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 此物最相思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艺诞生于中华文化的摇篮,是中国陶艺的一个靓丽分支。早期的日用器时代没有磨灭紫砂陶的灵性光华,短短数百年就发展出了精彩纷呈的紫砂陶艺作品。作为伴随着茶文化共同发展的手工陶艺,从明清以来,紫砂壶已经奠定了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和艺术法则。以文化為先导,由不同领域的文化艺术元素为基础,将中华文明的种种不凡都熔铸一身,加重了紫砂壶的文化艺术地位,最终衍化出现代紫砂陶艺,让世界重新审视紫砂壶的文化价值,物质价值,并受到了高度的赞赏和共同的拱璧。
  文化是一切艺术发展的源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一直主导者泛亚洲文化的宗主地位,并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四方,即便是深受西方文明及价值观渲染的日本、韩国都以溯源中华为荣耀,这种荣耀根治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在语言,文字等诸多文化的基础领域,正因为这样,无论外来文化如何侵蚀,无论中华文明是繁荣还是衰落,都能传承相继,生生不息。我认为紫砂文化想要发展,想要延续,就必然要契合这一根本,将自身融入文化的传承,让紫砂壶存在本身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见证时光长河的侵袭,见证我们每一代紫砂人所作出的努力。
  诗人王维的一首《相思》让南国的红豆成为了有情人传情表意的信物,相思红豆由此得名。古人古诗流传,是因为人间的相思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的主题,人的情感宣泄人之所爱,但奈何承载爱的目标却远在天涯。以此相思为引,沉浸在今朝今宵且珍重,人世间最纠缠的情感之中,体味其中种种,方能理解历来文人墨客缱绻动容的笔下风光,方能明了,情感是艺术创造的灵魂。倘若一个艺术家,创作的主题与其创作时的情感相互匹配,那只要他前期打了下坚实的基础,拥有充足的艺术素养,那么一件佳作也就不期而至。然而艺术家们不可能总是沉浸在同一种的悲欢离合,世间情感种种不同,在艺术的长廊里能幻化出无穷的风姿,无论是哪一种,都能在凡人的心灵上,撂下深刻的烙印。
  眼前的这件《相思》,清靓别致印入眼帘,用一颗小小的红豆,烘托出无穷关联的情感,为红豆题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艳欲滴的颜色仿佛代表了剧烈澎湃的浓烈情感,将相思的底色铺垫,一粒小小的红豆,既是点缀又是点睛,是情感的汪洋中指点方向的明灯,这种种布局,仿佛是在问出一个问题,真情是否寥落,路在何方?细品此壶就如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归落于心。
  一旦确定主题,作品从选料开始就必须有所契合,在众多的紫砂泥料之中,极其纯净的红泥无疑是宣泄情感的最佳底色,壶与杯均为圆形,既显得圆融如意又似一颗颗红豆,混圆的布局让周身成为一体,线面的结合更加显得天衣无缝,传统器所谓“珠圆玉润”的外在表征便是如此。而饱满大气的壶身,更进一步让人浮想联翩,想到那种种承载着相思故事,铭记情感相伴一生的诺言。
  整件《相思》从“豆”的形态稍微变形,一壶一杯,相伴相生,主壶盖嵌入壶身,丝合细密,远看浑然一体,俨然就是一颗成熟饱满的红豆,两器分而相合,关联映照,布局精妙。壶盖以“红豆”作钮,发于枝干,生动形象,简单寥寥的塑造带来一抹大自然的温柔情致,使人联想,让人在情感中窥见真实。而整件作品的无论是从视觉还是触觉都给人一种温暖,圆润,饱满的感觉,并贯穿始终。在这种形态与意蕴相互和谐的搭配中,红豆相思,佳期如梦的情怀呼之欲出,让人难以释怀。
  颜色、形态、同样是紫砂壶艺的基础,从基础入手,融入创作主题,能够更好的相辅相成,一个人技艺的磨练终有极限,当基础的技艺无法让自身获得更多的成长,那么寻找适合的主题,契合自身的情感,就成为艺术创作突破瓶颈的最佳手段。
  便如这件《相思》,真切的将相思情聚焦,同时注重在色泽、器形、装饰及搭配等各方面的设计,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视觉突破以及温暖动情的心理感受。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作托红豆,寄相思,引发情感共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在磨练自身技艺的同时,浸润情感,种种感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的市场需求,才能寻求艺术领域有所突破。注重作品内涵,是新一代紫砂艺者的要求,无论是陶铸名家,还是紫艺新秀,都在当下这个共同的舞台彰显着自身的品格特征和紫砂文化,让传承的果实更加艳丽,成就我们共同的愿望。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说的翻译中,人物形象塑造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鉴于此,本文探讨了在译文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原则——等值原则。译者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究了非文学翻译的技巧和意义,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翻译实践中各层面的问题做了详细的解析与探究。同时,通过对此次翻译实践及对相关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的探究,得出了最适合对与此次翻译实践文本同类型文本资料的正确翻译步骤与翻译策略,为今后的翻译实践与
期刊
摘要:本文从电影《太极旗飘扬》的导演艺术特点入手,通过分析战争中人物性格的转变,导演视角的选取,重要道具的运用等,探究《太极旗飘扬》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战争;客观;主义;人性  《太极旗飘扬》在韩国电影史上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仅仅作品无论从战争场景,剧情框架,演员选取完全按照好莱坞大片模式打造,创造了韩国电影票房难以逾越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影片视角客观,无政治立场,不为任何一方颂德,
