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居所的后院,杂草之隙,花方种,树初栽,此情势虽然时时逗人憧憬,但自知一两年之内绝不会风光醉人。院子的三面是院墙,它是硅谷附近常见的那种院墙,一片片竖置的木板连接而成;因为长年累月的日晒雨淋,木板已由黄变黑,有的地方甚至已经破败不堪,遇上刮大风的天气,那些破败的地方有时还会啪啦啦作响。
然而,就是这院子中的一段院墙,却逐日成了诱我仰头、迫我凝眸、使我动心动情的一处胜景了,事情是这样的——
墙那边的我们的邻人,是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使用的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裕,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花花卉卉,种得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到我们搬来的时候,那些树木的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隔着墙,我经常听见那边树下有一些响动,知道那是邻人在侍弄着,或浇水,或施肥,或修剪。不久,春风吹拂之中,墙头上高高窜起各种树木,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满墙多嫩多肥的叶子!墙,好像撑着一首青春之歌。歌在劲唱,墙也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了,挺拔,有力,健壮。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吗?不敢断定。身处异国他乡,稀奇的物事太多了,我曾闹过一些笑话,比如把像孩子胳膊般粗的蒜苗当成大葱了,使人一想起来就有点儿汗颜。反正这树的小白花很香。只见蜜蜂飞来,蝴蝶飞来,唱歌的蜜蜂无言的蝴蝶,都朝着小白花翩翩,翩翩。偶尔还有蜂鸟来,它的尖喙如针,翅疾振若雾。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大若钮扣,大若鸡蛋,大若拳头,渐次,我认出了:它确是橙子!就在我认出的一刻,满树绿橙几乎是哗地一下就通通成了金灿灿的球儿。
但日月还在转,橙子还在长,事情还没完。关键的情节还在下边。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而且有瓣瓣酸甜的汁,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它们飘散出来的香甜气息,离十几码都可以闻到。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硕果如此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羡然,甚至有点儿忌妒。对橙树的所有者栽培者浇灌者我们的邻人,我甚至也有这样的心情。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成了大零蛋,一片空白;所谓没完,只表现在墙的上方和墙的这边,而且,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皆悉数留了下来,悉数。故国乡间有言:人的一生,都难免有个三昏六迷九糊涂。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蒙蒙咙咙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如故地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4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然而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其实不点破最好,一点破,也许就会损伤什么。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人类的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看来,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正是在看似欠雅的黑人兄弟的身上,却执拗地保留着一种令人扼腕的古朴民风,它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我的家乡。
黑人兄弟痴情留下的这半树橙子,简直像一群金丝鸟了,总是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看见,它们有的站在最高的枝头,似在临风高歌;有的相偎相靠,似在叙说衷情;有的并排于横桠,似在扭转着身子;有的聚作一堆,似在评比着谁的足爪漂亮;有的呢,则深藏在浓叶之中,似在小憩,似在打盹,似在静悄悄地养神。总起来看,在碧绿可人的底色上,它们的羽毛一派金黄,绚丽至极,晴天反射着阳光,阴天依然明亮,即使是在无星的夜晚,也像荧火似的晕染着雾气。当大风吹来,它们就像一齐振翅欲飞,一齐扑啦啦扇动着翅膀,于是一时间,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颜色,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音符,满墙头都是震颤的艺术杰作了。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10点多种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蒂落于枝头,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还有牛顿的名字。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日,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诗曰:“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
