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风险因素和胎盘炎症性病变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系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c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发病和母体风险因素及胎盘炎症病变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180例存活单胎早产儿及孕产妇(妊娠期<32周),记录产妇的年龄、BMI、经产情况、产前类固醇和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母体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差异计数和胎盘组织进行检测。根据Bell分级标准Ⅱa级及以上定义为患有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基于双变量模型和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所有纳入研究的早产儿中14例诊断患有坏死性结肠炎(7.8%,包括11例Ⅱ级和3例Ⅲ级),其中有1例死亡(7.1%)。母体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OR=1.07,P=0.002)、经产(OR=3.39,P=0.013)和早产儿出生体重(OR=0.06,P=0.01)可以作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重要预测因子;出生后24 h内早产儿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P=0.65)不能作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预测因子;临床绒毛膜羊膜炎(P≥0.99)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P=0.46)及脐带炎症(P=0.21)不能作为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的预测因子。

结论

母体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经产、早产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早产儿血液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临床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及脐带炎症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之间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百草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速效触杀性除草剂.人经口致死量为1.0~3.0 g.口服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病死率高.为了总结百草枯中毒治疗经验,现将我院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67例进行报道分析如下。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梗死模型组(n=8)、有氧运动组(n=8),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作前壁心肌梗死模型。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蛋白(COL1a1)、Ⅲ型胶原纤维(COL3a1)基因表达,以及massoon心肌染色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
目的:观察脾切除大鼠受内毒素攻击后,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索脾切除对内毒素诱生TNF-α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脾组(n=36)和有脾组(n=36),动物静脉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0.1 mg/kg制作内毒素血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肝组织TNF-α含量,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PCR)技术检测组织TNF-α mRNA表达改变.结果:内毒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改进和手术操作技巧的不断提高,异位妊娠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几乎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