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打假”斗士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et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更多病友不再上当受骗,避免既耽误治疗时间又导致病情不可逆转的恶果,我建议大家都来当“打假”斗士。
  我在1997年患心肌梗死前,曾吃过4个月的某降糖纯中药胶囊。再次去购药时,卖药的医生说:“刚收到治疗合并症的系列药和有关资料,我还没来得及看,你拿回去看看,自己选一下,看哪种药适合治你的病。”我回家一看,该药的成分里还有优降糖,这怎么是纯中药制剂呢?我就去找她说:“要么你现在就停止电台讲座,因为咱们已经很熟悉,我既往不咎;要么咱们去找相关部门讨个说法。”结果她选择-了前者。
  有一次,我看到某药品专卖店门口宣传“能根治高血糖”时,就直接推门而入,对售药的人说:“多长时间能根治?咱们可以签个协议,只要能根治,花多少钱我都认了。如果不敢,你们就把‘根治’二字去掉!”售药的人说:“我是打工的,您别难为我。我把你的意见向老板反映一下。”不久后,这个广告果然把“根治”两个字去掉了。
  在我们当地电台,我曾听到广播中称:“××物质可阻止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药可破坏磺脲酸,所以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具有快、准、稳的特点,3-5天见效,很快可停用西药。该药还出口美国……”显而易见,这是骗人的广告!我多次找该电台的副台长反映这几则虚假广告的情况,终于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之后,再也听不到这些虚假广告的声音了。类似的情况很多,不一而足。
  在此,我建议患者朋友们不要再轻信广告的花言巧语,对虚假广告不能听之任之,要群起而攻之。人人争做“打假”斗士,捍卫我们的健康和血汗钱。
  
  我能改变糖尿病  唐素华
  
  2006年6月的一天,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因感觉手指麻木而去医院看病,没想到测出血糖值较高,随着进一步的检查,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当时糖化血红蛋白在10.5%左右。怎么可能呢,医院会不会搞错了?平时身体不错的我怎么会摊上这么倒霉的病呢?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确诊后,我受到很大打击。刚开始时,我很自卑,排斥这个病,有一段时间还走了弯路。因为外界盛传糖尿病就是“不死的癌症”,并说千万不要打胰岛素,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我拒绝打针吃药。心想反正也治不好,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时,是我的家人给了我莫大的关心和帮助。
  老伴经常跟我谈心,开导我,陪我散步,让我积极就医;女儿帮我订阅了《糖尿病之友》杂志,陪我一起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等讲座活动。全家人还共同研究每日菜谱,做到既控制好每日进食总热量,又保证膳食平衡,同时口味俱全。渐渐地,我逐步开始了解糖尿病,并从态度上正确对待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正确使用胰岛素及降糖药。同时,我买了一台血糖仪进行监测,了解血糖的变化,根据血糖高低来调节药物与饮食,较好地驾驭“五驾马车”。闲暇时,跟社区的“糖友”共同交流经验,积极参加社区文艺活动(如扭秧歌、踢毽子、跳健身操),心境也开朗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的血糖逐渐平稳,近几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都在4.6%左右,甘油三酯也在正常范围内,目前没有并发症。
  糖尿病改变了我的生活,也使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以及家人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也改变了糖尿病。我要告诉像我当初一样的新“糖友”: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你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掌握好“五驾马车”,你就能战胜它!我们也能像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拥有幸福美好的明天!
  
