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学生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教学真的这么可怕吗?学生怕,老师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如何来改变这一现状,使教作文不再令师生畏,学作文生乐于为之呢?下面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1.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农村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小,因此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件痛苦的事。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老师在上作文课之前要做好课前设计。记得,在一次要写以动物为主题的作文之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家后要仔细去观察家里或邻居家的小动物,也可带小动物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观察。到了第二天写作文的时候,当我宣布作文题时,学生们一反恹恹欲睡的常态,兴致立即高昂。接下来,我让大家仔细观察,自由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枯燥的事变成快乐之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言的内容,构思自己的作文。从而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脱颖而出。
2.积累素材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
2.1 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写真情实感,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讲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0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的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和从里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
2.2 写事实就是作文。就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喜欢小动物、植物。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相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查找家长询问,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鼓励机制
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作文的评价,不仅仅是改改错别字、疏通一下句子、写写评语,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评价,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的评价,应该是带有“激励”的评价。因此,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手段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变通评价标准,如我们可以不打分,而是采用等次,好的写“优”,中等的写“良”,一般的写“及格”,不达到要求的写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2 评价要有多途径,避免千篇一律。我们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上不能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应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文作纵向比较;还可以把每次作文写得好的集中起来打印编成作文通讯,让全校及社会力量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就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多一份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来。
3.3 评价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好的作文评语应该短小精悍,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激发学生更好地去写作。如果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后写的评语生硬、呆板、千篇一律,那么学生会厌倦与反感。为此,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会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写相应的评语,力求对学生有所鼓励,有所帮助,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一种动力。如当学生在表达不成熟时,我不会泼冷水,而是泼“热水”,经常使用“太好了!有些细节需要斟酌。”再如学生在句子表达中出现用词不当时,我写的评语是“这个词若换作这个词,是不是会更好?”另外,在批改作文中,当我读到学生说他写好作文太难了,无从下手时,我的评语又是“不要气馁,只要认真去观察,多读书,多练习写作,多向别人学习,相信你会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当学生看到老师那些亲切、温和又充满鼓励的语言,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温暖,他们怎能不好好去写作文呢?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4.日常积累
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这些都要经过学生的脑和手才能变成文字,成为一篇文章。因此,光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是写不出文章或者说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肚子里“无货”,就是“无话可说”或“想说而说不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孤陋寡闻”,特别是农村学生。因此,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积累材料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背诵、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4.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3 多看课外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指导学生看他们能够看懂的课外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黄金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写作的方法。老师要与家长配合,请家长督促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让学生看课外书成为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这不仅对学生的写作有益,也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益。
总之只要学生能把写作当作是一件“乐”事而不望而生畏,学生就会写出有新意而精致的美文,老师也不会再为学生不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而苦恼。
1.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我们永远的老师,也是学习的源动力。农村学生见识少,课外阅读量小,因此写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件痛苦的事。这就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因此,老师在上作文课之前要做好课前设计。记得,在一次要写以动物为主题的作文之前,我预先布置学生回家后要仔细去观察家里或邻居家的小动物,也可带小动物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观察。到了第二天写作文的时候,当我宣布作文题时,学生们一反恹恹欲睡的常态,兴致立即高昂。接下来,我让大家仔细观察,自由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枯燥的事变成快乐之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发言的内容,构思自己的作文。从而一篇篇异彩纷呈的作文脱颖而出。
2.积累素材有话可写
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何故?生曰:“无话可写。”针对这一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捕捉写作的素材。
2.1 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写真情实感,把自己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写出来。如:教学《课间十分钟》一文时,刚给学生讲完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特点,就下课了。等上课铃响时,我马上让学生观察"从上课铃响到开始上课"这短暂的10分钟时间里场景中的人和事,并写出来。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大多数同学写的形象生动。有一名学生是这样写的:课间光想着玩了,上课铃一响,哎呀!还得上厕所呀,怎么办?还得去呀!别无选择,只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厕所冲去,一不小心从台阶上摔了下来,差点来了个空中翻,幸免受伤,躲过这一关,又急急忙忙冲向厕所。刚跑到厕所门口又和从里出来的同学撞上了。也顾不得说声对不起。等上完厕所,来不及系裤带,只好边跑边系。当喘着粗气跑到教室门口时还是晚了。同学们看到我这狼狈的样子,不禁大笑。短短的二十分钟后,一篇篇行文流畅、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文章跃然纸上,接着请同学们当堂朗读交流讲评。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说的:“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泉水丰富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歇。”
2.2 写事实就是作文。就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喜欢小动物、植物。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习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我把这篇文章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相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查找家长询问,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大量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鼓励机制
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作文的评价,不仅仅是改改错别字、疏通一下句子、写写评语,应该是能促进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评价,应该是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的评价,应该是带有“激励”的评价。因此,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目的不是甄别选拔写作高手,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手段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变通评价标准,如我们可以不打分,而是采用等次,好的写“优”,中等的写“良”,一般的写“及格”,不达到要求的写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这样才能保护和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3.2 评价要有多途径,避免千篇一律。我们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上不能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而应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途径评价。比如让学生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进行自我评价;让同学之间互相修改作文,互写作文评语;让家长监督孩子是否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对孩子的作文作纵向比较;还可以把每次作文写得好的集中起来打印编成作文通讯,让全校及社会力量来参与学生的作文评价……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换一种眼光看学生的作文,就能让学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多一份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写作欲望就能够充分地激发出来。
3.3 评价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好的作文评语应该短小精悍,又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激发学生更好地去写作。如果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后写的评语生硬、呆板、千篇一律,那么学生会厌倦与反感。为此,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会根据学生所写的作文写相应的评语,力求对学生有所鼓励,有所帮助,能成为激发学生继续写作的一种动力。如当学生在表达不成熟时,我不会泼冷水,而是泼“热水”,经常使用“太好了!有些细节需要斟酌。”再如学生在句子表达中出现用词不当时,我写的评语是“这个词若换作这个词,是不是会更好?”另外,在批改作文中,当我读到学生说他写好作文太难了,无从下手时,我的评语又是“不要气馁,只要认真去观察,多读书,多练习写作,多向别人学习,相信你会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当学生看到老师那些亲切、温和又充满鼓励的语言,他们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温暖,他们怎能不好好去写作文呢?学生的写作欲望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出来了。
4.日常积累
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择与组织,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这些都要经过学生的脑和手才能变成文字,成为一篇文章。因此,光有老师的指导,学生也是写不出文章或者说写不出好文章来的。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肚子里“无货”,就是“无话可说”或“想说而说不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孤陋寡闻”,特别是农村学生。因此,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认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积累材料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背诵、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4.2 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3 多看课外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指导学生看他们能够看懂的课外书,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黄金屋”中获得生活的经验、写作的方法。老师要与家长配合,请家长督促学生多看有益的课外书,让学生看课外书成为一种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这不仅对学生的写作有益,也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益。
总之只要学生能把写作当作是一件“乐”事而不望而生畏,学生就会写出有新意而精致的美文,老师也不会再为学生不写作文、写不好作文而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