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去过大理的人,对大理的认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王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电影《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保存着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
大理三月街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
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
……
这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还记得各族人民在大理三月街上“赛马唱歌做买卖”的情景。
“千年赶一会,一会赶千年”的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每逢会期,古城大理西门外的崇圣寺畔、元世祖平云南碑前,商旅云集,结棚为市,人语喧哗,热闹非常。
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大理三月街,既是滇西规模宏大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盛会。尤其是骑手云集、骏马驰骋的三月街赛马活动,更是令人称奇道妙,叹为观止。当年徐霞客慕名考察、观赏了大理三月街赛马的活动后,在其《滇游日记》中作了这样的记录:“余乃由西门西向一里半,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驰骑于中,更队以觇高下……”
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赛马活动,也为多情多义、俊俏标致的白族姑娘选择意中人,提供了良好机会。那些剽悍英俊、骑术精湛的骑手,往往备受姑娘们的青睐,成为她们“角逐”的对象。正如故事影片《五朵金花》另一首插曲所唱的那样:小伙子赛马显身子,姑娘来相好人才夺得锦旗无数面,英雄人人爱!
茶楼三道茶
云南与茶有着太深的渊源。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人爱喝茶,云南聚集的26个民族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爱、品饮着云南的茶,这一点在寻访大理白族三道茶时感觉尤其深刻。
在苍山脚下的白族茶楼,好客的白族人用当地最标准的“三道茶”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们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地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白族的“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结束了“三道茶”泡制和饮用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始终让我们感到白族人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那份主宾相敬的情景,会令品茶人有一份莫名的感动。
其实,喝茶在白族生活中是多样的。婚丧嫁娶都有茶,彩礼有茶,“哭嫁”有茶,抢新娘时也要喝茶,只要有聚会,人们都要喝茶,茶叶的图案不仅绣在腰带上,也绣在服装上。要是你留意,只要在白族地方走一走,随处都可看到茶文化的身影。
服饰·婚俗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白族女子服饰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的活动一般分为“踩棚”、“正喜”、“散客”三个阶段。头天为“踩棚”,白天搭彩棚,给女方送衣物箱笼彩礼,夜晚由民间艺人在彩棚里演唱“吹吹腔”、“大本曲”,称之为“板凳戏”。第二天为“正喜”,新郎用花轿迎接新娘,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到男方家门口时,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点下于大堂之内行大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旋即抢入洞房,争坐床头,意为先入为主。因白语中“辣”与“亲热”、“富贵”谐音,故陪郎侍女们在洞房内将辣椒面撒入火盆,辣味四溢,呛得新娘大咳不已;在酒菜中撒入花椒面,麻得新娘难以下咽,以示“亲热”、“富贵”。正喜这天,通宵达旦地演奏“吹吹腔”、“大本曲”,热闹非凡。第三天“散客”,由新娘亲自烹饪鱼菜招待亲朋好友,叫“吃鱼宴”。新婚后三日新娘才回门。
白族村寨树花会
洱源县三营坝子位于峰奇灵秀、“一山望四海”的灵映山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白族农家会。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
传说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哭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
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
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桃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的是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
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
大理三月街
一年一度三月街,四面八方有人来。
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
……
这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插曲。看过这部影片的人,一定还记得各族人民在大理三月街上“赛马唱歌做买卖”的情景。
“千年赶一会,一会赶千年”的大理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每逢会期,古城大理西门外的崇圣寺畔、元世祖平云南碑前,商旅云集,结棚为市,人语喧哗,热闹非常。
历史悠久、风格独具的大理三月街,既是滇西规模宏大的物资交流盛会,也是多姿多彩的民族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盛会。尤其是骑手云集、骏马驰骋的三月街赛马活动,更是令人称奇道妙,叹为观止。当年徐霞客慕名考察、观赏了大理三月街赛马的活动后,在其《滇游日记》中作了这样的记录:“余乃由西门西向一里半,入演武场,俱结棚为市,环错纷纭。其北为马场,千骑交集,数人驰骑于中,更队以觇高下……”
年一度的大理三月街赛马活动,也为多情多义、俊俏标致的白族姑娘选择意中人,提供了良好机会。那些剽悍英俊、骑术精湛的骑手,往往备受姑娘们的青睐,成为她们“角逐”的对象。正如故事影片《五朵金花》另一首插曲所唱的那样:小伙子赛马显身子,姑娘来相好人才夺得锦旗无数面,英雄人人爱!
