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交际化方式 提高词汇教学质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ue_h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缺乏有效科学的指导,普遍采用的是重复机械记忆。这种枯燥乏味的、低效率的词汇记忆足以使他们丧失了学外语的兴趣和信心。即使不惜代价把单词记住了,也只不过是一大堆干巴巴的消极词汇,在需要运用的时候却感到力不从心。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词汇基础,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词汇的方法,以后的外语学习就举步维艰了。
  笔者在课堂上用交际化的方式教学词汇,使词汇教学乃至英语课堂教学大有改观。交际化的词汇教学即以所学的词汇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交谈,尽可能地把词汇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教 birthday时,让学生谈及家人、朋友的生日及自己过生日的美好回忆;在教 earthquake时,引导学生谈及一些中外闻名的大地震、地震带及地震的起因,地震前的反应(如天气燥热,暴风雨,动物的异常活动),地震时的情景(如楼房摇晃,树木断裂等),地震后的惨状(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裂,人畜伤亡等)。再如,常见学生把 Christmas写成 Chrismas,如果从该词的起源 Christ讲起,并结合介绍一些西方过圣诞节的风俗习惯,此种错误就会避免。所以,交际化的词汇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能激起学生交谈的兴致,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次接触词汇时,词汇就在他们头脑里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因此,词汇学习对学生来说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富有乐趣、轻松愉快的。
  交际化的词汇教学将词汇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一般课堂上采用的交际教学法相比,以词汇为话题的交际的首要特点是对学生具有真实意义,即所交谈的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或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学生有关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一般的交际法所涉及的内容是根据教学需要而事先设计的,其交际情境是模拟的、人为的,学生难以进入情境角色,所谓的交际如念台词一般。但是如果离开事先设计的情境,学生又苦于无话可说。相比之下,以词汇为话题的交际更具活力。其次,以词汇为话题的交际能激起学生真正的交际需要,思维、语言与交际之间有着实质性的联系。而一般的交际教学法常常是为交际而交际,侧重语言技能训练,以模仿为主。
  交际化的词汇教学是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提倡的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须尽可能地有意义。而学习对学生是否有意义,取决于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实质性的联系。以此为依据,他把学习划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可见,如果学生把一个一个互不相干的英语单词强行塞进大脑即是奥苏贝尔所说的机械学习。在交际化的词汇教学中,所要学的词汇与学生熟悉的词汇及语法联系成为有意义的整体,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融于一体,这就是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了。
  交际化的词汇教学也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倡导的意义学习( significant learning)。罗杰斯所说的意义学习指所学材料要与学习者有某种联系,即要具有个人意义( personal significance)。如果学生把一个一个互不相干的英文单词强行塞进大脑时,这些词汇对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他们是被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大脑对这些枯燥、无意义的东西产生本能的排斥。交际化的词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他们正在学习的词汇来谈及他们自己的事,或者是与他们有关的事,或者是他们感兴趣的事。在交谈过程中,这些词汇对他们输入、输出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他们来说是有个人意义的,因而他们的大脑对这些词汇便具有主动吸收的倾向。一个被动、排斥,一个主动、吸收,效果当然不一样。
  交际化的词汇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对词汇所进行的精加工学习。以所要掌握的词汇为话题进行交谈,生词则受到学生更多的关注,因而印象深刻;在交谈过程中,通过思考、想象、回忆促进了生词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或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实了所学词汇的意义,能增进学生对生词的理解;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生不只是记住了单词,更掌握的是能够自如地运用的积极词汇。所以,交际化的词汇教学能帮助学生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的显著特点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好的,它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线教师尝试着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又出现了种种矛盾,课堂放开了,学生的兴趣是有了,把
期刊
笔者曾对许多低分作文的考生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审对题了、选对材了,而且对考场作文的技巧也耳熟能详——原来,他们什么都懂,就是一到考场上就慌了神,忘记了考场作文特有的阅卷方式和评价标准,只是自顾自地跟着感觉走——可见,大多数考生缺乏的不是素材和技巧,而是意识。俗话说得好,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切不可忽视它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考生,走上考场,脑中除了带上平时积累的素材,还须带上以下五个意识
期刊
传统的无机化学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已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的高职教学不相适应,其课程体系的重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已初步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并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检验,结果表明总体效果良好.  一、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阵地的“异军”,发展迅猛,化工专业应市场之需,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理论基础,能解决常见领域的一般性问题,并具有一
期刊
管理学中有一条著名的“木桶理论”,此理论认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个理论不由得让我联想到教学中,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尖子生,那些老师眼中的“庸才”——学困生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重视对学困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以诚相待,师生融洽  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提问艺术。恰到好处的提问,可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所以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课堂提问有如下认识: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因人施问,注意区分度  提问要让全体学生思考,都有话说,所以在备课时,要经常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问题。要让优生感到兴趣,引发
期刊
寓言是通过一个具体的,生动的,有趣的小故事,从中表达出某种教训,使人们对照自己生活所警惕,存着戒心。寓言作品,千百年来,不仅在中外古籍中比比皆是,而且在小学语文教科书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作为一种区别于散文、诗歌的特殊文学体裁而被广泛采用。虽然教材几经改革,但寓言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丝毫不见改动。从表面上看,寓言教学很简单,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让学生理解寓意,并能熟记,就可以完成教
期刊
豆角,又叫豇豆,原产亚热带地区,耐热性强而不耐低温,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0℃,3~8月均可播种种植,是春、夏、秋季的重要蔬菜之一,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嫩豆荚肉质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烫后凉拌或腌泡。豆荚长而像管状,质脆而身软,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在选购豆角时,一般以豆条粗细均匀、色泽鲜艳、透明有光泽、子粒饱满的为佳,而有裂口、皮皱的、条过细无子、表皮有虫痕的豆角则不宜购买。  1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主要内容都属于电脑操作方面的,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尤其在信息技术会考实行的今天,大多数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把练习作为学生成绩提高的主要方法。而这种做法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多练题,多操作,多记忆,在省会考中通过率就较高,似乎学生的电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但是,当我们看着学生反复地练习那些模拟题,反复地记忆着理论题,而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忘
期刊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
期刊
通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是本次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但由于这是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加之在高考中仅涉及到考大专的学生这一层面,使得很多学生和老师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将其视作当然的“副课”。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真正产生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平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此与同行们切磋共勉。    一、什么样的课堂算得上是有效的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