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也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疑问参与学习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喜欢历史课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历史教师的作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把“能力目标”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能力较低。而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我在教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先布置预习任务,除了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之外,我还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并进行调查询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当时的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巨大差距,以及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利用鸦片来侵略我国,我国为什么又会被打败,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准备,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有话可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依靠教材。那么,学生怎样才能主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呢?一般来说,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即教师的点拨。教师点拨时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历史材料中发现联系、简化联系、创建联系。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内容繁多、线索杂乱,学生学习后很容易混淆不清、张冠李戴,但如果理清线索就很容易分清。我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新内容后,我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由易到难的问题,在熟悉史实的基础上,列表总结各阶层的代表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救国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救国运动)→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共产党救国运动(工人阶级救国运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发现、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从而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运用等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历史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1.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即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改进的时间。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向联想。例如,魏书生老师为了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他先把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学校关于阅读教学的资料发给学生,然后启发学生说:“他们使用的是重在培养能力的教材,而我们的老祖先孔子不是早就提倡过主动学习吗?我们能不能自己主动去学习呢?大家想不想尝试一下呢?”看了魏老师发下的资料,听了魏老师的话,学生心里发痒了,他们催着魏老师说:“老师,那咱们就试一试吧!”于是他们商定,以后魏老师上的课有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每学期用两个月结束课程,其余的时间用来补充教材、读课外书、写日记、到野外观察、让学生讲课等。
2.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
即还给学生质疑问题,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力。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教师先不忙于讲,而是让学生先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提问,而且越刁钻越古怪的问题越要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撇开教材的观点,畅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三、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教师高效讲授,是指在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做到精、全、新。“精”即精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指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设置多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等能力;“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课外内容,注意所选的材料内容不能难度太大,本着“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原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让学生大胆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比较古怪的问题也要鼓励。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你就会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
一、重新认识历史教师的作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把“能力目标”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能力较低。而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要求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例如我在教授《鸦片战争》一课时,先布置预习任务,除了完成导学案上的题目之外,我还要求学生通过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并进行调查询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了解当时的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巨大差距,以及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利用鸦片来侵略我国,我国为什么又会被打败,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做了很好的准备,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有话可说,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创新能力
学生学习主要依靠教材。那么,学生怎样才能主动、全面掌握学习内容呢?一般来说,往往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即教师的点拨。教师点拨时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历史材料中发现联系、简化联系、创建联系。中国近代史中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内容繁多、线索杂乱,学生学习后很容易混淆不清、张冠李戴,但如果理清线索就很容易分清。我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新内容后,我列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和由易到难的问题,在熟悉史实的基础上,列表总结各阶层的代表运动: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救国运动)→洋务运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救国运动)→从五四运动开始的中国共产党救国运动(工人阶级救国运动)。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容易发现、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从而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运用等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历史教师应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1.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即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我改进的时间。在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反向联想、变向联想。例如,魏书生老师为了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他先把美国、前苏联的一些学校关于阅读教学的资料发给学生,然后启发学生说:“他们使用的是重在培养能力的教材,而我们的老祖先孔子不是早就提倡过主动学习吗?我们能不能自己主动去学习呢?大家想不想尝试一下呢?”看了魏老师发下的资料,听了魏老师的话,学生心里发痒了,他们催着魏老师说:“老师,那咱们就试一试吧!”于是他们商定,以后魏老师上的课有的可以少讲或不讲,让学生自己留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每学期用两个月结束课程,其余的时间用来补充教材、读课外书、写日记、到野外观察、让学生讲课等。
2.把学习权力还给学生
即还给学生质疑问题,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力。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在课堂上,有些问题教师先不忙于讲,而是让学生先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提问,而且越刁钻越古怪的问题越要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撇开教材的观点,畅谈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三、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坚持高效讲授与自学指导相结合
教师高效讲授,是指在教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讲授的内容要做到精、全、新。“精”即精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指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设置多个由浅入深的小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应用等能力;“新”是指教师适当补充课外内容,注意所选的材料内容不能难度太大,本着“跳一跳就能够到的原则”,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2.让学生大胆进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计问题,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比较古怪的问题也要鼓励。要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你就会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