)加大构建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
为提高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个人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其一,我国可对于参与“一带一路”绿色金融项目的主体给予优惠政策,例如减税、降低贷款利率等,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贷款力度;其二,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考核加入绿色信贷考核,有利于激励企业发放绿色信贷,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同时,也可以为环保产业开辟绿色通道,引导一带一路环保产业合作,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
要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金融体系,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绿色金融的可续发展注入动力。创新开展绿色信贷、绿色贷款、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金融产品,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企业多元化需求,考虑到绿色产品回报周期时间长,建设时间慢,国家可以发行中长期绿色产品,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普及绿色投资理念,可以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国家交流形式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地区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世界各国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人类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各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就需要采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对策,从而提高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黎圆.我国绿色信贷演进及其效果分析[D].湘潭大学,2015.
[2]李敏.《联合早报》对“一带一路”战略的观察[D].暨南大学,2017.
[3]刘春彦,邵律.法律视角下绿色金融体系构建[J].上海经济,2017(02):113-117.
[4]娄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时代金融,2019(23):26-27.
[5]陈游.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及思考[J].西南金融,2018(07):60-66.
[6]董捷.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3,32(03):156-160.
[7]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04):10-1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