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头部脑膜血管瘤病一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19gu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女,20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伴神志不清半年"于2008年7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清晨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抽搐,发作时神志不清,持续约2-3 min,症状缓解后出现逆行性遗忘.约6个月后再次发作.患者一堂弟有癫痫史.头颅CT示左海马头部低密度影中伴有钙化灶,头颅MRI呈现T1等、低信号,T2出现异常信号影,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Gd-DTPA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

其他文献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 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颅内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早期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30岁.半年来反复发作性头痛,头痛剧烈时伴恶心、呕吐.查体:神志清,精神稍差,左侧视力0.6,右侧0.8,眼底检查正常,Kernig征阴性。
期刊
颞叶癫痫附加症(temporal plus epilepsies,TPE)是癫痫发作的起始累及到颞叶及其周边结构(额眶皮层、岛叶、岛盖顶部及颞-顶-枕交界区)并具有复杂致痫网络的多脑叶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2001年法国的Ryvlin等[1-2]最先引用.TPE不仅是一种多脑叶癫痫,还是癫痫患者猝死的特殊危险因素,岛叶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此外继发全身性强直-阵挛的频繁发作也是诱发呼吸衰竭加重的主要
期刊
随着常规经蝶窦显微手术经验的积累、颅底中线区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和神经导航、术中MRI、术中超声、内镜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扩大经蝶窦显微手术不仅用于治疗侵袭海绵窦及向鞍上扩展的垂体腺瘤,也逐渐用于治疗非垂体瘤性颅底中线区的病变,即鞍结节脑膜瘤、鞍膈脑膜瘤、颅咽管瘤、表皮样囊肿、斜坡骨肿瘤等。
期刊
目的 探讨控制减压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重型、特重型颅脑伤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控制减压手术方法者为治疗组,采用常规开颅者为对照组.结果 按GOS治疗结果,治疗组良好率较对照组提高17.2%,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12.5%;术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17.2%,迟发血肿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7.8%,因迟发血肿引起的术中脑膨出治疗组较对照组下
松果体区肿瘤由于解剖位置深在,被周围重要的血管特别是大脑深静脉系统包裹,其组织学性质多样,使得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生不断探索的重点~([1-7]).目前其手术死亡率约1%~2%~([6,8-11]).现总结我院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收治24例松果体区占位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以脂质和复合糖类代谢物在大动脉的聚集为其特征.大量的证据表明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除少数早期研究显示抗生素可减少心脏事件外[2],多数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抗生素并不能有效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期刊
岩斜区肿瘤向上可侵及岩尖、小脑幕切迹、Meckel囊、鞍旁及海绵窦,向下外可累及内听道甚至颈静脉孔;向中线可累及脑干及椎、基底动脉,肿瘤体积巨大时可累及一侧的第Ⅲ~Ⅺ对脑神经等重要结构,而肿瘤又多为良性,其手术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点[1],经岩乙状窦前入路和颞枕经小脑幕-经岩嵴入路都是治疗岩斜区域的肿瘤手术入路,二者的显露范围有一定的重叠。
期刊
患儿女,5d.主因骶尾部肿物5 d,破溃4 d入院.肿物表面有一层透明薄膜,包膜已破溃,内有少许液体.肿物为一实性球形状,表面有毛发,大小约10 cm×4 cm×3 cm,底部连接一寄生足,寄生足与正常足大小相差无几,长有三趾,有趾甲,触摸时有反应,血运好。
期刊
钛材料颅骨成形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日趋广泛.尽管其手术操作简便,但也常有一些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血、硬膜外血肿、脑内血肿、局部脑挫伤、脑穿通畸形感染、修补物外露、修补物松动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