茶楼三道茶
云南与茶有着太深的渊源。云南不仅是茶树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道路之一——茶马古道的发源地。云南人爱喝茶,云南聚集的26个民族都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在酷爱、品饮着云南的茶,这一点在寻访大理白族三道茶时感觉尤其深刻。
在苍山脚下的白族茶楼,好客的白族人用当地最标准的“三道茶”迎接我们的到来。
我们在茶楼特制的长木凳上坐定后,一位美丽的白族姑娘气定神闲地坐在表演台的中央.其余六位白族青年分成两组开始“三道茶”仪式。白族的“三道茶”,是大理白族招待嘉宾的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一苦、二甜、三回味,是三道茶的特点。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结束了“三道茶”泡制和饮用的整个过程。实际上,“三道茶”本身并非传统意义上所指的“茶”,更无法与龙井茶相提并论,但是它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始终让我们感到白族人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那份主宾相敬的情景,会令品茶人有一份莫名的感动。
其实,喝茶在白族生活中是多样的。婚丧嫁娶都有茶,彩礼有茶,“哭嫁”有茶,抢新娘时也要喝茶,只要有聚会,人们都要喝茶,茶叶的图案不仅绣在腰带上,也绣在服装上。要是你留意,只要在白族地方走一走,随处都可看到茶文化的身影。
服饰·婚俗
“苍山绿,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白族女子服饰各地不一,大理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足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婚礼十分隆重,婚礼的活动一般分为“踩棚”、“正喜”、“散客”三个阶段。头天为“踩棚”,白天搭彩棚,给女方送衣物箱笼彩礼,夜晚由民间艺人在彩棚里演唱“吹吹腔”、“大本曲”,称之为“板凳戏”。第二天为“正喜”,新郎用花轿迎接新娘,新娘要哭别父母、兄妹。到男方家门口时,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点下于大堂之内行大礼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旋即抢入洞房,争坐床头,意为先入为主。因白语中“辣”与“亲热”、“富贵”谐音,故陪郎侍女们在洞房内将辣椒面撒入火盆,辣味四溢,呛得新娘大咳不已;在酒菜中撒入花椒面,麻得新娘难以下咽,以示“亲热”、“富贵”。正喜这天,通宵达旦地演奏“吹吹腔”、“大本曲”,热闹非凡。第三天“散客”,由新娘亲自烹饪鱼菜招待亲朋好友,叫“吃鱼宴”。新婚后三日新娘才回门。
白族村寨树花会
洱源县三营坝子位于峰奇灵秀、“一山望四海”的灵映山麓,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要举行白族农家会。白族农家会又叫白族树花会。
传说唐朝初年,自恃兵强将勇的蒙舍诏主皮罗阁调兵遣将进犯浪穹诏。浪穹诏主命令数万将士,从山花烂漫的灵映山上折了很多树枝花枝,栽插在广袤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枝上洒了很多蜜糖水。浓郁的蜜糖气味和各种花儿的清香,使得远远近近的蜜蜂彩蝶闻香而至。
几天后,数万蒙舍诏将士浩浩荡荡开进了三营坝子。面对呈现在眼前无边无际的“花海”,他们一个个眼花缭乱,拍手称奇,继而争先恐后去摘花。被惊动、激怒的蜂群,猛叮入侵者。一个个被叮得鼻青脸肿,哭天喊地。千千万万只蝴蝶,也在蒙舍诏将士眼面前飞来飞去,使得他们辨不清东南西北。在惊天动地的战鼓声中,埋伏在坝子里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杀敌人。一场有“蜂兵蝶将”助战的伏击战,很快就结束了。
浪穹诏的白族村民,煮好了毛驴汤锅,端来了白面馒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不寻常的日子,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人们都来这古战场遗址上赶会做买卖。
会期前几天,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买来白布彩线,相互邀约,在一起桃花绣朵,赶做绣花巾。白族绣花巾呈正方形,边长两尺左右。绣花巾的四角分别绣一个彩蝶,绣花巾中央绣的是绿叶红花和蜜蜂。人们以此表达对蜜蜂、蝴蝶的感激之情。
树花会前后,白族村民总要在房前屋后栽上几棵“蜜蜂树”,种上几株“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三营坝子有“花果坝”的美称,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树花会的传说和风俗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