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职业学校精品课程体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是精品课程建设重要目的之一。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共享性、系统性、互动性、先进性、创新性和标准性等,真正体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构建;为学习者服务;精品课程;体系
继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来,作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的领军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即行动起来,组织30多所分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得到稳步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到了攻艰克难的实施阶段,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联合学院不失时机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发布《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分院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有幸组织、参与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并我国目前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引发了一些思考。
1.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认知情况调研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根据《精品课程评价标准》,易使学校将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配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
通过对学校的精品课程进行调研,仅有13%的学生回答其所学课程在校园网内有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学生中只有11%的人知道什么是精品课程。对于经常上网浏览学习校内外精品课程网站等网上教学资源的学生仅占9%,而几乎从来都不看的占了63%,10%学生认为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很好,15%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75%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一问题,仅有8%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1]
从上述调查不难发现,作为学校大力投入、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的精品课程,对于学校服务的主体——学生,获益并不多,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中,考虑最多的应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中收益,最终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体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应考虑的问题
(1)如何实现共享,让各分院的学生及时浏览到所有分院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要求“高质、共享”,如果只有“高质”而忽视了“共享”,精品课程的意义很难得到体现。学生并不知道哪个精品课程应到哪个学校的网站上去搜寻,如在联合学院网上或其他公共的网络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题网站,既可使学院及时了解各分院的建设情况,也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各分院的学生及时浏览到所有分院的精品课程。
(2)如何实现精品课程的系统性,避免同类专业同课程的“重复”或“空白”现象,增大专业课程的覆盖度,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
联合学院各分院的专业大体可分为机械加工类、电子类、计算机类、旅游类(含烹饪、酒店管理)、艺术类、商务经贸类等,可由联合学院牵头,进行资源(设施、教师、教法)整合,课程的优化。充分发挥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功能,构建联合学院职业教育特色的、系统性的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联合学院各分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如何加强质量监控,延长精品课程的生命周期。
让学生看最新专业前沿知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心,也是建设的难点所在。目前正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阶段,信息不及时更新很容易落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信息的更新一是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努力,二是要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建立一个完善的精品课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点击率、内容更新等考核指标来推进精品课程的与时俱进。
(4)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更多的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精品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让学生轻松易学,一看就懂。
职业学校的学生偏重感性思维,易对实践感兴趣,在精品课程中建立模拟企业、模拟车间、模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通过浏览我国其他省市的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发现,提供仿真教学环境的精品课程少之又少,网站中更多的是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等,其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了视频资料和企业环节教学视频资料。对于已经公布于网络的教学资源,予以高度关注的也往往是该门课程的教学队伍,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关注度则低得多。
(5)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师生之间互动,如在线提问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言论和倾吐心声的机会。
“教是为了不教”,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而不考虑或较少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职业学校在加强实践教学,尤其在以项目模块组织实施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反馈对于教师更新教材、更新教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更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关注度。通过对全国精品课程的点击显示,开展精品课程在线答疑的学校并不多见,师生互动率明显不足。
(6)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完善评价标准,加入学生评价的元素。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评价标准应与普通高校有明显区别,体现职业教育的导向性,如教学团队中行业企业人员所占的比例,教学方法中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的使用,生师互动情况,受学生欢迎程度、点击率,与技能大赛结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精品课程的评价不仅仅有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应该有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及学生的参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立体化、综合化。
(7)如何加强精品课程宣传,让学生了解精品课程,鼓励学生浏览,对学生学习有帮助。
加大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是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和推广的关键。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将精品课程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学习问题或工作任务,促使学生到网上查询,鼓励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解决学习问题,发表个人意见。
3.构建“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职业学校精品课程体系的思考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指导方针,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充分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应作为职业学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1)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系统。
学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等,召开各个层面的学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
(2)教学团队中增加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团队的构建除了要注意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还应增加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鼓励与当代学生能够亲密接触的、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容易沟通的年轻教师加入精品课程建设队伍,着重进行学生心理分析,以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传递与分享,使精品课程所需的网络资源得到实时更新,点击与下载更加快捷。通过当代信息科技的时尚外衣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设计自动反馈体系,使得教师能够及时通过计算机的统计获得学生的掌握应用数据统计。[2]
(3)教学过程增加行业企业参与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应强调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在教学阶段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包括真实设备、环境、操作过程(流水作业)等等。增加视频材料,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文本、音像、影像、模拟软件等。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多样化的选择和灵活性运用,如采用有“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社会调查法”等。
(4)丰富课程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精品课程的最大亮点在于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除应具有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教学效果等描述性的资源外,还必须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网络资源、课程生师互动的网络资源等,真正体现为精品课程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受益者。
(5)建立学生自评自测系统,增强学习自信心。
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角度来看,应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建立学习自评自测系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看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因此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水平及学习习惯等特点,把它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精品课程不只是一个为学校创品牌的手段,更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习者获得收益的有力措施,只有将精品课程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参考文献
[1]赵玉麦,雪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2-114.
[2]王雅平.综合研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短板——信息技术的应用限制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09(4):14-15.