  编辑 钟 卉
其他文献
打鼾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饮食富含预防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显示,鱼类、亚麻籽油、胡桃、大豆等食物所含的脂肪酸,有预防1型糖尿病的功效。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研人员调查了1770个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发现患病风险高的孩子只要多吃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体内出现胰岛自身免疫成分的可能性就会减少55%。他们还检查了244个孩子血细胞膜里脂肪酸的情况,发现血细胞膜存在这种脂肪酸的孩子,
期刊
有位患者家属来院咨询时说:“我爱人去年刚刚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生先后给他开过好几种药物。我希望他的血糖能控制得好一点,并发症能少一些。但是因为他工作忙,应酬多,又常出差,因此血糖总是不稳定,在外面吃饭的机会一多,血糖就升高。医生一再告诫他要保持血糖稳定,上下波动不好,可我爱人就是不当回事,把医生的话当成耳边风。他说他的糖化血红蛋白是7.0%,这数值是合格的,根本不用担心。那么,他这种情况到底要不要
期刊
我于1998年4月到医院检查时,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这时我已经出现并发症了,医生告诉我一定要长期吃药。当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认为病都是有来有去的,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了治疗之路。6年中,我试过气功,用过六七种药物和保健品。只要号称能治愈糖尿病的,我都试用过了,但每次都是以希望开始、以失望结束。    对胰岛素有了正确认识    2005年我接触到了《糖尿病之友》杂志,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对糖尿
期刊
一位糖尿病患者这样形容自己确诊时的状况:“今年我31岁,3年前的6月份,因为多次口干,我到门诊检测了一下血糖,结果超过了14.0mm01/L。当时我很痛苦,也很无奈,虽然没想过死,但是总觉得世界对我太不公平了。我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非让我承受这份痛苦呢!我还有很多没做的事情,我还要奋斗,还要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可是什么都晚了。”  这位朋友当时的心情,和大多数刚刚患病的病友们一样,感到悲
期刊
X  如今,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虽然糖尿病本身并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会在人们不注意时诱发各种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或者致残,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积极调整治疗方案。因此,血糖的自我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糖监测的作用    血糖的自我监测是近十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和保健人员提供了动态数据。对患者血糖动态变化情况的
期刊
一走进病房,就看见马起宇老爷爷正安静地坐在床上。两年前已经失去了一条腿的他,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今年87岁高龄的马爷爷,思维非常清晰,能清楚地回忆起刚患糖尿病时的那段时光。那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当时他六十出头,身体很好,还没有退休……在回忆中,他的眼神逐渐黯淡,隐含悔意的话语令人忍不住心酸。    不痛不痒,没关系    1982年,马爷爷在体检时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当时全社会对糖尿病都不
期刊
张连记主任:  您好,我是《糖尿病之友》的忠实读者,在杂志上读到过您很多文章,受益匪浅。最近在2007年第9期上,看到一篇您的文章《初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理想选择》,从中我很受启发,就自己的情况向您请教一下。  我今年也是50多岁,患糖尿病刚2年,一直在用二甲双胍治疗。由于我还没有退休,经常有些应酬,致使我血糖控制也极不稳定,空腹血糖有时会超过10.0mmol/L,这些都和您文章中介绍的孔先生相似。
期刊
解读    女性在更年期前,因为有女性荷尔蒙的作用,使得血管比较不容易硬化、阻塞。更年期以后,身体内的雌激素大幅减少,心脏血管缺乏缓;中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就会急剧增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在50岁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要少于男性,但绝经期以后则显著增加。绝经期女性患冠心病的危险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绝经前上升了4倍。    症状不明显一定要重视    糖尿病患者本
期刊
“我今年72岁,身高170厘米。体重83千克。1987年时,我去医院体检,总胆固醇严重超标,医生说:“你的血脂太高了,必须重视。否则,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同时要减肥。老话说:‘裤带长,寿命短’啊!”但我当时没有不适的感觉,身体又棒,所以并没有因医生的劝告而收敛,依旧过着酒饭照样吃、香烟照样抽的生活。”    无知——有病不住院    1992年,我化验空腹血糖为10.0mmol/L,总胆固醇和甘油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而治疗新诊断的糖尿病时,普遍面临着一项艰难的选择——是使用胰岛素还是使用口服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出适合这位患者的药。有的患者适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有的则需要注射胰岛素。不少患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长期口服降糖药安全吗?会不会损伤我的肝功能或肾功能?为什么我要打胰岛素?究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