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阶段,由于教师侧重于词汇、语法的讲授与练习,往往忽视学生口语及听力方面的训练,这就造成大一学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有的羞于启齿,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心知肚明,但表达不出来。如何帮助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培养学生口语兴趣,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很值得在语言教学中加以探讨。
关键词:提高, 大一新生, 英语口语
作为一年级的新生,在初、高中阶段已学习过6—7年英语,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基本语法、词汇以及语者。但在中学阶段,由于教师侧重于词汇、语法的讲授与练习,往往忽视学生口语及听力方面的训练,这就造成大一学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有的羞于启齿,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心知肚明,但表达不出来。这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相差甚远。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培养学生口语兴趣,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很值得在语言教学中加以探讨。下面仅就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师生平等,共筑轻松的课堂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必须主动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诚心接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的胆子大起来,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我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口语程度和所说的内容多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并留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认真倾听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任何有独创性的见解都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充满自信。
二、精选话题,人人参与课堂讨论
口语课上讨论成功与否与所选的谈论题目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必须是同学们熟悉的话题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发生共鸣,产生强烈抒发情感的原动力。例如在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上,我挑选的讨论话题是:关于中国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乍一看,这个题目似乎不太容易讨论,因为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多。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每个坐在课堂里的大学生们,前前后后至少都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着最深切的体会。这样一来,供大家交流的意见相对地就比较丰富,而且容易引起共鸣,从而避免了学生无从说起,或者词不达意。
三、在课堂教学中,以听说教学为主,认知教学为辅
我在组织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的开展遵循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从听、到说、到写的原则,即全班讨论→小组辩论→二人对话→个人写作,并且讓学生在创造过程之前有一个模仿过程。此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举一例,有一次口语课中,讨论的题目Why do people need friends ? Do you think people can do without friends ?其教法是:在讨论之前,首先给学生朗读了四篇相关的英语文章,一篇是关于中国人交往之间友谊方面的文章,另三篇是关于英美两国的文化习俗。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英美两国的文化及习俗差异。在朗读过程中,对核心词,关键句子都以重(zhòng)读和重(chóng)读的形式给出暗示,让学生做简单的笔录,然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课堂讨论。全班同学就自己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发言。发言过程中可相互补充,增加新的内容和见解,并且分析总结。发言结束之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将学生所归纳出的要点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What kind of friend do you like?
Like Dislike
brave, kind, honest, helpful,clever
humorous, hard-working, intimate
selfish, tricky, dishonest, bad-tempered, mean, impatient, narrow-minded, noisy, lazy, gossipy…
通过这一环节,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重复刚刚听到的某些内容,学会如何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而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开展动态思维,联想推理,拓宽引申,增添新内容。这种先输入后输出的方法,既避免了某些同学觉得在口语课上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情况,又开拓了部分同学的思维,训练学生从多视角,多方位考虑问题。在全班讨论完毕后,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就板书的内容进行辩论。小组辩论完毕后,再由教师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进而要求学生将刚刚辩论过的内容改编成二人一组的对话,将辩论内容以征求意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全班范围内演示。在此之前,教师一定要先传授一些关于如何征求,表达个人意见,如何表达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基本表达方式。例如:征求个人意见时可用句型有:May I ask your opinion about…?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feel about…?表达个人意见时可用句型有:As far as I am able to judge….Personally,I think….表示赞成时可用句型有:I tend t0 agree with you.I tend to go along with.you.I couldn’t agree more….表示反对时可用句型有:I don’t agree. I’m not sure.I can’t accept that.You are kidding.You must be joking.…让学生在操练过程当中使用到这些基本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如何征求他人意见并发表个人意见,而且又有内容可说。在课堂上学生操作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后将其个人观点改写成一篇论说文,由教师提出相关的论点及结论,要求学生按列举例证法来完成文章的核心部分,即论据部分,并给出相关配套单词或词组。例如,连接各个论据的配套连接词:For one thing,in addition, besides,moreover,finally,last(1v);first(1y),second(1y),third(1y)…;foT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通过这一套完整的教学安排,课堂气氛自始至终相当活跃。
在整个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把“教”的积极性转化为“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是值得不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John D.mcneil,Jon Wiles.The Essentials of Teaching Decisions, Plans.
