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生长需要而教

来源 :教育界·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yan03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数计算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主要运算知识。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正确建构知识体系,是数学老师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法;生长需要;数学教研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要掌握整个分数乘法,就需要在这节课上从整数、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行迁移。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不该是枯燥乏味的,不该是“为教而教”的,而应该是“为学生的生长需要而教”。
  一、以旧引新,给新知铺设桥梁
  “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就是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生长的能力。”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因此,为学生的生长需要而教,首先就要不懈地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12+12+12+12+12或12×5
  3个1.5是多少?
  1.5+1.5+1.5或1.5×3
  师:这两个式子都能用乘法表示,那么怎样的式子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式子,我们就能用乘法来表示。
  2.口算
  1/6+2/6+3/6=6/6=1
  2/9+2/9+2/9=6/9=2/3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的分母相同,是同分母加法。
  师:同分母加法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
  生:只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师:那么这两个式子都能用乘法来表示吗?怎么表示呢?
  生:第一个三个数不同,所以不能用乘法表示,而第二个数字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9×3。
  师:这个式子与我们以往所认识的乘法算式有何不同?
  生:式子中出现了分数。
  通过这样的两组复习题,笔者在导入部分完成了对乘法意义的复习,对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复习。以及在比较中,自然出示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数与整数相乘。
  设计这一环节时指导思想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育即生长,新的知识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只需要把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剖析,就能发现新的知识种子,然后在课堂上,让这颗种子进行萌芽。
  二、由浅入深,让问题自然呈现
  “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就是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生长既说明了生命的存在,也说明了需要发展的状态。生命的意义就是实现生长需要,没有生长,生命就会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人和动植物的成长一样,无不在展现自己的生命意志。但人和动植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有意识,有意志,不断地向环境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不时地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而不是阻碍或抑制他们的发展,就成了教育的核心命题。教师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来设计环节。
  修改前: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学生可能用加法计算,列式:3/10+3/10+3/10;可能用乘法计算,列式:3/10×3(或3×3/10)
  直接教学3/10×3的计算过程。
  修改后: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学生可能用加法计算,列式:3/10+3/10+3/10;可能用乘法计算,列式:3/10×3(或3×3/10)
  比较乘法与连加两个算式。
  学生可能更倾向于连加,因为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不该打断学生,就让学生接着做,得出分母不变,仍是10,而分子由3个3相加,就能写成3×3,所以最终答案是9/10。然后再来问乘法算式的得数等于多少?同学们的回答不约而同,9/10。
  此时就应该激发学生的需求,为什么就等于9/10呢?
  于是学生们从自己的已有经验发现,3/10×3就是3个3/10相加,也就是3/10+3/10+3/10,至于为什么等于9/10,也就迎刃而解了。
  修改前,按照老师的做法来做,学生的确能熟练算出答案,但是经过课后调查,学生其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对算理一知半解。因此,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學生的发展需要,而这些问题又是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中提取得到,所以,我把教学设计修改得更符合学生的生长需要。问题也要从浅入深,根据学生的需要,暴露出问题。
  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外界因素可以影响它,但是不能改变它。在课堂中也是这样,应当不时地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学生不需要的东西,不该强加给他。
  三、溯本求源,在深究中显本质
  “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就应该层层剖析,从本质上了解数学,应用数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真理,而且要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对于数学来说,不光要会解决一个问题,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及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在课中,练习部分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课上知识的常见手段,但是教师不能只为了检查是否会做而做练习。应该多问问孩子是不是懂了,以及这个方法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还能用这个方法解决怎样的问题。例如:
  练习3:幼儿园有3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吃1/2块月饼,一共吃多少块月饼?36×1/2=18(块)   练习4: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4/9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6×4/9=3/8(块)
  学生对于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基本不成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用乘法做,一知半解。
  因此,教师追问:比较一下这两题,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他们都是用分数乘法表示的。
  师:这两题为什么都能用分数乘法来表示呢?
  层层剖析,激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本质的需要,让学生进行二次读题,从题中看出,第一题就是算36个1/2是多少,而第二题就是算6个4/9是多少。让学生知道原来这两题的本质都是再算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让本质服务于实际。可以问学生怎样的题目可以用分数乘法来做呢?让他们知道只要是求几个几分之几的题目,都能用分数乘整数来计算。
  对数学本质的剖析,是学生自我生长的内视,就好比在生长中进行一次体检。反省自己,对于生长需要是否已转变为自身的能力,能够帮助自己破土而出。
  四、深度拓展,体现数学的价值
  “为学生的生长而教”,就是要不断地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从而体现数学本身的价值。叶澜曾说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因此,生长更侧重于精神层面,即精神生长。数学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建立紧密的思维逻辑,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的价值不仅在其实际的用途,更有其数学的特殊性质带给人们精神层面需要的价值。绝大多数人从事于数学是基于人类物质生活上的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确实也使人产生一种精神上的需要:理性生活的需要。
  于是,教师在练习中,增设了“我来挑战”环节,让学生试着计算19/20×21,一部分同学埋头苦算起来,而有一部分同学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盯着大屏幕看。
  师:咦,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9×21,两位数乘两位数,虽然我会算,但是我不想这样算。
  教师在这时可以适当追问:如何才能更简便地计算这道题呢?
