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以前,一些优秀艺术作品,往往缺乏相关的配套掛图,使准备工作变得复杂而烦琐,使我们在选择教材时不得不忍痛割爱,使孩子失去了感受和欣赏优秀作品,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现在幼儿园里我们每个班都配备了电脑,教师通过学习也掌握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基础知识,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手段真正现代化,我们尝试着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各科教学中,尤其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便于幼儿理解。我们选好教材后,利用电脑制作课件或从网络上下载资料,让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开阔了幼儿的视野,还提高了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入地探索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途径。
【关键字】多媒体 发散思维 兴趣 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从多角度地给幼儿以最直观地接受,而且还能使幼儿通过信息技术欣赏画——示范画——练习画——创造画,大大提高了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美术的兴趣,优化了教育过程。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了孩子创造的火花。
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兒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缺少创作的灵感,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例如:《猴子吃桃》,猴子在我市极难看见,我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课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有各种姿态的猴子,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猴子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真是大开眼界,兴趣大增,轻松地掌握猴子的外形特征,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等,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美工制作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枝叶茂盛(夏天)。接着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秋),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冬)……,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欣赏画
以往的美术教育单一机械临摹的东西太多,进行美术欣赏的活动较少。幼儿欣赏的主要是同伴的作品或一些有关书籍上的作品。一副好的美术作品,还要大家轮流看,局限性大、直观性差。忽视了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幼儿那种早期对美自然纯朴的、大胆自由的独特感受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压抑了幼儿的审美和表现美的潜能,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术欣赏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欲望。幼儿通过欣赏对美术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喜欢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了初步的审美情趣。有了这些基础,幼儿就会把创造欲望变为创作的动力,使创作继续下去。可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一幅幅色彩鲜艳、情境迷人和配有欢快悦耳音乐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将幼儿带入到优美的情境中去,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空间翱翔。美术欣赏以有声有色、声画并貌、形象逼真的特点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提高了形象感受能力,优化了教育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示范画
上课前老师借助动态情境的变化,为幼儿创造一个融声、像、形为一体的“真实”画面,将逼真的画面呈现在幼儿眼前,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那些难以直接接触和观察到的画面。 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是在白纸上提前画好平面示范画,然后用一只粉笔头,在黑板上与幼儿进行交流。由于黑板和粉笔的局限性,使得幼儿的视觉效果较差,做画的兴趣不高,更不能让幼儿从中直接的吸收和消化。所以信息技术以其操作方便、直观形象生动、色彩斑斓、易于修改等特点,大大优化了美术教育活动的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练习画
虽然幼儿的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差,但是他们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操作。美术课上幼儿对各种颜色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常常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的作品色彩搭配比较单调,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孩子们认为那就是最“美”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色彩搭配,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弥补色彩搭配不协调的缺陷。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先打开多幅画面,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然后进行图色。在自由图色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对比画面的颜色,让孩子通过对比,亲身感受到哪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是美观、协调的,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几种搭配方法。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自由讨论、再进行修改。
4、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画。
想象是一种思维,幼儿时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幼儿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时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进行创造。如大班绘画课《森林里的运动会》,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欣赏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的叫声,很快幼儿被具有动感、形象声音的录像片吸引了,有了具体的感知,启发了联想能力,激起十分活跃的绘画情绪。这时组织幼儿画森林里的运动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动物形象和运动项目,幼儿凭借自己的联想,为小动物设计出最理想的运动瞬间……由此可见,真实而生动有趣的录像比老师的示范画效果更好,真正达到了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培养了幼儿形象感受、形象创造和多维理解事物的能力。通过电脑画面,幼儿可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在自己观察中去发现美的作品,并从中得到启示,激发了强烈的创造欲望,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利用画、剪、贴、塑、折、刻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创作。使之对客观现实做出判断、选择,给作品增添情趣、构思,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认为制作课件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用制作技巧:如多幅画面的组合与背景的合成,画面的移动,图像的拷贝、粘贴、放大、缩小,图形、线条的颜色的选择,都需要制作者掌握一定的技巧,以表现出最佳的效果。
