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德育工作,做合格班主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多数时候,人们提及教师,都会充满崇高的敬意。自古以来,教师也被赋予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班主任不仅是一名教师,同时还是班级管理者。班主任既可以享受教师这一职业带来的敬意,同时又承担呵护学生成长、高效管理班级的责任。尤其是进入初中后,大多数学生进入青春期,班主任的作用便开始格外突出。如何构建优良的班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进步;如何营造温馨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这些问题成为初中班主任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作者也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享一些教学经验,以帮助初中班主任科学合理地开展班级管理,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91-02
  许多教师表示,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做一个合格的初中班主任更不简单。得出这一结论的重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初中班主任需要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责任重大;二是初中生进入叛逆期,教师很难真正地让学生配合自身的工作。不过,随着德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以德育人的教学方法已经开始逐渐地转变教师的这一观念。作为一名教师及初中班主任,该怎样展开德育工作呢?本文将从班主任与教师两个角色的关系入手,简单地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坚守教师的本职工作,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开展一切工作之前,先要铭记一件事情:班主任先是教师,然后才是班主任,当然,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也要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为前提。然而,在现今的一些社会新闻中,不少班主任遗忘了自身教师的本质,以班级管理者的姿态开展管理工作。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不认同、家长不支持,导致班级管理实现不了预期目標。更有一些偏激的学生或家长会以“这个班主任连成为一名教师的资格都没有,凭什么成为班级管理者”的态度站在班主任的对立面,极大地限制了初中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那么,班主任是不是只需要坚守教师的本职工作呢?显然不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在教学之外还需要承担管理的责任,帮助学生有效地发掘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为此,班主任需要在心中树立明确的目标,从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出发,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学习及生活需求,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而为了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班主任后,教师在教学之外要更多地关注班级管理,导致一些教师顾此失彼,忽视了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为此,班主任需要意识到专业素养对于自身的意义,利用空闲时间,借助数字化时代的优势,从网络上获取专业的指导,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教学水平。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步入青春期而被冠上无法交流、固执己见、追求个性的标签。但是,青春期的学生真的无法交流吗?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优秀的班主任会认真地了解学生、尝试与学生沟通、会尊重学生的个性。而当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时,那些所谓的标签便不再有意义。因此,无论是班主任还是学科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学会自我批评。许多教师成为班主任之后会陷入迷惘期,因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只能机械地完成学校下达的班级管理任务。在这一状态下,班主任的工作会显得死板、无趣,这对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班主任及时地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摒弃错误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二、践行德育管理理念,做学生尊重的班主任
  为了更好地展开德育管理工作,班主任不仅需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德育,还要从班级管理者的角度高效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班级是由一个个鲜活的学生组成的,教师在进行德育管理时,必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当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获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时,这些工作才有意义,否则,只是无用功。为了践行德育管理理念,做一个学生尊重的班级管理者,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初中阶段的学生除了性格有特色,个人特长也为他们增加了不少魅力。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教师需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班级学生的特长,积极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展现机会,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班主任的认同,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积极性。例如,不少学生在课外会学习特长,但因为这些特长大多数时候是在家长的逼迫下去学的,所以一些学生不愿意分享和展示自身的特长。班主任可以以此为班级管理突破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个课外学习事物。而学习过这一事物的学生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注意的事项分享出来,在学生选择、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优势,无形之中也推动了学生优势发展,这也是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创新班级管理模式,增添班级活力。提及班级管理,许多人对它的定义都是制定若干条班级规定,让学生按照班级规定进行日常学习、活动。但是,班级管理涉及的内容往往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层面。尤其根据德育管理的要求,班主任还要通过班级管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为此,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现阶段的班级德育管理中,教师可以从减少不必要的班级规定入手,对于一些不利于营造班级平等氛围的规定,班主任应当及时摒弃。同时,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能够从内心热爱班集体,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最后,重视德育教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以教学为主,不能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因自身思维误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学习观念。在这些不正确学习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容易做出一些不正确的举动,这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因此,为了实现初中德育管理目标,班主任可以以教师的身份展开德育教学工作,向学生宣传德育教学的意义,教学可以采取开展主题班会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板书宣传的方式,教学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但是教学的目的必须一致。同时根据德育教学的目标规范自身的教学流程,从自身做起,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三、加强家校沟通,做家长认同的班主任
  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之间最为明显的差异在于,班主任承担着与家长交流沟通的重要责任。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班主任不仅需要在校内高效地运用班级管理策略,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还需要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让家长支持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但是,在现阶段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少班主任发现家长因工作忙碌,平常极少参与班級管理,而当班级管理出现瑕疵时,家长就会要求班主任给予解释[2]。因此,为了提高德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班主任需要加强家校沟通,让班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首先,班主任要按时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具体情况。家长与班主任分别代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德育工作却不是独立于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现阶段,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无法满足德育工作的要求,班主任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无法快速掌握学生在校的情况。为了有效地缓解这一现状,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同时向家长征求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有效进行。
  其次,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当学生进入初中之后,有的家长会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工作,一些家长开始漠视学生的家庭教育需求,导致学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道重要防线,在这一关键时期更需要承担责任,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为此,班主任可以针对德育教学工作的需求在班级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让家长按姓氏首字母的顺序轮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尽管这样的安排会引起一些家长的反对,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会有更多的家长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在家长的监督下,更加高效地展开班级管理工作,提升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认同感。
  最后,班主任积极开展家校互动活动。进入初中三年级后,中考的压力开始逐渐加大,学生、家长、教师开始围绕中考展开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往往是局限于他们个人的,三者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例如,在中考前期,班主任可以以“压力”为主题开展一次课外活动,让学生分别代表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家长代表学生,“压力”通过各种方法来到“学生”身边,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打击,而“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挣脱“压力”的束缚。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家长理解学生现阶段所面临的压力,从而对学生多一些理解与关心。同时,这一活动也让学生从家长身上学习了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只有学生、家长、教师三者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初中德育教学工作才能效率最大化。
  初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同时,初中班主任还承担着班级管理的责任,因此要营造优良的班级氛围。班主任需要以德育人,始终带着德育理念开展一切活动。只有班主任在德育教学的基础上,秉持一视同仁的教学态度,展开细致入微的管理工作,加强家校沟通,班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地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能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黄莉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艺术[J].科学咨询,2020(7):73.
  [2]张红英.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学周刊,2020(10):165-166.
  作者简介:张丽花(1986— ),女,江苏江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语文教研组长,班主任,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而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作者通过营造画面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解决。基于此,文章探索了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与音乐鉴赏。  关键词:初中音乐;乐感;音乐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83-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肩负起德育的重任,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思想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把握好学生的人生航向要依靠我们的努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文本解读、生活化迁移、扩展阅读以及实践互动等方面培养学生优秀、健全的人格,让德育渗透于无形,渗透于每时每刻。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89
摘 要:对学生进行耐久跑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使得学生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塑造坚韧的性格。在当前中考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训练,教师应当抓住耐久跑练习的特点,对训练场地的安全性进行检查,并打破以往以考代练的训练结构,以便助力学生耐久跑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中考体育;耐久跑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
摘 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促进了美术课程的发展。文章基于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所遇见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观点和举措。这为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的改革和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农村小学美术教师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育;职教认同感;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1-0095-0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