  由此让学生产生理性思考。学生会从乘法的本质上来考虑这个问题,算19/20×21,其实就是算21个19/20是多少,可以先算20个19/20,再加1个19/20。发现20个19/20,正好能约分成19,再加19/20,变得十分简单。
  实现人的增长,尤其是促进人的精神生长,这才是教育的终极意义。因此,面对有着丰富多彩生命内涵的学生,教育只有回到生命,才能展示出它的無穷魅力,实现数学在实质生活中,或者是精神需要中的价值。
  总之,“为学生的生长需要而教”是新课标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生长的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要在学生的知识中埋下一颗种子,静静地等待它发芽,并不断地扩充学生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这枚种子。要不停地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重视生命的本质,给它破土而出的力量。让数学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精神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孟晓东.从原点到“远点”[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数学模型思想,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模型思想的建立需要有一定训练过程:先抓住基本模型,引发学生自主联想;再抓住同一模型,让学生对不同背景问题的质疑;最后又回到同一背景,通过条件与问题的变化,加深对解题模型理解。  【关键词】模型思想;联想;质疑;变式  模型思想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模型思想,是我们在教学时需要思考的重要课
期刊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其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的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英语课堂中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多元化的培养,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用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思维品质;思维导图  王蔷教授在《核心素养培养对
期刊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起点是三年级,而随着年龄和年级的增长以及英语环境创设的匮乏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作者认为除了词汇量增大、难度增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是孩子是否有兴趣,是否能长期保持兴趣度。目前课堂呈现的状况是:低年级的课堂,孩子们兴奋、乐此不疲,而高年级的课堂相对沉闷许多,学习英语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步下滑态势。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利用童话元素激发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要“语文味”,还需要“思维力”。两者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让学生犹如插上双翅自由翱翔于广阔天地。高阶思维具体表现为量化思维、具象思维、核心思维、纵深思维。指向力高阶思维力的语文新样态课堂的构建从“量化思维梯度序列的梳理、具象思维核心策略的探寻、核心思维课堂样态的探索、纵深思维评价体系的思考”四大方面展开。  【关键词】高阶思维;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新样态;研究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
期刊
【摘要】文章从当下小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而带来体质健康水平低下的现状出发,认为有效的健美操课能够弥补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促进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展、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文章以健美操项目本身的特点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等几个方面阐述健美操课开展的有效性,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要】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外貌描写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文试着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外貌描写的作用:第一,细析外貌,解读人物的性格灵魂;第二,细品外貌,感悟作者的感情态度;第三,想象外貌,透视社会的现实生活。抓住外貌描写的三个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人物的解读能力、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主题的透视能力。  【关键词】外貌描写;性格特征;感情态度;现实生活  纵观中外文学史,我们可以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以《海底两万里》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为例,就如何处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出现的误区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改进语文教学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  近年来,中央电教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等开展了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成果展示和研讨,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信息技术与数学、英语
期刊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完成知识的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单篇为主,虽然可以更深入地探寻文章的内涵和思想,但是阅读量较小,阅读的速度慢,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这显然无法满足广泛阅读的要求。群文阅读是基于单篇阅读发展而来的,阅读量更大,并且通过多文本间的横向迁移,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群文阅读可以是让学生寻求多文本之间的共同点,分析其中的不同点
期刊
【摘要】课堂是师生活动的舞台,课前的教学设计决定着演出的精彩程度。精心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会探究发现;灵动的课堂能够唤起学生注意,提升他们的生命体验;教师的智慧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文章从史料“精”挑、学法“精”选、架构“精”建三个方面阐述历史课的设计,以此追求“教容易,学轻松”,达到“优教乐学”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教学设计;精研致思;优教乐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师附中宿迁
期刊
【摘要】意外的精彩源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遇到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情况,如答非所问、背道而驰等。面对课堂中的这些现象,如果教师能平心静气地做到对学生多一点尊重、耐心和信任,换个角度思考,试着从学生角度出发并引导学生去分析、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这种生成性资源,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使数学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数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精彩  俗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