2、情节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动画的形象要准确的表达内容,为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作适当夸张给幼儿较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还有制作前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难点、有主有次、形象分明,用简洁的画面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字】多媒体 发散思维 兴趣 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从多角度地给幼儿以最直观地接受,而且还能使幼儿通过信息技术欣赏画——示范画——练习画——创造画,大大提高了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学习美术的兴趣,优化了教育过程。多媒体,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简称,多媒体技术就是指将声音、图像、动画、手写等各种记录介质和记录方式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工作,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从而激发了孩子创造的火花。
一、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教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对幼兒来说,枯燥的形式缺少审美的感知,缺少创作的灵感,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而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幼儿在其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获得满足,激发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 例如:《猴子吃桃》,猴子在我市极难看见,我利用计算机设计一个课件,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资料,有各种姿态的猴子,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猴子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真是大开眼界,兴趣大增,轻松地掌握猴子的外形特征,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等,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美工制作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枝叶茂盛(夏天)。接着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秋),最后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冬)……,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创造欲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欣赏画
以往的美术教育单一机械临摹的东西太多,进行美术欣赏的活动较少。幼儿欣赏的主要是同伴的作品或一些有关书籍上的作品。一副好的美术作品,还要大家轮流看,局限性大、直观性差。忽视了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幼儿那种早期对美自然纯朴的、大胆自由的独特感受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压抑了幼儿的审美和表现美的潜能,影响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术欣赏可以使幼儿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创造欲望。幼儿通过欣赏对美术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喜欢关心周围事物的变化,养成了初步的审美情趣。有了这些基础,幼儿就会把创造欲望变为创作的动力,使创作继续下去。可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一幅幅色彩鲜艳、情境迷人和配有欢快悦耳音乐的画面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将幼儿带入到优美的情境中去,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空间翱翔。美术欣赏以有声有色、声画并貌、形象逼真的特点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提高了形象感受能力,优化了教育过程。
2、利用信息技术——示范画
上课前老师借助动态情境的变化,为幼儿创造一个融声、像、形为一体的“真实”画面,将逼真的画面呈现在幼儿眼前,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那些难以直接接触和观察到的画面。 而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是在白纸上提前画好平面示范画,然后用一只粉笔头,在黑板上与幼儿进行交流。由于黑板和粉笔的局限性,使得幼儿的视觉效果较差,做画的兴趣不高,更不能让幼儿从中直接的吸收和消化。所以信息技术以其操作方便、直观形象生动、色彩斑斓、易于修改等特点,大大优化了美术教育活动的效率。
3、利用信息技术——练习画
虽然幼儿的年龄小,动手能力较差,但是他们能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操作。美术课上幼儿对各种颜色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常常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的作品色彩搭配比较单调,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孩子们认为那就是最“美”的。而利用信息技术训练色彩搭配,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弥补色彩搭配不协调的缺陷。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先打开多幅画面,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然后进行图色。在自由图色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对比画面的颜色,让孩子通过对比,亲身感受到哪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是美观、协调的,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几种搭配方法。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自由讨论、再进行修改。
4、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画。
想象是一种思维,幼儿时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把幼儿很难用形象去感知的内容充分展示出来,时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并进行创造。如大班绘画课《森林里的运动会》,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优美的音乐,让幼儿欣赏美丽的大森林和小动物的叫声,很快幼儿被具有动感、形象声音的录像片吸引了,有了具体的感知,启发了联想能力,激起十分活跃的绘画情绪。这时组织幼儿画森林里的运动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动物形象和运动项目,幼儿凭借自己的联想,为小动物设计出最理想的运动瞬间……由此可见,真实而生动有趣的录像比老师的示范画效果更好,真正达到了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培养了幼儿形象感受、形象创造和多维理解事物的能力。通过电脑画面,幼儿可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形成高尚的审美观,在自己观察中去发现美的作品,并从中得到启示,激发了强烈的创造欲望,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利用画、剪、贴、塑、折、刻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创作。使之对客观现实做出判断、选择,给作品增添情趣、构思,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我认为制作课件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用制作技巧:如多幅画面的组合与背景的合成,画面的移动,图像的拷贝、粘贴、放大、缩小,图形、线条的颜色的选择,都需要制作者掌握一定的技巧,以表现出最佳的效果。
2、情节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动画的形象要准确的表达内容,为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作适当夸张给幼儿较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还有制作前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找出重点、难点、有主有次、形象分明,用简洁的画面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广阔的前景,只要我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根据美术教学的要求,精心设计课件,适当运用,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