期刊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对语言起到装饰作用,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隐喻随处可见。当然在政治语篇中也不例外。政治语篇作为一种特殊题材,其措辞严谨,内容与日常生活用语差距大,难懂。作者发现由于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运用,使得抽象难懂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使普通民众也能理解其政治立场。本文从概念隐喻角度出发,分析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总结习主席在讲话中运用的主要概念隐喻,分析其原因,从
期刊
摘要:在永恒的孤独之中,凡人皆有所寄托。因为不想成为可耻的人,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断地在寻找朋友。我们就是这样,常常为这个过程感到无限的疲惫。对于Mary and Max,我们都不完美,但我的世界因你而完美。  关键词:影评;孤独;相知  引言  我觉得每个人的各个人生阶段都会有一部标签式的电影,也许很多年之后翻过来看的时候是可笑而滑稽的,但那的确是当时的状态,等哪天想回忆什么的时候,就找出来看
期刊
摘要:特色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场域,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期,如何平衡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博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的一个瑶族村的特色民族村寨建设为例,就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性保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特色民族村寨;发展性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建设  一、拉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现状  拉片村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西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 全
期刊
摘要:良好的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让我们家校携手从点滴做起,从关键期抓起,利用榜样的力量,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名言道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
期刊
摘要:影响航空安全的因素有以下几种:人为因素、跑道入侵、气象条件、空中相撞、机械与维护。最近频发的航空安全事件也使得对航空安全不了解的人群引发了恐慌。不过从整体上讲,航空运输依然是所有运输方式中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人为因素导致的各种错误是导致航空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航空公司1420航班的实际案例,剖析航空事故的成因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航空事故;安全管理;人的因素  一、人为
期刊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与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计划成果]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非常注重反腐倡廉工作。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民族危亡,面对国民党的“溶共”政策,中共更是如此,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工作,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基础性的工作。为此,中共在这一时期开展了为人民服务、民主、法制、整风运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廉政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使陕甘宁边区成为了世界上最进步的地方
期刊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习近平  十几年的工作历程,曾经的年少轻狂,早已荡然无存,内心的棱角也已渐见光滑,简单粗暴的教育早就失去了它的功效,面对眼中的学生多了一份怜惜,少了一份责备,少了一份责罚,多了一份宽容,我深感对学生的教育该从“严”向“理解和宽容”转变,因为宽容也有力量。  偶然读到一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陶先生曾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有一次,他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对何多苓《雪雁》作品02的直接观感,重点分析作品中“四横一竖”等构成要素,进而探讨各种构成要素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最终把该画放回整个《雪雁》系列作品中进行讨论,更为丰富和全面地剖析《雪雁》作品02。  关键词:何多苓;《雪雁》作品02;构成;形式  初观何多苓《雪雁》作品02,第一眼便被该画牢牢吸引住。画面主要由一个背包男人的背影、一片有水的沼泽地、一群远行的大雁和远处水天一色的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