Methods.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Saundra Hybels.Richard L.WeaverⅡ.Commtmicating Effectively(Fourth Edtton).New York·St.Louis·San Francisco·Auckland·Bogota·CaracasLisbon·London·Madrid·Mexico City·Milan·Montreal·New Delhi·San Juan·Singapore·Sydney Tokyo·T0ronto:McGraw—Hill,Inc.,1995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4王宗谈,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年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关键词:提高, 大一新生, 英语口语
作为一年级的新生,在初、高中阶段已学习过6—7年英语,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基本语法、词汇以及语者。但在中学阶段,由于教师侧重于词汇、语法的讲授与练习,往往忽视学生口语及听力方面的训练,这就造成大一学生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有的羞于启齿,有的不知所云,有的心知肚明,但表达不出来。这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相差甚远。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培养学生口语兴趣,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很值得在语言教学中加以探讨。下面仅就笔者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做法。
一、师生平等,共筑轻松的课堂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教师必须主动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此,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诚心接纳,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位学生的胆子大起来,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我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的口语程度和所说的内容多采取鼓励和肯定的方式,并留意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认真倾听学生所说的每一句话,对任何有独创性的见解都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充满自信。
二、精选话题,人人参与课堂讨论
口语课上讨论成功与否与所选的谈论题目有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必须是同学们熟悉的话题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才能发生共鸣,产生强烈抒发情感的原动力。例如在大学新生的第一堂课上,我挑选的讨论话题是:关于中国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乍一看,这个题目似乎不太容易讨论,因为所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多。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每个坐在课堂里的大学生们,前前后后至少都接受了十二年的教育,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有着最深切的体会。这样一来,供大家交流的意见相对地就比较丰富,而且容易引起共鸣,从而避免了学生无从说起,或者词不达意。
三、在课堂教学中,以听说教学为主,认知教学为辅
我在组织口语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活动的开展遵循从大(范围)到小(范围),从听、到说、到写的原则,即全班讨论→小组辩论→二人对话→个人写作,并且讓学生在创造过程之前有一个模仿过程。此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兹举一例,有一次口语课中,讨论的题目Why do people need friends ? Do you think people can do without friends ?其教法是:在讨论之前,首先给学生朗读了四篇相关的英语文章,一篇是关于中国人交往之间友谊方面的文章,另三篇是关于英美两国的文化习俗。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也了解英美两国的文化及习俗差异。在朗读过程中,对核心词,关键句子都以重(zhòng)读和重(chóng)读的形式给出暗示,让学生做简单的笔录,然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课堂讨论。全班同学就自己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发言。发言过程中可相互补充,增加新的内容和见解,并且分析总结。发言结束之后,由教师做出总结,将学生所归纳出的要点写在黑板上。板书如下:
What kind of friend do you like?
Like Dislike
brave, kind, honest, helpful,clever
humorous, hard-working, intimate
selfish, tricky, dishonest, bad-tempered, mean, impatient, narrow-minded, noisy, lazy, gossipy…
通过这一环节,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重复刚刚听到的某些内容,学会如何运用已掌握的基本语言。而那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好的同学则可以开展动态思维,联想推理,拓宽引申,增添新内容。这种先输入后输出的方法,既避免了某些同学觉得在口语课上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情况,又开拓了部分同学的思维,训练学生从多视角,多方位考虑问题。在全班讨论完毕后,将同学们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就板书的内容进行辩论。小组辩论完毕后,再由教师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进而要求学生将刚刚辩论过的内容改编成二人一组的对话,将辩论内容以征求意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全班范围内演示。在此之前,教师一定要先传授一些关于如何征求,表达个人意见,如何表达赞成或反对态度的基本表达方式。例如:征求个人意见时可用句型有:May I ask your opinion about…?What do you think of…?How do you feel about…?表达个人意见时可用句型有:As far as I am able to judge….Personally,I think….表示赞成时可用句型有:I tend t0 agree with you.I tend to go along with.you.I couldn’t agree more….表示反对时可用句型有:I don’t agree. I’m not sure.I can’t accept that.You are kidding.You must be joking.…让学生在操练过程当中使用到这些基本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如何征求他人意见并发表个人意见,而且又有内容可说。在课堂上学生操作完成后,让学生在课后将其个人观点改写成一篇论说文,由教师提出相关的论点及结论,要求学生按列举例证法来完成文章的核心部分,即论据部分,并给出相关配套单词或词组。例如,连接各个论据的配套连接词:For one thing,in addition, besides,moreover,finally,last(1v);first(1y),second(1y),third(1y)…;foT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写作练习。通过这一套完整的教学安排,课堂气氛自始至终相当活跃。
在整个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以学生为主体,把“教”的积极性转化为“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是值得不断探索的。
参考文献
1John D.mcneil,Jon Wiles.The Essentials of Teaching Decisions, Plans.
Methods.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Saundra Hybels.Richard L.WeaverⅡ.Commtmicating Effectively(Fourth Edtton).New York·St.Louis·San Francisco·Auckland·Bogota·CaracasLisbon·London·Madrid·Mexico City·Milan·Montreal·New Delhi·San Juan·Singapore·Sydney Tokyo·T0ronto:McGraw—Hill,Inc.,1995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4王宗谈,语言问题探索,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年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