然而,就是这院子中的一段院墙,却逐日成了诱我仰头、迫我凝眸、使我动心动情的一处胜景了,事情是这样的——
墙那边的我们的邻人,是这儿的老住户,从他家的房子和使用的汽车看,生活并不怎么富裕,可是他非常注重庭院的美化,花花卉卉,种得姹紫嫣红。他沿墙根种了好多树木,到我们搬来的时候,那些树木的枝梢已隐约闪出墙头。隔着墙,我经常听见那边树下有一些响动,知道那是邻人在侍弄着,或浇水,或施肥,或修剪。不久,春风吹拂之中,墙头上高高窜起各种树木,那些树冠就像一包包深绿、浅绿以及紫红的汁液,全都泼在墙头上了,汁液涌动欲沿墙下流。好一个郁郁葱葱的墙头!满墙多嫩多肥的叶子!墙,好像撑着一首青春之歌。歌在劲唱,墙也像注入了生命的活力了,挺拔,有力,健壮。
后来我发现,那碧绿的墙头,播出了淡淡的清香。扁圆的绿叶丛中,绽开了许多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这棵开花的是什么树呢?是橙子吗?不敢断定。身处异国他乡,稀奇的物事太多了,我曾闹过一些笑话,比如把像孩子胳膊般粗的蒜苗当成大葱了,使人一想起来就有点儿汗颜。反正这树的小白花很香。只见蜜蜂飞来,蝴蝶飞来,唱歌的蜜蜂无言的蝴蝶,都朝着小白花翩翩,翩翩。偶尔还有蜂鸟来,它的尖喙如针,翅疾振若雾。半个月之后,小白花变成了小果,豆粒似的,通身绿色。随着小果的长大,大若钮扣,大若鸡蛋,大若拳头,渐次,我认出了:它确是橙子!就在我认出的一刻,满树绿橙几乎是哗地一下就通通成了金灿灿的球儿。
但日月还在转,橙子还在长,事情还没完。关键的情节还在下边。
到了秋天,橙子熟了,颗颗都像宝石雕成的球体,浑圆,凝重,而且有瓣瓣酸甜的汁,笑呵呵地在枝头挂着。挂在墙的这边,挂在墙的那边。这边,那边,都有一样的色彩和分量,都闪着光,都把树枝压弯了。它们飘散出来的香甜气息,离十几码都可以闻到。作为一个少壮年华已逝的风霜之人,面对如此美,如此灿烂、硕果如此累累的橙子树,我欣然,羡然,甚至有点儿忌妒。对橙树的所有者栽培者浇灌者我们的邻人,我甚至也有这样的心情。
这期间,我常常看见邻人采摘果实,有时还看见他们登上梯子,去够高处的、树梢上的。好多日子过去之后,他们不再摘了,但他们并没有摘完。我发现其中似有用意,因为一树金橙,墙那边已是光光的了,成了大零蛋,一片空白;所谓没完,只表现在墙的上方和墙的这边,而且,墙上方和墙这边的,竟皆悉数留了下来,悉数。故国乡间有言:人的一生,都难免有个三昏六迷九糊涂。想到此,我一怔,心里有了一种蒙蒙咙咙的感动。不过又想:邻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呢?我又困惑了。然而岁月的河水滚滚奔流,一个月的浪头过去,两个月的浪头过去,整个冬天的浪头都过去了,第二年春天的浪头也过完了,橙子又开花了,星星一样的碎小白花又缀在枝叶间,那几十颗金光耀眼的橙子,却依然如故地高悬在墙头,枝头,我的心头。
结论,终于明白无误地摆在美利坚4月的天空之下了。
谢谢你了,我的芳邻!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礼轻仁义重。你的情意是比洛矶山还要重的。我们全家感谢你!
不过我只是这样在心里念着,嘴上一直没有说出。而邻人也一直没有向我们表示过馈赠之意。然而可以完全肯定的是,双方的意思互相都明白了。我平生第一次体会到,心照不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境界。浓浓的情意,是无须点破的。其实不点破最好,一点破,也许就会损伤什么。
邻人是地道的黑人,我们人类的黑皮肤的兄弟。我对自己曾经听信了关于这个族裔的一些偏颇说法,感到愧疚。看来,在人性严重扭曲异化的当今世界,正是在看似欠雅的黑人兄弟的身上,却执拗地保留着一种令人扼腕的古朴民风,它使我想起了信天游永在山间飘荡的我的家乡。
黑人兄弟痴情留下的这半树橙子,简直像一群金丝鸟了,总是吸引着我的目光。我看见,它们有的站在最高的枝头,似在临风高歌;有的相偎相靠,似在叙说衷情;有的并排于横桠,似在扭转着身子;有的聚作一堆,似在评比着谁的足爪漂亮;有的呢,则深藏在浓叶之中,似在小憩,似在打盹,似在静悄悄地养神。总起来看,在碧绿可人的底色上,它们的羽毛一派金黄,绚丽至极,晴天反射着阳光,阴天依然明亮,即使是在无星的夜晚,也像荧火似的晕染着雾气。当大风吹来,它们就像一齐振翅欲飞,一齐扑啦啦扇动着翅膀,于是一时间,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颜色,满墙头都是金子的音符,满墙头都是震颤的艺术杰作了。
一个周末的上午,大概10点多种了,一颗橙,一颗熟透了的橙,忽然蒂落于枝头,咚地一声落在地上,溅起了春风的屑和阳光的屑,还有牛顿的名字。但我顾不上细想这些;我注意的只是,我6岁的小孙子捡起这颗橙子,要给邻人送去。我毫不犹豫地拦了他,说:孩子,这是黑爷爷送你的,你剥开吃去吧。不过改日,咱们要一起去给黑爷爷送套中国茶具。
说话的时候,我心里冒出一句诗,那诗像我们两家人的友谊一样质朴,洁净。诗曰:“那边的全摘了,这边的永远留着。”