关键词:构建;为学习者服务;精品课程;体系
继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行动计划》以来,作为江苏省职业学校的领军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即行动起来,组织30多所分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大力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得到稳步推进。目前,课程改革已经到了攻艰克难的实施阶段,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深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去,联合学院不失时机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发布《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分院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并提出了具体要求。
笔者有幸组织、参与了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并我国目前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的调研和研究,针对精品课程建设“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引发了一些思考。
1.学生对精品课程的认知情况调研
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根据《精品课程评价标准》,易使学校将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到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配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忽视了受教育的主体——学生。
通过对学校的精品课程进行调研,仅有13%的学生回答其所学课程在校园网内有相应的课程学习网站,学生中只有11%的人知道什么是精品课程。对于经常上网浏览学习校内外精品课程网站等网上教学资源的学生仅占9%,而几乎从来都不看的占了63%,10%学生认为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很好,15%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75%的学生认为一般。对于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这一问题,仅有8%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1]
从上述调查不难发现,作为学校大力投入、教师花了大量心血的精品课程,对于学校服务的主体——学生,获益并不多,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中,考虑最多的应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中收益,最终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体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应考虑的问题
(1)如何实现共享,让各分院的学生及时浏览到所有分院的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要求“高质、共享”,如果只有“高质”而忽视了“共享”,精品课程的意义很难得到体现。学生并不知道哪个精品课程应到哪个学校的网站上去搜寻,如在联合学院网上或其他公共的网络平台建立精品课程专题网站,既可使学院及时了解各分院的建设情况,也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各分院的学生及时浏览到所有分院的精品课程。
(2)如何实现精品课程的系统性,避免同类专业同课程的“重复”或“空白”现象,增大专业课程的覆盖度,让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精品课程资源。
联合学院各分院的专业大体可分为机械加工类、电子类、计算机类、旅游类(含烹饪、酒店管理)、艺术类、商务经贸类等,可由联合学院牵头,进行资源(设施、教师、教法)整合,课程的优化。充分发挥专业协作委员会的功能,构建联合学院职业教育特色的、系统性的精品课程建设,促进联合学院各分院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3)如何加强质量监控,延长精品课程的生命周期。
让学生看最新专业前沿知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心,也是建设的难点所在。目前正处于知识信息爆炸的阶段,信息不及时更新很容易落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信息的更新一是需要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努力,二是要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建立一个完善的精品课程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点击率、内容更新等考核指标来推进精品课程的与时俱进。
(4)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将更多的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引入精品课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让学生轻松易学,一看就懂。
职业学校的学生偏重感性思维,易对实践感兴趣,在精品课程中建立模拟企业、模拟车间、模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通过浏览我国其他省市的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发现,提供仿真教学环境的精品课程少之又少,网站中更多的是教师的电子教案、课件等,其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了视频资料和企业环节教学视频资料。对于已经公布于网络的教学资源,予以高度关注的也往往是该门课程的教学队伍,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关注度则低得多。
(5)如何实现教学方法上的师生之间互动,如在线提问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言论和倾吐心声的机会。
“教是为了不教”,只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而不考虑或较少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职业学校在加强实践教学,尤其在以项目模块组织实施的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反馈对于教师更新教材、更新教法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具有互动性强的教学环节更容易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关注度。通过对全国精品课程的点击显示,开展精品课程在线答疑的学校并不多见,师生互动率明显不足。
(6)如何根据职业教育特色完善评价标准,加入学生评价的元素。
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评价标准应与普通高校有明显区别,体现职业教育的导向性,如教学团队中行业企业人员所占的比例,教学方法中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的使用,生师互动情况,受学生欢迎程度、点击率,与技能大赛结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精品课程的评价不仅仅有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应该有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及学生的参与,评价主体应多元化、立体化、综合化。
(7)如何加强精品课程宣传,让学生了解精品课程,鼓励学生浏览,对学生学习有帮助。
加大对精品课程的宣传力度,是提高精品课程资源的应用和推广的关键。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和学生都深入了解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将精品课程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学习问题或工作任务,促使学生到网上查询,鼓励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解决学习问题,发表个人意见。
3.构建“为学习者提供服务”的职业学校精品课程体系的思考
职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把“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指导方针,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充分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应作为职业学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与基础。
(1)在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摸清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系统。
学校在进行精品课程建设之前,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如学生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年龄特点等,召开各个层面的学生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
(2)教学团队中增加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团队的构建除了要注意教学水平等方面的问题,还应增加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鼓励与当代学生能够亲密接触的、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容易沟通的年轻教师加入精品课程建设队伍,着重进行学生心理分析,以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传递与分享,使精品课程所需的网络资源得到实时更新,点击与下载更加快捷。通过当代信息科技的时尚外衣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设计自动反馈体系,使得教师能够及时通过计算机的统计获得学生的掌握应用数据统计。[2]
(3)教学过程增加行业企业参与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设计应强调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在教学阶段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包括真实设备、环境、操作过程(流水作业)等等。增加视频材料,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包括文本、音像、影像、模拟软件等。在课程教学中加以多样化的选择和灵活性运用,如采用有“任务驱动法”“课堂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社会调查法”等。
(4)丰富课程的网络资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精品课程的最大亮点在于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除应具有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队伍、实训条件、教学效果等描述性的资源外,还必须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的网络资源、课程生师互动的网络资源等,真正体现为精品课程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受益者。
(5)建立学生自评自测系统,增强学习自信心。
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角度来看,应是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建立学习自评自测系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为持续性发展创造条件。
建立为学习者提供服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是看学生的满意度和参与度,因此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水平及学习习惯等特点,把它建设成为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精品课程不只是一个为学校创品牌的手段,更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习者获得收益的有力措施,只有将精品课程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切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参考文献
[1]赵玉麦,雪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2-114.
[2]王雅平.综合研究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短板——信息技术的应用限制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09(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