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相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市辐射效应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充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不充分等是阻碍其区域协同机制建设的重要原因。本文在梳理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京津冀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先进制造业
  1 国内城市群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
  1.1 长三角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
  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有发展规模大、增长速度快、发展态势好等特点,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产业带。同时,长三角经济圈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网络,注重科技和知识要素的传播交流,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较高。此外,长三角经济圈采用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既与国内市场密切相连,又具备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资本和人才的大量涌入,极大的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1.2 珠三角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发展经验
  珠三角经济圈制造业基础雄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体制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集群,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珠三角经济圈注重区域内科学技术信息交换流动,建立了一体化发展统筹机制,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珠三角经济圈具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建立起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同时由于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工作,产业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较高。此外,珠三角经济圈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投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中,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2 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相比,京津冀区域存在着若干阻碍区域协同机制建设的因素,制约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
  2.1 京津冀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充分,持续创新能力亟须提升
  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优势突出,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京津冀地区集中了全国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超过2/3的两院院士,聚集了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7个国家高新区和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丰富密集的创新资源。然而,京津冀区域内创新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科技资源共享不足,三地科技创新协同转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任务比较艰巨。
  2.2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梯度差异较大,制约制造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与京津差距较大,其落差阻碍了京津产业向河北有效转移,增加了资金、人才在区域间流动成本,也降低了企业在京津冀区域间转移的意愿。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结构性失衡比较明显,北京和天津分别为京津冀特大城市,而中间层的大城市数量过少,没有形成有效承接京津制造业的次级核心,致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梯度转移时,由于底层城市层级偏低无法有效承接辐射,区域间难以形成深度梯度合作。
  2.3 京津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程度不充分,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未有效释放
  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共享不足,缺少跨省级的信息化协同平台,北京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有效联接津冀制造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化与产业链对接不充分。同时,京津冀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间政产学研体系缺少深度合作,无法实现信息科技与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转化,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引致的制造业转型与整体区域创新活力无法有效释放。
  3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路径
  在当前全球各国争相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大背景下,天津要对自身优劣势精准识别、精准定位、精准融合,深度推进天津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瞄准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所需的软硬条件,积极吸纳各项要素在京津冀三地聚集,实现以天津科技研发为支撑,北京原始创新、应用性创新资源为保障,河北省生产制造环节为依托的完整产业链,从而实现三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从而深入推动天津先进制造业发展。
  3.1 完善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协同系统架构,优化产业链发展体系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中,产业层次的断崖式差异是阻碍其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根源。天津要积极利用三地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利用北京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充沛的优势,吸纳其科技創新人才、技术、成果、科技金融进入天津。利用河北在原材料、人力成本上的优势,将天津先进制造业中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出去。充分利用北京、河北两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对天津的互补作用,帮助天津先进制造业实现“强链”、“补链”,最终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并驾齐驱的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进而实现先进制造业技术向东北、西北内陆扩散,产业向东北、西北推移的产业发展格局。
  3.2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发展“创新中心+研发转化+高端制造+高端服务”的系统集成体
  天津应借助“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实施和“互联网+”模式,主动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系统集成体。要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模式和新业态,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平台。一要鼓励大飞机、海洋工程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工程总承包等形式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组成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业规模;二要支持资本雄厚的核电设备、水电设备、机床制造等大企业并购有品牌、技术、资源和市场的国内外企业,开展全球制造业资源和价值链整合;三要鼓励环保装备企业在生活、餐厨垃圾处理、沼气发电等技术方面与国外企业联合研发,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占领国际市场。
  3.3 聚焦京津冀区域优势和市场资源配置法则,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先进制造业基础配套能力
  长三角地区最初就是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区域内协同发展,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逐渐发展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这也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借鉴。天津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先进制造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和高端人才服务体系。通过京津冀政策、法规、规划的“多规合一”,促进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京津冀制造业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共同发展。天津在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绿色电池等方面,应加快与保定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邢台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唐山和秦皇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合作,形成京津冀新能源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加快在天津建立中外合作的高新技术转化产业园区,实现跨国先进技术、跨国成套项目、跨国高端人才的整合。天津要坚持以跨国项目合作为载体,引进高端技术和人才。加快推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未来科技城合作示范区等建设,形成跨国先进技术整合基地。
  参考文献
  [1]赵峰,姜德波.三角区域协同机制的经验借鉴与进一步发展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11(02).
  [2]吕世斌,庞卫宏.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比较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2).
  [3]李蕾.基于与京津冀比较的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06).
  [4]宋洋,王志刚.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路径研究——以新常态下2010-2015数据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博物馆是人们获取有效知识的窗口,应用博物馆教育能够促进人们知识水平提升,使人们视野得到开阔。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受客观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博物馆教育信息存在流失现象,使教育效果降低。而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流失现象,使博物馆教育得到实现。本文针对博物馆信息流失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出现信息流失的原因,并讨论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为降低信息流失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育信
摘 要:锅炉是很多工业企业之中都会保留的一种重要设备,主要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的使用需求,锅炉工人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能量投入到锅炉之中,包括电能、化学能等常见能源,在将其进行有效输出,使其转变为温度极高的水以及具有热能量的蒸汽,作为工业企业使用的重要能量转换的载体,锅炉工人必须要对锅炉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在电厂之中使用的电气锅炉,技术人员需要对其燃烧控制体系进行改进,使其具有优化度更高的控制系统,对燃烧
摘 要:目前,热水锅炉作为采暖热源具有节约能源、维修费用少、事故率低、安全可靠等优点,在北方被广泛应用。但是,热水锅炉普遍存在腐蚀问题。锅炉的腐蚀有运行腐蚀和停炉腐蚀两个方面。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防止锅炉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已成为锅炉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水中溶解氧的腐蚀能力也是随pH值的降低而增强的。锅水pH值控制10-12范围,对于防止腐蚀最有有利,在没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内部控制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对监督管理我国事业单位所有经济行为以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内控;策略  1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  我国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
摘 要:农机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机产品维修行业,从源头把关,合理监督才能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也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惠农购机补贴政策也已经落实,最终促使了农机事业得以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农民的购机意愿逐渐增加,农机的拥有量也增加的非常迅速。但是随着农机拥有量的增加,农机零件的损坏率也逐渐增加。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农机零件修理方法及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